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773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数字通信课程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数字通信课程设计设计名称: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1.6.21-2011.7.3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1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名称: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起止日期:

2011.6.28----2011.7.4指导教师:

基本要求:

(1)分析QPSK调制、解调原理,画出系统框图,推导星座图(设载波相位

为0?

);

产生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待传输的数据,数据的速率是5Mbit/s;

(2)载波频率为50MHz,完成QPSK调制,分别画出两路信号经过乘法器后

的时域波形,并给出分析、解释;

(3)产生加性高斯白噪声,画出时域波形及频谱,

将加性高斯白噪声作为传输信道的干扰,画出接收端信号的时域图;

(4)完成QPSK解调,输出解码序列,画出信号经过乘法器,低通滤波器后

的波形。

(5)计算系统信噪比、传输误码率

扩展要求:

(1)计算在不同系统信噪比下,传输误码率;

(2)画出系统信噪比,传输误码率的曲线。

2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时间设计内容

6.28--6.29查阅Matlab、通信原理的有关资料

6.30--7.2用Matlab编写并调试程序,实现QPSK的调制与解调7.3写课程设计论文

7.4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考勤表

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3

课程设计评语表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4

基于Matlab的QPSK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一、设计目的和意义

分析QPSK调制、解调原理,画出系统框图,推导星座图(设载波相位为0?

);

Mbit/s;,产生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待传输的数据,数据的速率是5

载波频率为50MHz,完成QPSK调制,分别画出两路信号经过乘法器后的时域波

形,并给出分析、解释;

产生加性高斯白噪声,画出时域波形及频谱,

将加性高斯白噪声作为传输信道的干扰,画出接收端信号的时域图;

完成QPSK解调,输出解码序列,画出信号经过乘法器,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

计算系统信噪比、传输误码率

扩展要求:

计算在不同系统信噪比下,传输误码率;

画出系统信噪比,传输误码率的曲线。

意义:

在通信和信息传输系统、工业自动化或电子工程技术中,调制和解调应用最为广泛。

二、设计原理

1、2PSK信号

2PSK信号用载波相位的变化来表征被传输信息的状态,通常规定0相位载波和π相位载波分别表示传“1”和传“0”。

2PSK码元序列的波形与载频和码元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关。

当一个码元中包含有整数个载波周期时,在相邻码元的边界处波形是不连续的,或者说相位是不连续的。

当一个码元中包含的载波周期数比整数个周期多半个周期时,则相位连续。

当载波的初始相位差90度时,即余弦波改为正弦波时,结果类似。

2PSK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叫相乘法,是用二进制基带不归零矩形脉冲信号与载波相乘,得到相位反相的两种码元。

第二种方法叫选择法,是用此基带信号控制一个开关电路,以选择输入信号,开关电路的输入信号是相位相差,的同频载波。

这两种方法的复杂程度差不多,并且都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

2、4PSK信号

四进制绝对相移键控(4PSK)直接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数字信息。

由于每一种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因此每个四进制码元可以用两个二进制码元的组合来表示。

两个二进制码元中的前一比特用a来表示,后一比特用b表示。

四进制信号可等效为两个正交载波进行双边带调制所得信号之和。

这样,就把数字调相和线性调制联系起来,为四相波形的产生提供依据。

5

3、调制原理

K即四进制移向键控,它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数字信息,由QPS

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因此每个四进制码元可以用两个二进制码元的组合来表示。

两个二进制码元中的前一个码元用a表示,后一个码元用b表示。

QPSK信号可以看作两个载波正交2PSK信号的合成,下图表示QPSK正交调制器。

由QPSK信号的调制可知,对它的解调可以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

解调原理图如下所示,同相支路和正交支路分别采用相干解调方式解调,得到和,经过抽样判决和并/串交换器,将上下支路得到的并行数It()Qt()

据恢复成串行数据。

6

三、设计步骤

1、步骤

(1)用matlab中randint()产生二进制随机序列,再通过算法把序列转换为相应的波形。

(2)将第

(1)步中得到的二进制序列以奇偶分开,cos(wc*t)、sin(wc*t)调制,然后相加得到调制信号Sqpsk(t)。

(3)高斯白噪声,然后观察其信号和频谱。

(4)进行相干解调后,经过低通滤波器,然后抽样判决恢复信号I(t)和Q(t),再经过串并转换恢复信号。

2、源代码

clear;

T=1;%基带信号宽度,也就是频率f=1/T=5Mhzfc=10/T;%载波频率fc=10*1/T=50Mhz

space=2;

nb=20;

delta_T=T/50;

7

t=0:

delta_T:

nb*T-delta_T;N=length(t);%%%%%%%%%%%%%%%%%%%%%%%%%%%%%%%%%%%%%%%%%%%%%%%%%%%%%%%%%%%%%%%%%%%%%%%%%%%%%%%%%%

%%%%%%%%%%%%%%%%%%%调制部分

%%%%%%%%%%%%%%%%%%%%%%%%%%%%%%%%%%%%%%%%%%%%%%%%%%%%%%%%%%%%%%%%%%%%%%%%%%%%%%%%%%

%基带信号的产生

data=randn(1,nb)>0.5;%调用一个随机函数(0or1),

datanrz=data.*2-1;%变成极性码

data1=zeros(1,nb/delta_T);forq=1:

nb

data1((q-1)/delta_T+1:

q/delta_T)=datanrz(q);%将极性码变成对应的波形信号end

%将基带信号变换成对应波形信号

data0=zeros(1,nb/delta_T);%创建一个1*nb/delta_T的零矩阵

forq=1:

nb

data0((q-1)/delta_T+1:

q/delta_T)=data(q);%将非极性码变成对应的波形信号end

figure

(1);

subplot(2,1,1)

plot(data0),title('波形信号(非极性)');

axis([0,1000,0,1.5]);

subplot(2,1,2)

plot(data1),title('波形信号(极性)');

axis([0,1000,-1.5,1.5]);

%串并转换,将奇偶位数据分开

idata=datanrz(1:

space:

(nb-1));%将奇偶位分开

qdata=datanrz(2:

space:

nb);

%QPSK信号的调制

ich=zeros(1,nb/delta_T/2);%创建一个1*nb/delta_T/2的零矩阵,以便后面存放奇偶位数据

fori=1:

nb/2

ich((i-1)/delta_T+1:

i/delta_T)=idata(i);end

forii=1:

N/2

a(ii)=sqrt(2/T)*cos(2*pi*fc*t(ii));end

idata1=ich.*a;%奇数位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得到一路的调制信号qch=zeros(1,nb/2/delta_T);

forj1=1:

nb/2

8

qch((j1-1)/delta_T+1:

j1/delta_T)=qdata(j1);

end

forjj=1:

N/2

b(jj)=sqrt(2/T)*sin(2*pi*fc*t(jj));end

qdata1=qch.*b;%偶数位数据与正弦函数相乘,得到另一路的调制信号

figure

(2);

subplot(2,1,1)

plot(idata1),title('I(t)cos(Wc*t)');axis([0,700,-2,2]);

subplot(2,1,2)

plot(qdata1),title('Q(t)sin(Wc*t)');axis([0,700,-2,2]);

s=idata1+qdata1;%将奇偶位数据合并

figure(3);

plot(s),title('调制信号');

axis([0,500,-3,3]);

%%%%%%%%%%%%%%%%%%%%%%%%%%%%%%%%%%%%%%%%%%%%%%%%%%%%%%%%%%%%%%%%%%%%%%%%%%%%%%%%%

%%%%%%%%%%%%%%%%%%%%%%%高斯信道

%%%%%%%%%%%%%%%%%%%%%%%%%%%%%%%%%%%%%%%%%%%%%%%%%%%%%%%%%%%%%%%%%%%%%%%%%%%%%%%%%

%%%%%%%%%%%%%%%%%%%%%%%%%%

%高斯信道

y=wgn(1,1000,1)

y1=abs(fft(y));

s1=awgn(s,0);

s11=abs(fft(s1));

figure(4)

subplot(1,2,1)

plot(y),title('高斯白噪声');

subplot(1,2,2)

plot(y1),title('高斯白噪声频谱');

%%%%%%%%%%%%%%%%%%%%%%%%%%%%%%%%%%%%%%%

9

%%%%%%%%%%%%%%%%%%%%%%%%%%%%%%%%%%%%%%%%%%%

%%%%%%%%%%%%%%%%%%%%%%%%%%%%%QPSK解调部分%%%%%%%%%%%%%%%%%%%%%%%%%%%%%%%%%%%%%%%%%%%%%%%%%%%%%%%%%%%%%%%%%%%%%%%%%%%%%%%%%%

%解调部分

idata2=s1.*a;

qdata2=s1.*b;

figure(5);

subplot(2,1,1)

plot(idata2),title('I(t)');

axis([0,600,-4,4]);

subplot(2,1,2)

plot(qdata2),title('Q(t)');

axis([0,600,-4,4]);

idata3=zeros(1,nb/2);

qdata3=zeros(1,nb/2);

%抽样判决的过程,与0作比较,data>=0,则置1,否则置0

forn=1:

nb/2

%A1(n)=sum(idata2((n-1)/delta_T+1:

n/delta_T));

ifsum(idata2((n-1)/delta_T+1:

n/delta_T))>=0

idata3(n)=1;

elseidata3(n)=0;

end

%A2(n)=sum(qdata2((n-1)/delta_T+1:

n/delta_T));

ifsum(qdata2((n-1)/delta_T+1:

n/delta_T))>=0

qdata3(n)=1;

elseqdata3(n)=0;

end

end

%将判决之后的数据存放进数组

demodata=zeros(1,nb);

demodata(1:

space:

(nb-1))=idata3;%存放奇数位

demodata(2:

space:

nb)=qdata3;%存放偶数位

demodata1=zeros(1,nb/delta_T);forq=1:

nb

demodata1((q-1)/delta_T+1:

q/delta_T)=demodata(q);

end

figure(6);

10

plot(demodata1),title('基带信号');

axis([0,1000,-2,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产生的非极性基带信号和极性信号。

(2)与cos(wc*t)和sin(wc*t)相乘后的波形如下:

(3)得到调制信号Sqpsk(t):

11

(3)用wgn()产生高斯白噪声,时域图和频域图

(4)相干解调后的I(t)和Q(t)信号

12

(5)基带信号

五、实验体会

13

通过本次计算机通信课程设计,让我在除了课本的知识之外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Q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设计之前,收集了很多的材料,但当真正深入设计时,却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要求在于系统性,可行性,准确性,诸多问题的出现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难度,也同时是更大的一次挑战。

最后,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咨询了许多同学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果,顺利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有时候,光有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把知识付出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只要我们想办法,用心去思考,用行动去创造,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只有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

最后再次真切的感谢龙老师。

六、参考文献

[1]曹志刚.现代通讯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张威.MATLAB基础与编程入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