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573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docx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序言

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进行规划编制工作,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五个统筹”的规划,成为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为此,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按照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规划编制程序,创新规划内容,形成统一、完善的规划体系;既要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要编制好支撑“十一五”规划实施和落实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

专项规划要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体现本领域的特点,对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发展目标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切实可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及其他有关指示精神,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徐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徐州市“十一五”规划修编要求,本次规划结合徐州市实际情况,以《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为基础,以保护耕地,实施用途管制为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紧密衔接《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徐州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及其它相关部门规划,编制《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规划(2006—2010年)》。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条件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

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

徐州市辖泉山、云龙、鼓楼、九里、贾汪五个区和新沂、邳州、睢宁、铜山、丰县、沛县六个县(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接合部。

“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市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国家和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基地。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10多个。

生产优质粮、棉、蚕茧、肉牛、肉兔、山羊、水产品及水果、梨及银杏、板栗及白蒜、芦荟、牛蒡、山药、何首乌等水果和特种蔬菜。

徐州是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食品、工程机械和建材工业基地。

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工业为支柱,煤炭、冶金、纺织、丝绸、轻工、皮革等行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

徐州号称“百里煤海”,煤炭储藏量36亿吨。

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燃煤发电基地,也是江苏省主要的水泥、石灰生产基地。

 

 

(二)社会经济条件

徐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创造了徐州历史上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达到12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再创1997年以来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1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12.0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431.95亿元,增长17.9%。

人均GDP1369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4.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4∶49.6∶35.0,调整为13.9∶50.5∶35.6,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4.1%,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

徐州市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

2005年末,市属318家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改革改制任务,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面达87.8%,县(市)区属工业企业改制面接近100%。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实施,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农村税费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

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老城改造成效显著,新区建设积极推进,“四城同创”取得重大成果,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土地利用现状

截止2005年徐州市全市辖区总面积为1114232.68公顷。

各类土地面积中农用地面积8299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48%,建设用地2093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9%,未利用地74966.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3%(如图1所示)。

徐州市农用地面积829933.33公顷,从农用地构成来看,耕地5977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65%,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2.02%;园地743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7%,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96%;林地419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05%;牧草地66.67公顷,其他农用地11586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0%,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3.96%(如图2所示)。

徐州市建设用地面积209333.33公顷,从建设用地构成来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88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5%,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64%;交通用地149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3%;水利设施用地25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0%,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23%(如图3所示)。

徐州市未利用地面积74966.01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20466.67公顷,其他未利用地54499.35公顷。

徐州市各类土地面积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一级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重

二级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重

农用地

829933.33

74.48

耕地

597733.33

53.65

园地

74333.33

6.67

林地

41933.33

3.76

牧草地

66.67

0.01

其他农用地

115866.67

10.40

建设用地

209333.33

18.79

居民点工矿用地

168800.00

15.15

交通用地

14933.33

1.34

水利设施用地

25600.00

2.30

未利用地

74966.01

6.73

未利用地

20466.67

1.84

其他未利用地

54499.35

4.89

合计

1114232.68

 

合计

1114232.68

 

二、徐州市“十五”期间土地利用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徐州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并紧紧围绕“双超”目标,始终坚持严格保护资源、调控资源供应、有效服务社会、促进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原则,取得了较大成绩。

“十五”期间,徐州市土地利用成效显著。

一方面在保障供地的同时,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另外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并且通过治理整顿,国土资源秩序明显好转,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违法用地的数量大大减少。

“十五”期间徐州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有所增加,初步实现了三个效益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

(一)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徐州市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四个不准”,即:

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国务院规定的858万亩的水平上。

同时,在“十五”期间我市逐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全市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粮、棉、油、菜等多种农业产品的重要商品基地。

(二)土地开发复垦及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较大成效

“十五”期间徐州市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的力度,综合开发整治煤矿塌陷地等后备资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卓见成效。

全市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在对土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土地开发专项规划,并积极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

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复垦质量。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搞好基本农田和村庄土地整理。

加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管理,用好、管好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不但使徐州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有一定结余,同时也为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做出很大贡献。

(三)土地供给基本满足了建设用地需要

“十五”期间,徐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化水平达到了50.3%,提高了4.7个百分点;市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了105平方公里,新增33.3平方公里,各县(市)以及贾汪区建成区总面积增加43.2平方公里,重点改建新建城市道路401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23.9公顷;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新增190公里,建设标准化农村等级公路4600公里;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新增403万千瓦。

2005年间,徐州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经达到209333.33公顷,2001~2005年间净增建设用地7899.04公顷。

“十五”期间徐州市的土地供给基本能够满足徐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发展以及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土地没有成为制约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三、徐州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徐州市土地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耕地面积减少过快

近几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徐州市耕地面积减少较快。

2001-2005年,全市累计减少耕地13799.60公顷,年均减少耕地面积2759.92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0.065公顷,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加剧,徐州市煤矿塌陷地数量也有所增加。

预计“十一五”期间,还将会有更多的煤矿塌陷地。

煤矿塌陷地的大量存在不但使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还破坏了土地耕作条件,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差,肥力下降,并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徐州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水平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人均占地标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松散,随意性大,没有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地,有的自然村建设不断外延扩展,内围则出现“空心村”,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另一原因是村庄缺乏统一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新房子不少,新农村很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

其次,徐州市大多数工业企业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对项目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项目所需的必要用地量、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投资强度,据此确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容积率、投资强度、地均产值、地均利税等7个土地集约利用的控制指标确定权重,定量求出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经过定量分析,徐州市大多数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值在0.3-0.5之间浮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工业用地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表2 徐州市各产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汇总表

行业代码

行业名称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值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0.558318

14

食品制造业

0.486686

15

饮料制造业

0.416893

17

纺织业

0.420634

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357082

1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0.330079

2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0.516226

21

家具制造业

0.368639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390775

23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0.390775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390775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390775

27

医药制造业

0.496117

29

橡胶制品业

0.402106

30

塑料制品业

0.394451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51584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446357

34

金属制品业

0.410385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0.410385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0.410385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410385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315781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456152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394352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402613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370475

 

利用地均收入和地均税收两个指标对徐州开发区与全省同类开发区进行比较,从评价结果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递减趋势,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苏南、苏中比较先进开发区的差距十分明显,但是和苏北的各开发区相比,还处于较优地位;在省级开发区的比较中,只有徐州经济开发区和铜山经济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居中上,徐州和铜山的地均收入排名分别位于20和10名,地均税收排名分别位于16和21名。

总体而言,徐州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苏中、苏南的省级开发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表3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苏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

技术开发区的比较

名称

面积(公顷)

地均收入(万元/公顷)

地均收入排名

地均税收(万元/公顷)

地均税收排名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7000

217.42857

8

9.246429

8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590

637.0656

7

16.17297

7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

962.5

6

39.8695

6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00

1560.64

5

64.338

5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337

2605.0112

4

75.49888

4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00

3490.68

3

121.02

3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00

4221.1

2

232.161

1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

4905.6

1

129.714

2

 

(三)易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短缺、开发资金不足

徐州是江苏省后备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存在的后备资源类型有待整理的耕地资源及农村居民点、待复垦的煤矿塌陷土地资源、砖瓦窑厂取土坑、高速公路取土坑、待开发的沿湖、沿河滩地资源和岗岭荒地资源等。

耕地、农村居民点整理以及煤矿塌陷地复垦都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徐州市较易开发的后备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可供低成本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短缺。

目前,徐州市后备资源的开垦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障碍。

因此,除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外,还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实行产业化经营。

四、徐州市“十一五”土地开发利用的指导方针与主要目标

(一)土地开发利用的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优质全面。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坚持科技创新,提升解决国土资源重大问题的能力;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缓解资源供应短缺矛盾,解决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保证徐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土地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显著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土地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土综合整治取得实质进展。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土地开发利用要突出实现以下目标:

1、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法规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积极推广基本农田保护先进经验,完善基本农田网络管护制度和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监管体系。

逐步建立“以图管理、以牌定界、依法处理、公共参与”和“一个责任制、两个网络建设”的基本农田日常管护模式,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手段信息化、监督社会化”的基本农田管护目标。

以建设促保护,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管理和建设水平,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应不低于60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的57.2万公顷保护指标。

同时,继续加大对耕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先安排农业投资用于建设水利工程、农业技术工程以及配套的田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以土地整理促进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耕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治耕地污染,提高耕地质量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技术投入,随时掌握耕地状况和检查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实现快速和准确的动态监测,为检查耕地保护效果和进行耕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合理安排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复垦是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重要一环。

我市耕地、农村居民点整理以及煤矿塌陷地复垦都有很大的潜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将坚持以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与村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衔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障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以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为前提;坚持将连片、集中、潜力大、质量高的耕地优先纳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范围,并在开发整理后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坚持开源、节流、挖潜、保护并举的方针,重点开展煤矿塌陷地的复垦、低效零散耕地的整理;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耕地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高。

“十一五”期间,根据资源分布和开发复垦整理的潜力,徐州市土地开发整理将遵照“规模大、潜力大、基础好、示范强、效益高”的选项原则,在全市针对不同后备土地资源类型、不同开发整理区域选择六类重点项目,将通过煤矿塌陷地复垦、农地整理及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等增加耕地12899.00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918.00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602.0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379.00公顷,保证了规划期内耕地的供需平衡。

六类重点项目如表4。

表4 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重点项目落实

项目编号

重点项目名称

开发整      理类型

地点

(县、市区)

项目规模

(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1

大沙河、废黄河荒滩地开发

开发

整理

睢宁县、铜山县、丰县、沛县

4657

2898

2

沿湖荒地开发

开发

沛县、铜山县

4246

2188

3

荒山开发

开发

邳州市、新沂市、贾汪区

3511

1832

4

采煤塌陷地整治

复垦

市区、铜山县、沛县、贾汪区

7470

4241

5

公路沿线及村镇周围耕地、农村居民点整理

整理

丰县、沛县、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铜山县、贾汪区

3082

602

6

东调南下工程

复垦

复垦

整理

邳州市、新沂市、铜山县、贾汪区、沛县

6053

1138

合计

 

 

 

29019.50

12899.00

 

土地开发整理既是实现本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也是遵循上级规划、实现上级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徐州市是江苏省后备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江苏省又是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各项工程占地较多,土地开发整理计划除考虑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外,还可利用部分新增耕地指标作为折抵指标或异地调剂指标。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如表5所示。

表5 徐州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表

县(市、区)

项目

编号

重点项目名称

开发整理       类   型

地点

项目

规模   (面积)

增加耕地面积(公顷)

投资规模(万元)

丰县

320095

丰县大沙河、废黄河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

丰县

760

412

2966.4

320096

丰县范楼等镇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

丰县

1260

148

2886

沛县

320097

沛县废黄河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

沛县

1580

1030

7416

320098

沛县龙固等镇采煤塌陷地复垦

土地复垦

沛县

1978

1134

16159.5

320099

沛县杨屯等镇采煤塌陷地复垦

土地复垦

沛县

1459

786

11200.5

320100

黄淮海地区沛县片盐碱地整理

土地整理

沛县

1258

153

2983.5

铜山县

320101

铜山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复垦整理

综合开发整理

铜山县

631

213

3220.56

320102

黄淮海地区铜山片盐碱地整理

综合开发整理

铜山县

2988

2035

30769.2

320103

铜山县大黄山等地采煤塌陷地复垦

土地复垦

铜山县

1433

956

13623

320104

铜山县利国等镇采煤塌陷地复垦

土地复垦

铜山县

1357

641

9134.25

320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