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53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

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

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随音乐拍手:

(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

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

教师加以指点。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

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

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

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

(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1)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

2)模仿下雨练习:

教师:

滴答滴答,学生接:

沙沙沙

3)谈话:

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放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

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三角铁认识。

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

”后(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

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双响筒认识。

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

2)谈谈所听内容;]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第三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

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

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