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4018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

B.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本文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D.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等。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一次走进徽州,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闲淡的光阴下撩拔历史的记忆,擦shì岁月的尘埃,徜徉在徽州温润的意境里。

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了整个徽州大地,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

一座座牌坊矗立在碧水蓝天中,静默在苍烟夕照下,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擦shì() 悄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渲染

B.沾染

C.泼染

D.点染

三、现代文阅读

组装生命

⑴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拆散收音机,终于有一天,我们开始购买零部件,尝试自己组装一台与众不同的收音机。

科学家们也希望能够“组装”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预期功能的生命系统。

⑵合成生物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911年,而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00年。

2002年,科学家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⑶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则是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青蒿素。

这种抗疟疾良药一般通过植物来提取,但产量很低,成本也高。

科学家将来源于青蒿的紫穗槐(青蒿酸)合成酶基因和一些相关的酵母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成功改造了酵母甲戊酸途径,大量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

⑷合成生物学真正引起关注,始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文特尔的实验。

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合成了草状支原体的DNA,然后将它移植到山羊支原体的细胞中。

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新注入的基因组织终于成功取代了原有的基因组,细胞产物都是草状支原体的产物,新细胞开始生长、繁殖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

这一过程,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

⑸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借助“群体感应”来识别同类菌株。

绿脓杆菌素是由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毒素,用于抑制同种细菌的大量生长。

当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潜伏”到大批绿脓杆菌群体中后,事先安置在大肠杆菌中的大量绿脓杆菌素被释放,杀死周围的绿脓

杆菌,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在新型抗菌药物严惩匮乏的今天,科学家

对顽固的耐药菌几乎已是无计可施,类似的研究似乎能带来新的启发。

⑹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想到了利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能源的办法。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使之可以生产没药烯——没药烷的前体。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修改细菌使之直接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已经成为更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⑺合成生物学的各种成就,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够解决很多目前人类难以处理的问题。

当然,在人为改造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本不属于自然界的生命和相关技术,万一从实验室泄露出来,人类或许会很难应付。

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应该对科学研究予以规范,让科技真正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

3.阅读⑶⑷段,在下面的括号里的横线上补填合适的词语。

(每空不得超过6字)

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______)基因组→将新基因组(______)→使其顺利成为期望的产物(_______)

4.第⑸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5.第⑹段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动,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牌,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⑤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躊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涧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⑥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

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⑦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6.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7.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⑴弈者胜 弈:

_______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______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____⑷以其境过清 清:

_______

9.翻译下面句子。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11.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2.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情景默写

13.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请你写出一句写雪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6)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

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六、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柳枝词

宋代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

画舸(gě):

即画船

14.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的画面。

15.结合三、四两句内容,分析“载”字的妙处。

七、名著阅读

16.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结,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xī)______利的鹰爪抓住了它(qī)______身的岩石。

天人和一的美感,人世的(qiè)_____意与平和,于缓缓的观赏游厉中由然而生。

菊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用心(dì)____听,你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

(1)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①(xī)______利 ②(qī)______身 ③(qiè)_____意    ④(dì)_____听

(2)两段文字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九、作文

18.有一首歌唱道:

“幸福在哪里?

朋友告诉你:

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精心的耕耘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以“幸福在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不少于600字;(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