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072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docx

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必考

毛概复习资料考点重点(必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原因、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与结果。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8.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对象、动力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13.如何理解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5.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矛盾。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9.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现实意义

20.如何理解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2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5.公有制经济的内涵与主体地位的体现。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

27.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意义

28.如何理解“先富”与“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

31.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的必然性、优越性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

3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5.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与意义。

3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37.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人权。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基本原则。

4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42.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43.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加上十八大相关的内容。

4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

 

I.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原因、内涵:

答:

提出: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提出的原因: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与结果。

答:

1)党的幼年时期没有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从全党来讲是在延安整风之后2)遵义会议以后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以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4)党的七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答: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等。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为民;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的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任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5)贯彻“三个代衷”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科学发展观是知道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3)科学发展观把可续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活动方面。

党的十八大的四个更加自觉: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4)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方法。

 

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答: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联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若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辩证性与统一性,能动性与规律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思想路线,我们应当自觉按照这三性来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意识形态,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将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它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方法,坚持理论联合实陈的观点,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推向前进.

8、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答: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2)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3)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实于实践创新4)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

1)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

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3)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4)革命的基本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同点:

1)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2)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3)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4)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展的对象不同5)革命的结果不同6)所属的革命不同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

对象、动力、前途

答:

一、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指导领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对象:

封建阶级、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前途: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独立自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

(1)统一战线:

中共所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

第一是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联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对党的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与特征答:

主要内容:

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主要内容有:

“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基本特征: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逐步过渡:

如稳步前进,自愿互利,走群众路线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原则性:

消灭资产阶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灵活性:

比如国家资本主义4)制度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结合。

13.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步骤、历史必然性

答:

方法: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步骤:

1)重要实现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历史必然性:

首先,政治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推行计划经济的必然要求;第三,赶超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是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观原因。

14、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一方面,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通人民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事所有矛盾重的最主要矛盾

15.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引领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升辟更广阔的途径2)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基本含义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中,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科教兴国战略基本含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调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矛盾。

答:

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的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及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9.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现实意义

答:

原因:

1)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解决的2)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3)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如何理解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答:

理解:

(1)改革全面性的原因: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改革的重点: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级其他体质改革的配合,因此,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3)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性质。

这种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所带来的旧社会的痕迹、通过社会主义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不完善的环节和通过社会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变旧的,落后因素的表现而展开的。

2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三者的辩证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地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大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如何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2)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3)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领域。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

(1)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以其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2)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侬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牢牢据主体地位。

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技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会重蹈超越阶段、违背国情的覆辙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那种认为只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3)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他们同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的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家确立,能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的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5)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

基本内容: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的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