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3856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docx

稻瘟病实际作标准及国家标准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和国家级标准

1、穗颈瘟发病级别

0级:

1%

1级:

1.1%——

5%

3级:

5.1%——

10%

5级:

10.1%——

25%

7级:

25.1%——

50%

9级:

≥50.1%

2、单穗分级标准和损失率

0级:

无病

1级:

<5%(各别枝梗发病)

2级:

5.1%——

20%(三分之一的枝梗发病)

3级:

20.1%—

—50%(穗颈发病或主轴发病,小部分秕谷)

4级:

50.1%—

—70%(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

5级:

70.1%—

—100(穗颈发病,照成白穗)

3、穗瘟损失率分级标准

损失率=(各级发病数×单穗损失率病级)的和÷(考察总数×5)0级:

无病

1级:

损失率<5%

3级:

损失率5.1%——15%

5级:

损失率15.1%——30%

7级:

损失率30.1%——50%

9级:

损失率≥50.1%

4、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经验计算)

公式:

叶瘟病级×0.25+穗瘟发病级×0.25+穗瘟损失率级×0.50级:

<0.1

1级:

0.1——2.0

3级:

2.1——4.0

5级:

4.1——6.0

7级:

6.1——7.5

9级:

7.6——9.0

5、国家标准及操作规程

目次

前言⋯⋯⋯⋯⋯⋯⋯⋯⋯⋯⋯⋯⋯⋯⋯⋯⋯⋯⋯⋯⋯⋯⋯⋯⋯⋯⋯⋯⋯⋯⋯⋯

1范围⋯⋯⋯⋯⋯⋯⋯⋯⋯⋯⋯⋯⋯⋯⋯⋯⋯⋯⋯⋯⋯⋯⋯⋯⋯⋯⋯⋯⋯⋯3

2定义和术语⋯⋯⋯⋯⋯⋯⋯⋯⋯⋯⋯⋯⋯⋯⋯⋯⋯⋯⋯⋯⋯⋯⋯⋯⋯⋯⋯3

3苗期叶瘟调查⋯⋯⋯⋯⋯⋯⋯⋯⋯⋯⋯⋯⋯⋯⋯⋯⋯⋯⋯⋯⋯⋯⋯⋯⋯⋯3

4大田叶瘟调查⋯⋯⋯⋯⋯⋯⋯⋯⋯⋯⋯⋯⋯⋯⋯⋯⋯⋯⋯⋯⋯⋯⋯⋯⋯4

5穗瘟调查⋯⋯⋯⋯⋯⋯⋯⋯⋯⋯⋯⋯⋯⋯⋯⋯⋯⋯⋯⋯⋯⋯⋯⋯⋯⋯⋯⋯⋯4

6空中孢子动态观察⋯⋯⋯⋯⋯⋯⋯⋯⋯⋯⋯⋯⋯⋯⋯⋯⋯⋯⋯⋯⋯⋯⋯5

7品种抗性情况调查⋯⋯⋯⋯⋯⋯⋯⋯⋯⋯⋯⋯⋯⋯⋯⋯⋯⋯⋯⋯⋯⋯⋯5

8调查资料的计算⋯⋯⋯⋯⋯⋯⋯⋯⋯⋯⋯⋯⋯⋯⋯⋯⋯⋯⋯⋯⋯⋯⋯⋯⋯⋯5

9发生程度分级⋯⋯⋯⋯⋯⋯⋯⋯⋯⋯⋯⋯⋯⋯⋯⋯⋯⋯⋯⋯⋯⋯⋯⋯⋯⋯6

10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瘟病模式报表⋯⋯⋯⋯⋯⋯⋯⋯⋯⋯⋯⋯⋯⋯⋯⋯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17

本标准替代GB/T15790-1995。

本标准与GB/T1579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稻瘟病模式报表、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等内容,为准确划分叶瘟、穗瘟发生程度、了解品种田间抗性、来年作物布局提供依据;

b).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之更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

王建强,夏冰,刘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0—1995。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瘟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瘟病的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苗瘟seedblast水稻秧苗在三叶期以前发生的稻瘟病,称为苗瘟。

2.2叶瘟leafblast水稻植株3叶期以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称为叶瘟。

2.3穗瘟earblast水稻植株抽穗以后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稻瘟病,统称为穗瘟。

2.4慢性型病斑chronicsicknessspot田间最常见到的病斑,多数梭形,边缘呈黄色晕圈,内圈黄褐色,中间灰白色或草黄色。

病斑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是识别田间稻瘟病的重要特征。

2.5急性型病斑acutesicknessspot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深绿色,霉层数量远比慢性型病斑多。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叶瘟即将流行的标志。

2.6发病率infestedratio包括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穗)率等,是衡量稻瘟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

病田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田块中发病田块的比率;病株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稻株中发病株数的比率;病叶(穗)率是指取样调查的叶片(稻穗)中发病叶片(稻穗)的比率。

2.7品种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ofcultivar水稻品种抵抗病菌侵入、扩展、危害的能力。

3苗期叶瘟调查

3.1调查时间在3-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5)d期间,查1次。

3.2调查田块和调查方法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

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20株,每块田共查100株。

以株为单位,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

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分级。

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1。

4大田叶瘟调查

4.1定点系统调查

4.1.1调查时间自插秧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d调查一次。

4.1.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当地水稻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早播、中播、迟播三类型感病品种稻田各1块,每块不小于300m2,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

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3)行稻内直线定查五点,每点查10丛稻的绿色叶

片。

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分级。

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2。

4.2大田叶瘟普查

4.2.1调查时间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两次。

4.2.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病情程度选择当时田间发病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总田块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丛稻的病丛数,5丛稻的绿色叶片病叶率。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直线隔丛取10丛稻,调查病丛数。

每点随机选取一发病

稻丛,查清绿色叶片的总叶数和发病叶数,结果记入附录A表A3。

调查叶瘟发生实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1,在破口初期预测穗瘟发生情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2。

5穗瘟调查

5.1定点系统调查

5.1.1调查时间从破口开始至腊熟初期止,每5d调查一次。

5.1.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在原叶瘟定点系统调查稻丛内继续观察。

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时,应从定点处外延扩大到50丛稻进行观察。

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

分级。

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4。

5.2穗瘟普查

5.2.1调查时间在黄熟期进行。

5.2.2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田,总田块田数不少于20块,

每块田查(50~100)丛。

采用平行跳跃式或棋盘式取样,结果记入附录A表A4(在备注中注明普查)。

调查穗瘟发生实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1。

6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本项观察只在有条件的区域病虫测报站进行。

6.1设置规格采用自控启闭式孢子捕捉器,臂长(15~17)cm,微型电动机转速1500r/min,捕捉器距田面高度1.3m。

6.2开机捕捉时间和管理每年开机时间可以从水稻抽穗前一个月至抽穗止。

每天凌晨3时开机,捕捉2h。

早晨

收片,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的玻片。

粘胶由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

粘孢片采用有机玻片,大小厚度同一般载玻片。

6.3镜检和记载

每天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18mm×18mm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数量,一般宜当天专人镜检完毕,调查记载格式见附录A表A5。

7品种抗性情况调查

7.1调查时间分别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结合叶瘟、穗瘟普查分别进行一次。

7.2调查范围调查当年主栽品种和品种种植比例。

7.3调查方法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发病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的不同品种,总田块田

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100丛。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品种抗性划分。

结果记入附录A表A6。

8调查资料的计算

发病率、病情指数、损失率按式⑴、⑵、⑶计算:

a.发病率计算公式

P

I(%)=?

100⋯⋯⋯⋯⋯⋯⋯⋯⋯⋯⋯⋯⋯⋯⋯⋯

(1)

Z

式中:

I——发病率(%);

P——发病株(叶、穗)数;

Z——调查总株(叶、穗)数。

b.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Pi?

Di)

R=ii100⋯⋯⋯⋯⋯⋯⋯⋯⋯⋯⋯⋯⋯⋯⋯⋯

(2)

P?

DM

R——病情指数;

Pi——各级发病数;

Di——各级代表值;

P——调查总株(叶)数;DM——最高级代表值。

c.损失率计算公式

()(Pi?

Si)

C(%)=ii100⋯⋯⋯⋯⋯⋯⋯⋯⋯⋯⋯⋯⋯⋯⋯(3)

P?

SM

C——损失率(%);

Pi——各级病穗(株、叶)数;

Si——各级损失率;

P——调查总穗数;

SM——最高级损失率。

9发生程度分级

9.1分级方法

分5级,以病情指数及其发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百份比例确定各级发生程度。

9.2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见附录D。

10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

10.1测报资料收集收集水稻主栽品种、稻作类型、各稻作类型水稻种植面积及其它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

10.2测报资料汇总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内归档保存,并将稻瘟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填入附录A表A7。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瘟病》样册见附录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稻瘟病

(年)

测报站名盖章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测报员

负责人

表A1苗期叶瘟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秧田类型

品种名称

叶龄期

调查株数

发病株数

发病株率%

病株分级

病情指数

急性型

发生面积

秧田面积

0

1

2

3

病株数

病株率%

注:

秧田类型包括水育秧田、旱育秧田等。

表A2大田叶稻瘟定点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类型田

品种名称

生育期

调查总叶数

病叶数

病叶率

(%)

病叶分级

病情指数

急性

型病

叶率(%)

备注

0

l

2

3

4

5

表A3大田叶瘟普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地点

类型田

品种名称

生育期

病丛率

病叶率

防病情况

总丛数

病丛数

病丛率%

总叶数

病叶数

病叶率%

表A4穗瘟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类型田

品种名称

生育期

调查总

穗数

病穗数

病穗分级

病穗率%

病情指数

损失率%

备注

0

1

2

3

4

5

表A5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

调查日期

设置地点

周围类型田

当天孢子数

停机前

24小时内天气

备注

玻片1

玻片2

合计

累计

表A6品种抗病性情况统计表

(稻作类型:

调查日期

品种名称

生育期

地点

抗病性类型

全县种植面积hm2

占全县总面积百分率%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