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4051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1

202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遵义卷)化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红磷燃烧C.葡萄榨汁D.玻璃破碎

2.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黄铜C.羊毛D.塑料

3.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铁B.钙C.碘D.锌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验满B.

蒸发C.

过滤D.

滴加液体

5.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NO3B.NH4HCO3C.(NH4)2SO4D.Ca3(PO4)2

6.某转化过程可表示为:

6CO2+6H2O

C6H12O6+6O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糖类

B.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转化过程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7.下列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A.酸雨形成原因:

CO2+H2O=H2CO3

B.天然气燃烧:

CH4+O2

H2O+CO2

C.工业冶炼铁:

Fe2O3+3CO=2Fe+3CO2

D.碱式碳酸铜受热:

Cu2(OH)2CO3

2CuO+CO2↑+H2O

8.关于H2O和H2O2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氧元素

B.都由氢、氧原子构成,结构相同

C.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

D.H2O是常见的溶剂,H2O2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

9.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水(植物油)——加洗洁精,搅拌振荡

C.Na2CO3(NaHCO3)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NaCl溶液(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过滤

10.根据如图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氯酸钾最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30℃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0g。

30℃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80℃时7gNaCl和20g水能形成饱和溶液

D.控制温度,图中氯酸钠和氯化钾能发生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

11.下表是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部分)

项目

限值

色度

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

不超过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mg/L

0.2mg/L

0.3mg/L

硫酸盐

250mg/L

(1)上表中“铝”指的是_______(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上述水样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4)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5)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均以CaCO3计算硬度,则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_____mg/L。

12.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在干冰、铜、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①宏观现象:

可观察到_______,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微观表征:

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

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___)

A.银丝

B.Al片

C.CuO粉末

D.BaCO3固体E.Ba(OH)2溶液

13.金属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1)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

(3)A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②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4.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投入使用,可缓解大气污染。

下图为其中某种转化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表示单质微粒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对此转化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催化剂是实现转化的条件

B.能减少碳元素排放量

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气体的产量

D.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3)若某车辆汽车经燃烧产生如图I中气体的质量各为12g,实测相同时间经转化排放出的图Ⅱ中气体总质量为20.4g。

某同学认为污染物没有完全转化,他的依据是_____,计算图I中某一种气体实际转化的质量是_______g。

15.氢氧化镍是某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一种材料。

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i

(1)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2)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___,从组成上看,它属于___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盐”),预测该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3)按实验方案设计的路径,寻找两物质发生反应的证据。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镍:

蓝绿色微溶于水的固体

②硫酸镍溶液呈绿色

③碳酸镍:

浅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路径

步骤

现象

结论

反应物角度

取少量氢氧化镍(新制)悬浊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硫酸,振荡

①________

氢氧化镍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

生成物角度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1)Na2CO3俗称_________;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Na2CO3+M→NaOH+N,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4)从组成看,Na2CO3、NaCl均属钠盐,NaCl溶于水显中性,但Na2CO3溶于水显碱性。

请完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性质差异的初步原因: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

①_______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②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1)写出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用分析天平称取3.50g氯酸钾和1.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称得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3.54g。

①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是_______;

②通过已知条件列出生成氯化钾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

③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g。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葡萄榨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故选D。

3.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易患贫血。

故正确;

B.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

故错误;

D.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错误。

故选:

A。

4.B

【详解】

A、氧气验满,木条必须放在集气瓶口,故错误;

B、蒸发,操作正确;

C、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故错误。

故选B。

5.A

【解析】A.KNO3中含有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A.葡萄糖属于糖类,正确;B.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C.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物,只有两种,故错误;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C。

7.D

【解析】A.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错误;B.天然气燃烧:

CH4+O2点燃H2O+CO2,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错误;C.工业冶炼铁:

Fe2O3+3CO=2Fe+3CO2,该化学方程式缺反应条件高温,错误;D.碱式碳酸铜受热:

Cu2(OH)2CO3△2CuO+CO2↑+H2O,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都含有氢、氧元素,正确;

B.都由氢、氧原子构成,结构不同,H2O比H2O2少一个氧原子,故说法错误;

C.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等),正确;

D.H2O是常见的溶剂,H2O2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正确。

故选B。

9.C

【解析】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能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故错误;B.水(植物油)——加洗洁精,搅拌振荡,洗洁精将植物油乳化,和水形成乳浊液,无法达到除杂目的,故错误;C.Na2CO3(NaHCO3)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分解,正确;D.NaCl溶液(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过滤,K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生成的氯化钾是新的杂质,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A.氯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氯酸钾最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B.30℃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1%,错误;C.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5g小于40g,故7gNaCl和20g水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因此错误;D.控制温度,图中氯酸钠和氯化钾能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故选D。

11.元素煮沸2∶1+1180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上表中“铝”指的是水中含有铝元素,不是指铝以什么粒子或什么形态存在;

(2)因为煮沸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水垢,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所以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煮沸;

(3)实验室用上述水样通电分解,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4)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中钙显+2价,氧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2x+(-2)×2=0,x=+1;

(5)因为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

450mg/L×40%=180mg/L。

12.干冰(CO2)有气泡生成(有气体生成)CaCO3+2HCl=CaCl2+H2O+CO2↑H+CD

【详解】

(1)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干冰;

(2)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宏观现象:

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由图可知,反应前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有氯离子和钙离子,故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H+;

④2HCl-----CaCl2

A.银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错误;

B.Al片与稀盐酸反应,3HCl-----AlCl3,个数比不相似,错误;

C.CuO粉末与稀盐酸反应,2HCl-----CuCl2,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正确;

D.B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2HCl-----BaCl2,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正确;

E.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2HCl-----BaCl2,若Ba(OH)2溶液过量,则离子种类不同,故错误。

因此选CD。

13.导电性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bFe+CuSO4=FeSO4+CuH2(氢气)AgNO3

【详解】

(1)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故A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是b;

(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5)①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

H2(氢气);

②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若将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再与硝酸铜反应。

若滤液呈蓝色,则锌与硝酸银反应,可能硝酸银有剩余或者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或者硝酸铜反应,硝酸铜有剩余。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有未反应完的硝酸银,故填:

AgNO3。

14.N2BC质量守恒定律9.2(或11.2)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表示单质微粒的化学式:

N2;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2NO2

4CO2+N2。

A.催化剂是实现转化的条件,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不能减少碳元素排放量,说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定义(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可知,能增加生成气体的产量,这一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显+4价,反应后氮显0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正确。

故选BC。

(3)某同学认为污染物没有完全转化,他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小);

设CO的实际转化的质量是x(或NO2的实际转化的质量是y)。

4CO+2NO2

4CO2+N2

11292204

xy20.4g

x=11.2g

y=9.2g

故图I中某一种气体实际转化的质量是9.2(或11.2)。

15.2Ni(OH)2碱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浅绿色沉淀

【详解】

(1)由图可知,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

(2)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带上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氢氧根显-1价,故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Ni(OH)2;

从组成上看,它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3)①氢氧化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水,故实验现象为:

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生成了硫酸镍,可验证硫酸镍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镍,从而得出发生了反应。

步骤:

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硫酸镍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镍沉淀和硫酸钠,故实验现象为:

③产生浅绿色沉淀。

16.纯碱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无明显现象(或溶液显紫色)过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Na2CO3溶于水呈碱性与CO32-有关

【详解】

(1)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Na2CO3+M→NaOH+N,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N应为碳酸盐的沉淀,若N为碳酸钙,则M为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4)①石蕊溶液遇中性溶液无明显变化,故实验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或溶液显紫色);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①已得出结论: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实验②是探究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是与CO32-有关,故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③实现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④实验结论是:

Na2CO3溶于水呈碱性与CO32-有关。

17.酒精灯A2KClO3=2KCl+3O2↑增大

)1.05

【详解】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

故反应的发生装置是A;

(3)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

2KCl+3O2↑;

(4)①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混合物的质量由4.50g变成3.54g,故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是增大;

②生成氧气的质量=3.50g+1.0g-3.54g=0.96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96

x0.96g

x=1.49g

③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3.54g-1.0g-1.49g=1.0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