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83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6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docx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

附录:

1.附图目录

2.设计委托书

3.设计单位单位承诺书

4.建设单位承诺书

5.矿井地质报告批复文件

6.外来煤供煤协议

7.用地协议

前言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项目名称: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

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本选煤厂隶属于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阳方口镇三岔村东一带,距宁武县城直距8km。

本选煤厂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

2、项目来源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以山西忻州神达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为1处,关闭整合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2、3、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6533km2,井田面积增加2.3866km2。

2010年1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

C1400002010011220053745),批采2号、3号、5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吨/年。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并扩大生产能力后,为了能更好的将本矿井建设成为一座资源回收率高、规模化、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矿井,我公司受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编制了此次矿井配套选煤厂的初步设计。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

1)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的设计委托书;

2)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3)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技术政策、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4)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5)《煤炭工业选煤厂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2、设计原则

1)生产能力:

入洗原煤1.8Mt/a。

2)工作制度:

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全年生产5280小时,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3)产品方案:

根据煤质资料分析,本选煤厂定位为动力煤选煤厂,主要生产优质动力煤,产品包括块精煤、末精煤、矸石、压滤煤泥四种产品。

4)选煤工艺:

200-13mm块原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13-1.5mm末原煤采用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0.25-0mm细煤泥直接压滤机回收的联合工艺流程。

5)主要设备(重介浅槽分选机、筛子、离心机、磁选机、TBS、参与控制的阀门等)考虑采用进口或进口组装的性能可靠的设备;其它设备(泵、运输设备、压滤机等)采用国内性能可靠的设备。

6)介质系统调节与控制进入集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分选过程自动调节。

7)洗水闭路循环,保证满足环保及节水要求。

8)生产集控系统高效、可靠,可实现全厂工艺环节生产自动化。

3、编制设计的目的

在方案设计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和设计范围基础上,按照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对整个选煤厂工程进行初步设计,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该选煤厂各单项工程和整体工程的概算投资情况,细化工程设计图纸并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提供指导。

三、设计范围

本次选煤厂设计范围从主井井口房下主井带式输送机机头接起,包括原煤输送栈桥、原煤贮煤场、筛分车间、主厂房、产品输送栈桥、产品仓、矸石仓、浓缩车间、煤泥堆放场地等全部生产系统及配套的供配电、集控、生产调度通讯、厂区消防、给排水、介质库、电气楼、办公楼等辅助生产及生产福利设施。

另外洗煤厂所涉及全部土方、护坡、挡土墙、雨水沟、道路、场地硬化均由矿井统一考虑。

四、项目建设条件

1、矿井生产系统概况及厂址: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以山西忻州神达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关闭整合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2、3、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6533km2,井田面积增加2.3866km2,生产规模为120万吨/年。

本次选煤厂位置选定在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内。

2、主要建设条件

1)水源:

选煤厂所需生产、生活水源均取自矿井给水管网;

2)电源:

选煤厂所需电源由矿井规划的10KV变电所提供;

3)热源:

选煤厂热源取自矿井供热管网;

3、交通运输: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阳方口镇三岔村东一带,距宁武县城直距8km。

矿区距大忻线约3公里,交通比较方便。

4、材料供应:

建设选煤厂所需的材料主要从当地采购。

5、通信:

选煤厂独立设计通信系统负责全厂的生产调度。

利用当地移动通信网,为地面生产管理、消防、救护、运销、基建等专用调度人员的移动通信。

五、设计简述

1、煤源及煤质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厚82.93~122.95m,平均94.42m。

本组含煤2、3、4、5上、5、6号,其中2、5号煤全区稳定可采,3、5上、6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本井田兼并重前各矿批准开采2、3、5号煤层,原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公司兼并重组均开采2、5号煤层,3、5上、6号煤层没有开采过。

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煤层厚度为4.25~9.60m,平均7.02m,煤层赋存稳定,含1~6层夹矸,一般在3层以上,结构复杂,单层夹矸厚0.15~0.90m,老顶为K2砂岩,直接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属全井田赋煤区稳定可采煤层。

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层厚度为0~2.45m,平均0.64m,井田内局部可采,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单层夹矸厚0.22~0.40m,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属井田赋煤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K1砂岩平均14.5m,煤层厚度为1.86~16.30m,平均11.61m,,含夹矸0~6层,一般在3层以上,结构复杂,单层夹矸厚0.10~0.64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本层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全井田批采的2、3、5上、5号煤层现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14174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2492万t(其中蹬空区57万t),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占总资源量的88.13%;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24万t,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和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之和占总资源/储量的91.8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58万t(其中蹬空区208万t)。

2、产品指标要求:

根据煤质资料分析,本厂入洗的2#、5#煤主要以气煤为主,且浮煤硫分均大于1%,因此本厂定位为动力煤选煤厂,主要生产优质动力煤,产品包括块精煤、末精煤、矸石、压滤煤泥四种产品。

3、选煤方法:

根据入洗原煤煤质特征,确定的选煤方法为200-13mm块原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13-1.5mm末原煤采用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0.25-0mm细煤泥直接压滤回收。

4、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重介浅槽块煤分选系统、重介旋流器末煤分选系统、产品脱水系统、介质回收系统、煤泥水处理系统等几个部分。

5、设备选型:

本着节能高效,技术先进可靠,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关键设备考虑采用进口或进口组装设备;其它设备立足国内生产实践证明效率高、性能可靠、管理方便的设备。

6、地面运输:

所有产品煤、矸石、设备和材料等均由汽车运输。

7、主要地面建筑物特征:

A、主厂房:

采用钢框架结构。

钢柱采用H型钢,梁为H型钢梁和普通型钢梁。

梁与柱连接采用刚性接头,用焊接和高强度螺栓实现。

主次梁采用高强螺栓铰接。

楼面采用热浸锌钢格板。

B、原煤贮煤场:

为栈桥式贮煤场。

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C、产品仓:

为两个直径22m的钢筋混凝土圆仓,分别用于块精煤和末煤煤贮存。

仓内分别设有6个钢筋混凝土漏斗。

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D、矸石仓:

为7×7m钢筋混凝土方仓结构。

仓内设钢筋混凝土漏斗1个。

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E、带式输送机栈桥:

地面走廊采用砖混结构,素混凝土地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其余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及钢管球节点桁架,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F、浓缩车间:

浓缩池为半地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封闭部分采用钢网壳结构。

泵房地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为砖混结构。

水池为钢筋砼池。

管廊为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

8、设计中的主要特点:

A、主分选工艺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机+两产品重介旋流器+TBS煤泥分选机的联合工艺,充分考虑了本厂入选原煤的特点和产品灵活多样的需要。

该工艺对煤质变化的适应性强,对生产不同灰分的动力煤时生产调整非常方便;

B、工艺流程简化、高效、灵活,给生产管理和操作带来极大方便;

C、介质系统先进、简洁、可靠并易于操作。

密度调节方法独特,调节迅捷;

D、煤泥水系统设计简洁实用,可确保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达到零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E、主厂房设备布置采用全钢结构、大厅式布置方式,安装检修非常方便、便于生产管理,同时也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F、地面工艺总布置系统简洁顺畅,转载环节少,充分利用了场地的特点;

G、全厂自动化程度高、监控手段先进、全员效率高;

9、经济评价

项目建设总资金为10815.62万元,吨煤投资为60.09元。

其中:

土建工程投资为4732.62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投资为3234.97万元;

安装工程投资为1310.78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为1537.24万元;

工程预备费为582.39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为237.67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为289万元。

第一章厂区及原料煤基地概况

第一节厂区概况

一、厂区位置

该矿位于宁武县阳方口镇三岔村东一带,距宁武县城直距8km。

交通位置图见附图1-1-1。

井田地理坐标:

东经112°20′34″~112°22′48″

北纬39°03′18″~39°05′12″

二、厂区地理概况

该矿地处云中山北端,地貌上属剥蚀断块低中山区,区内地形东高西低,区内沟谷切割严重,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的东北部,海拨1693.0m,最低点位于井田的西部,海拔1398m,相对高差295m,区内无常年流水性河流,沟谷中仅在冰雪消融时及雨季有短期地表径流。

井田位于云中山脉北端与恒山山脉西南端的交汇处,为典型的黄土、基岩切割型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沟谷山梁发育,按其形态类型分为侵蚀地形及堆积型地形,前者占绝对优势。

本井田属于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恢河支流,恢河为区域内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云中山脉北麓分水岭,经宁武县城,阳方口镇向北汇入桑干河,该河位于本井田西部,属季节性河流,以它为主要河道的水系呈羽毛状,本井田的冲沟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汇聚洪水,并从不同方向排出后均向西汇入恢河,该河雨季流量增大,遇大雨则洪流暴发,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游直泻,雨后流量锐减,7~9月份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50%~70%。

枯水的冬、春季节流量甚小,主要靠泉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等汇成细流。

本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季风气候,为干旱地区。

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

降雨量较小,多呈干旱状态,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涝、冰雹灾害。

年平均气温6.2℃,1月份最低,平均为-9.9℃,极值为-24.2℃;7月份最高,平均为20℃,极值为34.8℃,平均温差29.9℃。

一般降至0℃时间在10月中旬,回升至0℃的时间在翌年4月中旬。

年平均降水量为468.1mm,最大降水量在7月份,为744.8mm,最小在1月份,为4.5mm。

水量主要集中于7、8、9月份,占全年的59%。

蒸发量年平均为1902.3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特别干燥。

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底,平均无霜期194天。

初雪期平均为11月下旬,终雪期为翌年3月底,一次最大积雪厚度为1.30m。

最早冻结在11月中旬,最晚解冻为翌年4月,井田内最大冻土深度为1.50m。

风向多为西北风及西风,风速历年平均3.1m/s,最大月(3~5月)平均4.3m/s,最小月(8月)平均2.2m/s。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

历史记载本区内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较大的为1683年11月22日原平7级地震,1961年10月27日宁武东寨4.5级地震。

三、厂区其他资源及其经济情况

本区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土豆、玉米、谷子和大豆等,工业主要有煤矿、铝土矿等采掘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第二节原料煤基地概况

一、煤层特征

1、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厚82.93~122.95m,平均94.42m。

主要由灰色、灰黑色泥岩,灰色、灰白色砂岩及煤层组成。

底部为灰白色(局部为褐色)中细粒砂岩(K1),成分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含黑色燧石,由下往上,粒度由粗变细,为正粒序,底部常含砾石。

本组含煤2、3、4、5上、5、6号,其中2、5号煤全区稳定可采,5号煤层位于本组地层的下部,厚1.86~16.30m,平均11.61m,2号煤层位于本组地层顶部,厚4.25~9.60m,平均7.02m,3号煤层厚0-2.45m,平均0.64m;4号煤层厚0-1.00m,平均0.30m;5上号煤层厚0-3.13m,平均0.54m;6号煤层厚0-3.04m,平均0.98m;3、5上、6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可采范围见图3-1、3-2、3-3),4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煤层总厚平均21.09m,含煤系数22.34%,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8.63m,可采含煤系数为19.73%。

2、可采煤层

本井田兼并重前各矿批准开采2、5号煤层,原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公司兼并重组均开采2、5号煤层,3、5上、6号煤层没有开采过。

井田内2、5号煤层为太原组稳定可采煤层,3、5上、6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煤层厚度为4.25~9.60m,平均7.02m,煤层赋存稳定,含1~6层夹矸,一般在3层以上,结构复杂,单层夹矸厚0.15~0.90m,老顶为K2砂岩,直接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属全井田赋煤区稳定可采煤层。

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层厚度为0~2.45m,平均0.64m,井田内局部可采,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单层夹矸厚0.22~0.40m,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属井田赋煤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5上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煤层厚度为0~3.13m,平均7.02m,井田内局部可采,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单层夹矸厚0.21~0.50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属井田赋煤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K1砂岩平均14.5m,煤层厚度为1.86~16.30m,平均11.61m,,含夹矸0~6层,一般在3层以上,结构复杂,单层夹矸厚0.10~0.64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本层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煤层厚度为0~3.04m,平均0.98m,井田内局部可采,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单层夹矸厚0.20~0.57m,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属井田赋煤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厚度(m)

结构

煤层间距(m)

可采性

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倾角(°)

备注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顶板

底板

2

4.25~9.60

7.02

1~6

复杂

3.50~25.95

14.55

23.35~48.90

23.35

1.71~18.15

6.21

1.20~8.50

3.64

赋煤区可采

稳定

泥岩

泥岩

5-40

QM

3

0.00~2.45

0.64

0~1

简单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泥岩

砂质泥岩

5-40

QM

5上

0.00~3.13

0.54

0~1

简单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5-40

QM

5

1.86~16.30

11.61

0~6

复杂

全区

可采

稳定

砂质泥岩

泥岩

5-40

QM

6

0.00~3.04

0.98

0~1

简单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泥岩

砂质泥岩

5-40

QM

3、煤层对比

本井田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对比法和煤层特征对比法。

煤层顶底板一般比较稳定或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因而成为主要的对比标志。

各层煤的厚度、结构和煤岩类型常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利用其厚度和煤岩特征、夹石层数、岩性及厚度等进行对比。

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之顶部,煤层老顶为一层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层位稳定,分选性和磨圆度良好,含较多的黑色矿物,为良好的标志层(K2)。

2号煤层具有含硫量低、厚度大等特征,且煤层顶板为K2砂岩,容易与其它煤层相区别,故对比可靠。

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厚度大、含硫量高、煤质松软,根据其所在层位很容易识别,故对比可靠。

二、煤质

1、物理性质

2号煤层呈深灰-褐黑色,沥青光泽为主,少数玻璃光泽,无内生裂隙、节理,均一状-条带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2号煤层视密度为1.43g/cm3。

5号煤呈黑-深黑色,玻璃-金刚光泽,断口呈参差状,节理及内生裂隙不发育,条带状、条纹状结构,层状构造,平行层理发育。

5号煤层视密度为1.44g/cm3。

2、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组分及类型:

2号煤层以暗煤、亮煤为主,5号煤层以亮煤、暗煤为主,其次为镜煤,丝炭少见。

宏观煤岩类型:

2号煤以半暗、暗淡型煤为主,夹有少量半亮型煤,5号煤以半亮、半暗型煤为主,其次为暗淡型煤。

显微煤岩组分: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11月13日煤岩鉴定报告2、5号煤层有机组分以镜质组、惰质组为主,其次为壳质组;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黄铁矿少量。

显微煤岩类型:

据显微煤岩组分含量,井田内2、5号煤层均为微三合煤。

显微煤岩组分含量表

组分

煤层

有机组分

无机组分

镜质组

惰质组

壳质组

其它

粘土类

硫化物类

碳酸盐类

氧化物

其它

2

47.03

41.55

11.42

9.20

3.20

5

41.78

39.91

18.31

8.80

6.00

2号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为0.73%,5号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为0.78%。

3、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1)化学性质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和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对钻孔煤芯煤样的测试成果,2、3、5上、5、6号煤层化学性质汇总如下:

(1)2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

0.70~4.48%,平均1.63%;浮煤:

1.64~2.99%,平均2.27%;

灰分(Ad):

原煤:

7.09~37.08%,平均22.52%;浮煤:

5.14~10.33%,平均8.33%;

挥发分(Vdaf):

原煤:

37.11~43.11%,平均39.39%;浮煤:

36.07~41.74%,平均39.17%;

全硫(St.d):

原煤:

0.45~2.45%,平均1.22%;浮煤:

0.72~2.55%,平均1.39%;

固定碳(FC,d):

原煤:

35.80~58.17%,平均47.06%;浮煤:

57.25~58.11%,平均57.68%;

发热量(Qgr,d):

原煤:

19.63~30.97MJ/kg,平均25.11MJ/kg;浮煤:

29.93~32.04MJ/kg,平均30.80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

2.0~5.0,平均4.49

浮煤:

2.67~6.0,平均5.10

粘结指数(GR.I):

浮煤:

1.0~67.0,平均38.79;

胶质层厚度:

浮煤:

Ymm:

3~10.0,平均7.43mm;

Xmm:

45.50~59.0,平均51.56mm;

(2)3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

1.17~1.33%,平均1.27%;浮煤:

2.28~2.48%,平均2.40%;

灰分(Ad):

原煤:

13.22~25.76%,平均17.75%;浮煤:

7.35~8.54%,平均8.04%;

挥发分(Vdaf):

原煤:

33.50~40.00%,平均36.51%;浮煤:

38.48~38.69%,平均38.61%;

全硫(St.d):

原煤:

1.43~1.60%,平均1.54%;浮煤:

1.18~1.87%,平均1.58%;

固定碳(FC,d):

原煤:

44.54~57.71%,平均52.36%;

发热量(Qgr,d):

原煤:

23.64~29.22MJ/kg,平均27.20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

5.0;浮煤:

5.0~6.0,平均5.33

粘结指数(GRI):

浮煤:

18.0~61.0,平均39.00;

胶质层厚度:

浮煤:

Ymm:

6.00mm;Xmm:

56.00mm;

(3)5上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

0.79~1.91%,平均1.44%;浮煤:

1.97~2.46%,平均2.22%;

灰分(Ad):

原煤:

9.70~30.72%,平均21.01%;浮煤:

6.44~7.90%,平均7.01%;

挥发分(Vdaf):

原煤:

34.69~43.66%,平均39.18%;浮煤:

36.24~38.15%,平均36.99%;

全硫(St.d):

原煤:

1.10~3.14%,平均2.09%;浮煤:

1.64~2.24%,平均2.04%;

固定碳(FC,d):

原煤:

39.04~58.95%,平均48.35%;浮煤:

59.66%;

发热量(Qgr,d):

原煤:

21.90~29.69MJ/kg,平均25.48MJ/kg;浮煤:

24.86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

4.0~5.0,平均4.67;浮煤:

4.0~6.0,平均5.00

粘结指数(GRI):

浮煤:

39.0~65.0,平均52.33;

胶质层厚度:

浮煤:

Ymm:

6.0~8.0,平均7.33mm;Xmm:

51.00~56.00,平均54.33mm;

(4)5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

0.63~2.34%,平均1.35%;浮煤:

1.19~2.81%,平均2.03%;

灰分(Ad):

原煤:

11.33~32.36%,平均21.06%;浮煤:

5.12~12.05%,平均8.38%;

挥发分(Vdaf):

原煤:

34.33~41.09%,平均38.21%;浮煤:

34.76~40.35%,平均37.85%;

全硫(St.d):

原煤:

0.41~3.94%,平均1.90%;浮煤:

0.61~3.93%,平均1.72%;

固定碳(FC,d):

原煤:

41.69~57.12%,平均48.77%;浮煤:

56.23~57.81%,平均57.02%;

发热量(Qgr,d):

原煤:

21.72~29.50MJ/kg,平均26.00MJ/kg;浮煤:

30.31~32.12MJ/kg,平均31.26MJ/kg;

焦渣特征(CRC):

原煤:

4.0~6.0,平均4.89;浮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