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049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docx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拟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更改记录

版本/次

主要修改内容或更改单号

更改人

日期

A/0

首次发放

2008.03.16

A/1

更改第2页中设备的主管部门从技术部更改为PMC部

罗平

2012.02.26

发放部门

口总经理口管理者代表口销售副总口技术副总口生产副总口行政部

口采购部口市场部口技术部口生产部口品质部口财务部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设备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对公司设备管理作了较为详细的规范,具体规定了公司设备管理的范围和职责,以及设备投资、运行、日常维护、润滑、检定、点检、维修等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技术、生产和办公类设备,特种设备及集中空调、空压、水泵、通风、配电等动力类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维修、检定等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职责

(一)PMC部:

1、PMC部是公司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组织、指导和检查各单位开展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2、逐步建立设备维修专职队伍,负责设备的现场维修、专业维修,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3、负责做好设备使用期间的日常及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建立设备台帐。

4、负责组织设备投资的前期论证,按公司规定进行设备的验收、建帐、调拨、租赁、报废等组织管理工作。

5、负责重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大修计划的组织编制、实施和监督考核工作。

6、负责公司内应急备件采购、外协维修和保养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财务部:

1、负责将公司设备维修费用纳入使用单位成本核算工作范围。

2、负责每月按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3、健全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做到与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帐帐相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4、组织设备管理部门开展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工作,掌握固定资产实际状况。

(三)设备管理单位:

1、负责组建设备维护、维修和管理队伍,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维修工作,以及维修备件的购置计划。

2、组织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

3、负责新增设备的立项申请,认真做好设备资产台帐及实物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4、组织维修技术人员完成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点检、设备完好标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内容等的编制工作。

5、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6、监督、检查和考核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止人、机事故的发生。

三、前期管理

(一)设备立项

1、因生产、科研、经营需要增加设备时,由需求单位负责组织论证并提出专项申请报告,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照规定程序填写《设备、仪器购置申请单》,完成审批手续。

2、申请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项目提出理由,使用单位目前同类设备数量、品牌、型号、数量及分布、使用情况等,提供设备供货商技术实力、设备技术参数、可靠性、维修性、耐用性、节能环保性、成套性等资料。

(二)设备采购

1、因科研、生产急需启动的一般项目,由设备主管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2、设备主管部门在完成审批手续后方可签订采购合同。

3、设备主管部门凭《设备购置申请单》和借款单到财务部借款支付货款,并建立购置台帐。

财务部要按要求及时安排付款。

4、设备技术协议的更改须由使用单位书面申请,重大变更原则上应征得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与供应商签订更改协议。

5、外购设备到厂后,设备管理单位应安排进行妥善保管,保持外包装完好。

6、设备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开箱时,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参与对到货设备的开箱检查和确认,按设备装箱单清点核对技术资料、说明书、出厂检验、附件清单,及所有随同设备到货的备附件、工具和软件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7、各单位按要求做好设备安装的各项准备工作,并配合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

8、在设备试运行过程中,各使用单位应做好设备试运行记录,将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设备主管部门报告,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供应商。

9、设备试运转期间,各单位应及时学习消化设备资料,准确把握设备技术状况。

在设备验收时,向设备主管单位提供设备试用报告,包括与合同、技术协议规定性能指标的符合性、故障情况等相关内容。

10、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主管单位须按规定办理设备验收和固定资产入帐手续,并纳入本单位设备管理。

同时对该设备完整的设备资料(包括软件)、设备备品备件进行妥善保管。

11、公司自制设备由设备制造单位负责将设备安装到位,使用单位应作好配合工作,并作好设备试运行记录,向设备制造单位反馈设备运行信息,有权要求制造单位予以整改。

设备试用合格,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由设备主管单位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纳入公司固定资产台帐管理。

使用单位及制造单位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

四、设备资产管理

(一)设备台帐管理

1、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设备由设备主管单位进行资产编号上帐,填写固定资产标识牌对设备进行标识管理。

2、设备主管单位要建立设备管理台帐,要求帐面清晰、数据准确、帐物相符。

3、使用单位设备增减、借用(出)或调拨应及时到设备主管单位办理手续,并及时进行台帐变动。

4、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调拨单、报废单等相关原始单据进行台帐变更,不能私自处理。

5、各使用单位按设备主管部门、财务部门要求定期进行实物盘存,对帐物不符的设备应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

6、设备主管单位应根据公司设备分类原则,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管理控制设备,建立重点设备管理台帐。

重点设备是重点管理、重点维护、重点维修的重要对象。

(二)设备停用与报废管理

1、因各种原因停用三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设备,应进行封存,并报告设备主管单位,以便明确封存、内部调剂、对外出售、租赁等处理意见。

2、封存设备原则上应切断电源、压缩空气等动力输入。

3、在设备封存前应放净各油箱中的油,并对设备按一级保养标准擦拭干净,运动轴、导轨应进行油封等防锈、防尘处理,必要时还要加防尘罩。

4、封存设备应挂牌管理,注明停用日期、封存日期、设备保管责任人。

5、设备主管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封存设备,并作好检查记录,有必要时需再作防尘防锈处理。

6、封存设备需再次启用时,各使用单位应报告设备主管单位,并认真进行检查调试后,方可投入运行。

7、设备达到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报废:

(1)经过论证,继续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3)可以通过大修恢复精度,但投入资金太大的;

(4)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5)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

8、设备报废应由设备主管单位技术负责人填写《设备报废申请鉴定表》,并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9、设备主管单位将完成报批手续的《设备报废申请鉴定表》送财务部作下帐处理。

10、设备主管单位根据《设备报废申请鉴定表》组织实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

(三)设备调拨管理

1、公司内部因生产经营需要进行设备调整时,由设备主管单位下达调拨通知单并组织相关单位完成交接工作。

任何使用单位不得拒绝调拨。

2、设备调拨后,设备主管单位、财务部等相关单位应及时变更设备台帐。

五、设备操作管理

(一)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设备完好标准

1、重点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设备完好标准由使用单位按照设备技术资料等要求在设备投产前牵头组织编制完成。

2、经过技术改造的设备技术文件由使用单位在改造实施单位指导下进行必要的修订。

3、设备做降级使用处理后,其技术文件也必须由设备主管单位进行必要的修订。

(二)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管理

1、投入使用的设备应符合设备完好标准,安全装置齐全,技术文件齐全,并有相应的完好标识。

2、设备使用必须符合设备技术资料规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在使用环境和条件还不满足要求时,设备不得开机运行。

3、新设备未验收合格不得正式投产使用,超过检定周期或周期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不得使用,处于“待修”或“修理”状态的设备不得使用。

4、重点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应得到操作、维护保养、维修、安全、管理等全面培训,各设备使用单位应按公司规定组织实施。

经培训合格取得设备操作资格证的人员才能操作相应设备,严禁无证操作重点设备。

(三)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设备的使用必须专人负责。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和管理文件作业,不得违章操作,野蛮作业。

3、使用单位要注重操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加强培训,达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要求,必要时可向公司培训主管部门提出送外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4、设备操作(特别是重点设备)应实行“四定(定安全操作维护规程及工艺规程等管理文件,定操作人员,定维修人员,定维修备品备件)”管理,按规定操作和维护并作好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维修记录。

各单位应将重点设备定人定机名单及时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5、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

(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设备;

(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换油,保证合理润滑,按规定保养好设备;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维护规程;

(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

(5)发现故障立即停机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6、设备使用应达到的“四项要求”。

(1)整齐:

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合理;装置、线路、管道齐全完整;零件无缺损。

(2)清洁:

设备内外清洁,无灰尘、无黄袍、无黑污锈蚀;各滑动面、丝杆、齿条、齿轮等处无污垢;各部位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切削垃圾清扫干净。

(3)润滑:

用油符合要求,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环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醒目,油路畅通。

(4)安全: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操作系统正常,接地良好,无事故隐患。

7、严禁疲劳使用设备、拼设备,忽视设备维护保养。

8、各使用单位原则上不允许擅自改变设备使用用途。

若有需要,则必须向公司主管领导提出申请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在设备技术资料等要求范围内使用设备。

六、设备维护保养

(一)各单位要坚持“预防维护”的设备管理理念,由“事后维修为主”的救火式维修转变为“事前维护为主”的预防式维修,把设备的预防维护放在设备管理的首位。

(二)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必须的作业时间。

(三)使用单位应按公司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

(四)设备按维修属性分为重点、一般、辅助三类,设备分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设备主管部门负责设备的分类,设备分类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五)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1、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两类。

2、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是指每天、每周应进行的设备巡回检查、清洁、调整、润滑、紧固、防腐等作业,重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的紧固件,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和调整间隙,以防止设备劣化或推迟劣化速度,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节约维护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分为日保养和周保养(本公司规定只从事日保养),由使用单位操作工和维修人员负责协同实施。

日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防腐。

周保养主要对设备进行部分检查、清洁、润滑、调整、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