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060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新.docx

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最新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读

1.通过对交通和通信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球化的进程。

2.通过分析交通发展和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运用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有关理论,分析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特点。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总长度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于2018年6月底正式开通。

全线共设置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21个客运车站。

济南为五个始发站之一,新济南站位于济南市主城区西部,槐荫区辖区内,距济南市中心区约10公里,规划面积约55平方千米,包括交通枢纽、区域商务、城市公共服务、主题园和居住区五大片区。

思考:

京沪高铁开通后,济南成为处于中心位置的特大城市、五大始发站之一。

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济南的城市形态和商业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①看教材P102~11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②看教材P118~11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11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8:

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步骤4: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重点)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重点)

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作用

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发展

(1)工业革命后:

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2)当今社会

①移动电话、传真等先进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国际间的联系,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1.聚落形态分类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

块状、带状、星状等。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代:

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

(2)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架路、地铁等),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1.株洲为什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提示】 株洲市在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较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

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区域穿过,城镇沿京广线部分地区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以前更是如此。

随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规模迅速扩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的分布: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2.影响因素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3.城市商业网点的区位: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2.高速公路出口的串珠状商业中心,城市快速干道沿线的商业中心,说明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有何影响?

【提示】 商业网点的位置一般要求有便捷的交通,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所以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问题导思】 

1.我国南方城市的分布和空间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提示】 分布特点:

沿河分布。

空间形态:

沿河伸展成带状。

原因:

水运便利。

2.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济宁等繁华城市为什么曾一度衰落?

【提示】 近代以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建成及京杭大运河淤塞。

3.读教材图4-3-2分析北京主城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为何变化?

【提示】 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公路、铁路的发展)。

4.依据教材图4-3-3,说说交通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影响?

【提示】 ①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呈紧凑的空间形态 ②近代,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形成星状城市

③现在,私人小轿车发展,快速道路系统以及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进一步拓展。

 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区位及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相交处,如武汉、邯郸等

铁路、公路时代,铁路、公路沿线及枢纽地带出现了一批城市

交通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的发展,使运河沿岸城市得到充分发展。

后来因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和京沪铁路的建成,使运河城市发展趋缓,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却迅速发展

2.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

步行

|

马车时期

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

火车

|

电车时期

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

汽车时期

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速公路时期

地铁和高架公路等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城市间联系加强,出现城市群

交通运输主要通过改变空间通达性而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

城市功能结构的改变,进一步使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城市往往沿交通线向外扩展成不同的城市形态。

不同的城市形态也能反映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的变化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图中读出河流、铁路线的分布;

(2)旧城区主要沿河流分布,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信息可推出旧城市布局主要考虑了河流和煤炭的因素。

(2)题,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旧城区首先在此处形成。

第(3)题,由图可知铁路的修建成为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4)题,由图可直接推出。

第(5)题,煤铁资源的枯竭、铁路的出现、河流运输能力的下降,旧城区发展缓慢,形态保持不变。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 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修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问题导思】 

1.分析教材图4-3-4,比较唐代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商业城市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1)唐代商业城市主要分布于驿道两侧和河流两侧;现代商业城市沿铁路、公路,沿海、沿河分布。

(2)原因:

唐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现代铁路、公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

2.上海为何发展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提示】 一方面,上海是港口城市,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另一方面,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市场广阔,商品经济腹地广阔。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因素为消费人群的多少,而消费人群的多少取决于交通条件的优劣,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易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

商业中心形成条件

商业中心形成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便利的交通位置,利于人员物资集结和疏散。

(2)发达的腹地条件,周围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2018·福建高考)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对图示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造成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自然因素的保障,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明确此答题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自然、经济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再结合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作出具体的分析。

【答案】 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教材P118~118活动

 【答案】 1.商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之一就是交通。

上海地铁1号线的建设,使上海市的商业布局发生了两个主要方面的变化:

一是地铁沿线商业网点增多;二是商业网点由地上走向地下,形成地上地下多层次商业布局的类型。

2.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商场、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的布局往往与交通便利地区紧密相连,因此,商业网点往往随着交通运输方式或布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的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空间距离

B.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增强了国际联系

C.跨国公司使资本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

D.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解析】 经济全球化受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推动,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载体,金融危机恰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2.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

A.水源        B.气候

C.经济D.交通

【解析】 河流汇合处和大道会合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答案】 D

3.读下面两图,有关图中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受河流影响,甲图中城区形态呈团块状

B.甲图中城区分布沿河流扩展,乙图中的城市沿河流分布

C.乙图中形成的城市都沿铁路干线分布

D.乙图中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解析】 由图可知,甲图中城区分布沿河流扩展,乙图中的城市沿河流分布,是因为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

【答案】 B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4~5题。

4.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5.对图中城市布局形态与今后扩展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呈带状,主要沿铁路延伸

B.呈同心圆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C.呈团块状,逐渐向同心圆收缩

D.呈团块状,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

【解析】 第4题,丁处在四地中,交通条件最差。

第5题,根据图中城市道路网模式对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推断,其形态与主要交通线相关。

【答案】 4.D 5.D

6.读某城市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场A的布局符合________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2)商业街B的布局符合________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

________,为什么?

【解析】 商场A位于城市外环线附近,这里交通便利,城区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此外,这里位于城市边缘,地租较低,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商业街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较大,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C商业点的布局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利。

【答案】 

(1)交通最优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2)市场最优 人口密集;市场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3)不合理 原因:

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利。

一、选择题

1.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往来 ②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发展 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 ④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操作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2~3题。

2.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3.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

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D.向东扩展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既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又临长江、洞庭湖,水陆交通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3题,城市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该城西面、北面为水面阻隔,发展不便。

东面陆路交通最为便利,区位条件要优于南侧,最适宜城市发展。

【答案】 2.B 3.D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2018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B.地形

C.河流D.交通

5.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①修建卫星城镇 ②修建环城公路 ③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1948年城市沿河分布,2018年城市沿河、铁路和国道分布。

铁路、国道穿过市区,造成拥堵和污染。

【答案】 4.D 5.B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7.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6题,结合四幅城市形态图可知,①城市没有火车;②城市形成高速环城公路,正处于高速公路时期;③城市有火车、电车路线,正处于火车时期,④城市正处于汽车时期。

第7题,根据图例中的信息,高速公路这种运输方式最晚出现,即图中②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

【答案】 6.C 7.B

(2018·北师大附中期末)读下列两幅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有(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9.如上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 第8题,根据图1可判断②正确,根据图2可判断④正确。

第9题,根据两图判断,交通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答案】 8.D 9.A

据《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8年~2020年)》规定:

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按照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完善商贸体系,进一步增强西安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立足于西安都市圈,影响黄河中上游区域,使西安成为交会东西、带动西部、辐射全国、联通中亚、接轨国际的西部商贸中心。

到2020年,把西安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生态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西部商贸中心。

据此完10~12题。

10.西安市成为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B.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

C.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中心

D.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11.历史上曾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而今天以铁路运输为主,经过西安的主要铁路线有(  )

A.陇海线B.包兰线

C.兰新线D.京包线

12.目前,西安市的商业街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  )

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

C.资源最优D.市场最优

【解析】 第10题,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它的形成与城市政治地位关系不大,旅游地也不一定是商品集散地。

第11题,根据中国的铁路交通模式图,可知经过西安的铁路线有陇海线和宁西线。

第12题,商业街在市中心主要是为了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以利于扩大消费市场。

【答案】 10.A 11.A 12.D

二、综合题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入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__,说明城市的分布向________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影响阜阳城扩展方向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

由题干可知:

①阜阳城的扩展过程经历了从①→②→③→④,都是受河流、铁路等交通运输因素影响;②最初的城市扩展方向是沿河向下游河道更宽、通航能力更强的区位;③随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由河运变为铁路,工业区、仓库区向更为便利的铁路沿线扩展。

总之,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布局都是随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答案】 

(1)泉

(2)泉河淤塞 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14.甲、乙图表示范围相当的两个地形区,根据图示居民点和商店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乙两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交通线网较密的是________地区。

(2)就居民点和商店分布密度而言,甲地区较______,乙地区较________。

(3)试比较两地区的居民点和商店在分布位置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通过平原与山区的对比来展示。

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商业网点较多,多是商业街或商业小区的形式;山区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交通不如平原地区便利,商业网点密度较小,且多以流动式为主。

【答案】 

(1)乙 甲 

(2)密集 稀疏 (3)沿交通干线分布(或沿公路分布) 居民点和商店沿公路两侧分布 除沿公路分布外,还沿河流分布

备选答案

①高速化 ②商业网点 ③邮政通信 ④全球化 ⑤商业贸易

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的。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质条件:

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

②地形条件: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

③气候条件: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日上午8时,上海虹桥站和南京站同时相向发出首列动车,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启“同城效应”新纪元。

材料二

(1)兴建沪宁城际高铁的主导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D.经济因素

(2)下列有关沪宁城际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大型化

B.方便了沪、宁两地旅客的出行

C.缩短了杭州到上海的时间

D.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3)京沪高铁全线和青藏铁路部分路段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请通过下表比较其目的及原因。

铁路

目的

原因

京沪高铁

青藏铁路

(4)下列能体现长三角地区“同城效应”的叙述是(多选)(  )

A.城际铁路的修建方便了区域内不同城市间市民的出行与生活

B.交通的发展便于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及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