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7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史.docx

《现代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学史.docx

现代文学史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

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

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

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

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

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

《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

学衡派,甲寅派。

甲寅派代表人物:

张士钊。

  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16,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

  17,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

  18,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19,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20,鲁迅的创作:

  前期创作:

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创作:

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21,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22,文学研究会:

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主要发起人:

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

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23,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24,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25,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

  26,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新诗要做到:

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27,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

代表作家有:

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

  28,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

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29,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31,新感觉派小说:

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

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32,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

代表诗人有:

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

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33,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二、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

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

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

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

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5,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

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

《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

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街头诗运动:

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

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三、重大事件、社团、文学流派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

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4、《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

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

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5、《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

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

◆6、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7、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

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8、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9、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0、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

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

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11、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有: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

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12、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

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

代表作家作品有:

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13、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

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14、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15、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16、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7、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

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18、“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

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

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

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19、沦陷区文学

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

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

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四、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

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

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

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

重要内容:

  

(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

  

(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

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特点:

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

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

特点:

  

(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

(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

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

关键字:

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

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

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

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

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

  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

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

  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

  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

不同点:

“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

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

情。

’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

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