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384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docx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

针刺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UA)代谢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门诊和针灸门诊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

低嘌呤饮食,忌酒,适当运动,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每日2000~3000mL,有利于UA排泄。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每周3次,每次留针30min。

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UA、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U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可以降低患者的UA代谢,保护肾脏功能,进而起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针刺;效果;尿酸代谢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9(a)-0102-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mprovedeffectofacupunctureontheuricacidmetabolism(UA)inthepatientswithhyperuricemia.MethodsSixtypatientswithhyperuricemiatreatedintheNephrologyClinicandAcupunctureClinicofShuguang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September2015toDecember2016werechosen.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atmentgroup,with30casesineachgroup.Bothgroupsweregivenbasictreatment:

lowpurinediet,abstainingfromalcohol,properexercises,andtakingmorewatertokeepurinevolumeat2000-3000mLperday,whichwasusefulforUAexcretion.Onbasisofbasic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wasgivenacupunctureonbilateralpíshù,shènshù,zúsānlǐ,sānyīnjiāo,yīnlíngquán,fēnglóng,threetimesaweek,once30min.Onemonthwasasacourse,totalfor2courses.TheclinicalefficacyandthelevelchangesofUA,bloodureanitrogen(BUN)andcreatinine(Cr)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groupwas93.33%,which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46.67%),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ficant(P0.05).ThelevelofUAaftertreatmentinthetreatmentgroupwas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acupuncturecanreducethepatients'UAmetabolism,protecttherenalfunction,soastotreathyperuricemia.

  [Keywords]Hyperuricemia;Acupuncture;Effect;Uricacidmetabolism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居多,女性多见于绝经后。

本病在欧美为常见病。

在我国,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呈迅速上升趋势[1]。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已使用了数千年,作为补充、替代疗法,在西方国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

本研究采用针刺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观察针灸治疗对患者尿酸(UA)的改善作用。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门诊和针灸科门诊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6.8±4.35)岁。

治疗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2±4.66)岁。

经统计,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治疗指南[3]制订:

①有高尿酸病史;②伴随全身困胀疼痛、疲乏易困等临床症状;③查体可见:

周身肌肉或关节僵硬或肿痛,活动后减轻;④实验室检查:

UA值男149~416μmol/L,女89~357μmol/L,大于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⑤影像学检查:

肌肉骨骼超声示,关节肌腱及软组织病变,部分可有关节软骨“双轮廓”征、关节内点状强回声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

  1.2.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定期复查。

  1.2.3排除标准①痛风急性发作期;②尿酸性肾病患者;③已经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发症,如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④有可疑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疾病者,如肾脏疾病、血液病、肿瘤及放疗、化疗,或服用相关药物;⑤近1个月内服用过降UA药物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⑥合并心脑血管、血液系统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者;⑦妊娠或哺乳期;⑧精神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

低嘌呤饮食,忌酒,适当运动,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每日2000~3000mL,有利于UA排泄。

  1.3.2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

针刺取穴:

临床治疗选穴本着健脾益肾、祛痰化湿的原则,选取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穴。

针刺手法按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2]进行操作。

①确定体位:

协助患者取坐位。

②定穴:

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

③消毒:

针刺前,医者手指消毒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

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④针具选择:

选择一次性针灸毫针(0.25mm×40mm),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⑤进针:

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⑥行针:

在腧穴处先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0s,行针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调整行针手法。

⑦留针:

根据患者情况留针时间大概在30min左右。

⑧出针:

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1.3.3疗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指标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

②治疗过程中及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及转归。

③疗效评价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治疗指南制订[3]。

痊愈:

症状消失,血UA正常,肾功能正常,2年以上无复发。

显效:

症状缓解,血UA接近正常,但症状时轻时重。

好转:

血UA高于正常水平,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UA较治疗前无下降甚至上升。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UA、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U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UA、BUN、Cr差异均无统?

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U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大便次数较未治疗时增多,2~3次/d,均为黄色软便,治疗后3周症状消失。

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高尿酸血症开始时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但高尿酸对健康的威胁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会引发痛风及尿酸性肾病等疾病,并且还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及肾病等并发症。

而且高尿酸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关系密切[4-5],并在某些程度上,会加速这些疾病的病情进展,增加临床病死率。

基于此,可以看出高UA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6-7]。

目前,西医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主要药物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抑制UA生成(别嘌呤醇等);二是增加UA排泄(丙磺舒、苯溴马隆等)。

西医治疗药物种类少,而且在治疗的同时会导致肾损害、骨髓抑制等的发生。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与中医药相结合的中医药现代治疗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中医药在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中显示了独特而显著的优势[8-13]。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在古代祖国医学中无明确记载。

《灵枢?

贼风》中提及“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不离屏蔽……有所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其所表达的意思是痛风患者会突然发病,但其病因并不是外感风寒之邪或者其他邪。

由于古代诊疗条件及其他原因所限,古人尚不能清楚认识到痛风发作是UA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组织中所致,而仅能将这一系列症状的病因归纳为“湿气”,但其中的一些描述,如“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均与现代医学理论中所描述的UA过多在关节、组织中沉积非常相似。

高尿酸血症在中医属“血毒”“浊毒”等范畴,《素问?

逆调论篇》中的相关描述指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虚则肾的气化功能失调,肾开合失司导致水湿内停;痰湿及浊毒等在体内积聚,不能排出体外。

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即成“浊毒”,故在治疗时应用补肾之法,以利水泄浊。

饮食不节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虽常伴有脾虚症状,如便溏、舌质胖大等;高尿酸血症大都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肥胖者,此类人群年过中年,故其脏气日渐衰退,若加上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或饮酒过度,久之必致脏腑功能受损,特别是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失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人体水液不能正常运化,从而聚湿生痰,痰湿内阻,血行不畅,则易致瘀血内生,痰瘀互阻,日久滞留血脉,肆逆为患,入脏则穷必及肾,致肾气不足,肾络痹阻。

由此可见,痰瘀为患在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4]。

  临床治疗选穴本着健脾益肾、祛痰化湿的原则。

在针刺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李屹等[15]认为针刺结合活血扶正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的代谢失衡,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脏血液供应,使病情趋于稳定。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调节气血、脏腑的功能。

王焕程[16]临床选取45例痛风患者入组,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以针刺加口服中药治疗,针刺选择主穴:

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阳陵泉、曲池、太白、合谷、阿是穴,配穴随证加减。

对照组给予口服别嘌醇片等药物,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Sun等[17]采用针刺脾经的五腧穴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现针灸可以降低血UA水平,并且能够促进UA排泄,增加尿量,其中血UA浓度下降了18.29%~16.32%,而24h尿量增加了24.22%~29.32%。

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已有大量报道,而且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王惠[18]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针刺加口服加味四妙汤治疗,针刺选取风市穴、阴陵泉、太溪、昆仑、曲池、合谷、太冲、行间、阿是穴。

?

φ兆楦?

予口服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血UA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苗兵[19]研究发现,针刺结合降UA方对血UA升高患者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王罡等[20]将临床60例急性痛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选穴为阴陵泉、足三里、大都、太白、内庭、陷谷、血海、丰隆,对照组予以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消肿止痛效果好,而且在降低血UA方面疗效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薄海艳等[21]将260例血UA升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药饮,同时予以传统中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中医治疗,结果显示针刺结合药饮对血U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为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了依据。

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

“十二腧,指五脏六腑的背输穴,皆通于脏气。

”可见,背俞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针刺背俞穴能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

脾俞、肾俞出自《针灸甲乙经》,均为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二者是背俞穴中的脾脏、肾脏对应的穴位,是调节脏腑功能的要穴。

脾俞具有健脾除湿、助运化的功效,肾俞具有益气补肾、强腰脊的作用。

足三里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自古就有“肚腹三里留”之说,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足三里有促进肠蠕动、调理脾胃、理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22]。

三阴交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

现代研究表明,三阴交对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有显著疗效[23-24]。

阴陵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

灵枢》:

“入于阴之陵泉。

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

”其属足太阴脾经,为其合穴,阴陵泉具有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

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此穴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25]。

丰隆出自于《灵枢?

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之络穴,别走脾经,直接联系脾、胃两经,可通达疏调两经经气,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虚生湿,湿聚则成痰,故脾为生痰之源。

而阳土、阴土之气皆会于此穴,阴主运,阳主化,故本穴有涤痰化浊的作用,既可涤有形之痰,又可除无形之痰,为治痰之要穴。

本研究采用针刺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的方法,各个穴位功效联合共奏通利下焦、祛湿排毒、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给邪以出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降UA的效果。

本研究单用针刺手法治疗高尿酸血症,不同于以往的针药结合,结果显示临床效果尚可,而且针刺治疗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芳.高尿酸血症临床“第四高”发病率正在赶超糖尿病[N].中国食品报,2012-11-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GB/T21709.9-2008)[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吴华香.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解读[J].浙江医学,2014,36

(2):

92-93.

  [4]胡麦果,李拾林,吕国荣,等.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

(1):

49-53.  [5]朱君,余俊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

(1):

191-195.

  [6]EdwardsNL,SoA.Emergingtherapiesforgout[J].RheumDisClinNorthAm,2014,40

(2):

375-387.

  [7]赵娟,张卓莉.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2014,6(10):

8-10.

  [8]吴坚,蒋熙,姜丹,等.国医大师朱良春高尿酸血症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2014,46(12):

1-4.

  [9]吕少华.慢性高尿酸肾病60例规范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

62-63.

  [10]郭静,王少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饮食调理与中医辨治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1):

786-788.

  [11]涂彩霞,刘旭,李玲,等.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5):

858-862.

  [12]刘永贵,赵丽嘉,催艳丽,等.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3):

345-349.

  [13]杜霄壤,高建东.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中医药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

(2):

264-266.

  [14]李屹,何立群.矢志方治疗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3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9):

41-43.

  [15]李屹,何立群.针刺结合活血扶正中药干预大量蛋白尿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

(2):

26-28.

  [16]王焕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

679-680.

  [17]SunBG,MengJ,XiangT,etal.AcupunctureoftheFiveShuAcupointsinspleenmeridiantolowerblooduricacidlevel[J].AnnPalliatMed,2014,3

(1):

22.

  [18]王惠.?

刺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

688-689.

  [19]苗兵.针刺结合降尿酸方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9):

853-854.

  [20]王罡,蔡玮.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7):

583-585.

  [21]薄海艳,徐忠敏.针刺结合药饮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J].上海医药,2015,36

(2):

43-45.

  [22]胡森,王磊,宋琪,等.电针足三里兴奋胆碱能通路对烫伤大鼠胃肠黏膜血流量和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2(16):

79-80.

  [23]王凤洲,刘玲,王煜.电针“三阴交”穴对急性胃溃疡家兔的胃黏膜及6-Keto-PGFlalpha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1(6):

31-32.

  [24]乔云英.从三阴交不同定位探讨足三阴经的交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

(1):

86-87.

  [25]邵红岩,何天有,张莉.针刺阴陵泉、太冲为主加刺络放血治疗痛风52例[J].中国针灸,2013,33(6):

526.

  (收稿日期:

2017-04-21本文编辑:

张瑜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