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资料一、三峡博物馆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

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的主要艺术风格。

4.请从选文第

(1)(5)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

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

 

二、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①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

这些小行星,其实就是一群大小不等的碎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上千千米,小的只有几米、几十米。

同八大行星一样,这些小行星也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这些神秘的小行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它们到底蕴含着哪些宇宙信息?

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

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②2001年2月12日,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在围绕小行星家族中的“爱神”小行星探测了一年之后,成功降落在这颗星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相会。

③以古希腊爱神命名的“爱神”小行星,是小行星大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颗。

它实际上是一块大石头,状如土豆,长34千米,宽13千米,厚14千米,距离地球约3.16亿千米。

“爱神”小行星也绕太阳运转,但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千分之一。

在这么一颗体积小、引力极小的星体上实现着陆,其精确度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定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④“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是美国于1996年2月发射的,经过4年的太空飞行后,于2000年2月14日成功地进入“爱神”小行星的轨道,并开始对它进行探测。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探测器已经发回约16万张小行星多岩石表面的照片。

⑤在距离“爱神”星24千米的轨道上运行、探测了近一年的探测器,逐渐耗尽了它自身的燃料。

这时它终于作出惊人之举:

向它“关注”了一年之久的“爱神”星发起最后冲刺。

经过两次火箭点火之后,探测器离开“爱神”星的轨道,向它的表面缓缓坠去,最终降落在“爱神”荒芜而崎岖不平的星面上,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半小时。

科学家更为欣喜的是,这是一次“科学的额外收获”;此外,着陆的地点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片区域:

缺少环形山,但有大量的岩石和沟痕。

⑥“近地小行星约会”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首批具有机器人功能的探测器之一,科学家对它发回的“爱神”星照片的分析后指出,“爱神”星上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并测量了小行星的密度、化学成分和磁场。

这次成功着陆没有使探测器上的装置受损,因而使得探测器能继续在三个月内向地球发回信号,以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奥秘。

随着对小行星奥秘的揭示,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乃至对宇宙的演化进程,都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说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②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文中与第⑤段“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是:

3.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是:

4.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5.读了上文,请分点扼要介绍“爱神”小行星的知识。

 

三、奇妙的人体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

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

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

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

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

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

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

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

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A(jiānrèn)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

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

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

心脏的B(bànmó)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

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

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

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

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

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

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

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

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

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

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

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

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

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

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

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

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

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

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

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

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

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

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C(pì)美的。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

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

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

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

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

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

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

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

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

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

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

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

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请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A.jiānrèn()B.bànmó()C.pì()美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脑的特点。

3.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4.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5.人的骨骼有何特点?

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6.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