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318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docx

公务员测验错题本及详解

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狄泡炮促挑?

A、路B、佻C、跑D、跳

解析:

D。

考查汉字部首。

第一组图形的第三个字是取前两字非部首部件组成的

2.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应加快实施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实施________开发利用,确保资源在产业中得到最有效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程序化 配置

B.规模化 整合

C.规模化 配置 

D.程序化 整合

【解析】C。

“程序”,事情进行的先后秩序。

“规模”,(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包含的范围。

大型骨干企业可以对资源进行大范围的开发利用,第一空选择“规模化”。

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要使资源在各产业中得到有效的配备布置,第二空应选择“配置”。

3.小孙的口袋里有四颗糖,一颗巧克力味的,一颗果味的,两颗牛奶的,小孙任意从口袋里取出两颗糖,她看了看后说,其中一颗是牛奶味的。

问小孙取出的另一颗糖也是牛奶味的可能性?

A.1∕3b.1∕4C.1∕5D.1∕6

答案:

C,这道题看似简单,一不小心就错了。

在已知取出的两颗糖中有一颗是牛奶味的情况下╱,另一颗有两种情况:

1.非牛奶味的:

C(1,2)*C(1,2)∕C(2,4)=2∕3

2.牛奶味的:

即两颗都是牛奶味的,C(2,2)∕∕C(2,4)=1∕6

在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牛奶味的概率是:

1∕6∕(2∕3﹢1∕6)=1∕5

(另解:

取出一颗牛奶糖,剩下5颗取一颗牛奶糖的概率为1/5)

4.1、以下为三角形

71058

81254?

928326710

A、9B、15C、56D、10

答案:

D(7-9)^2*2=8,(10-8)^2*3=12(5-2)^2*6=54,则,(8-7)^2*10=10,一般做这类题,先研究三角形中间的数字,拆分数字,如,8=2*4=2^3=16/2等等,然后用已知的9、7、2去拼凑,这类题还是得多练找感觉

5.2、44、52、59、73、83、94,()

A、107B、101C、105D、113

答案:

A,做差得:

8、7、14、10、11,分别为前项数字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对于知道思路的,此题很简单,现在做数推,多少要考虑数字本身结构特点了

 

6.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

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

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只能添乱。

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语言是不重要的,而事实才重要

B.语言是不可靠的

C.事实解不开的话,语言也解不开

D.事实比动听的语言更有力量

【参考答案】B.语言是不可靠的

【解析】要注意的是,本段话是以语言为中心来讲语言与事实的关系,因此在选项中应该选择以语言为中心的选项,A和C的叙述是不正确的,而D是以事实为中心的,所以应该选B为最佳。

解题关键:

确定文段核心,要围绕核心解题。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语段中心的把握。

首句是总句,是语段核心。

整个文段都是围绕“语言不能过分依赖”展开的

7.野菊花从不()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

这时,假如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起的花香中()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缚聆听

B.禁锢聆听

C.束缚谛听

D.禁锢谛听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

第一空,束缚和禁锢都有约束、限制的意思,但束缚重在捆绑约束,禁锢则重在封闭束缚,题干形容野菊花尽情绽放,用“禁锢”更恰当。

第二空,聆听和谛听都有仔细听的意思,但聆听带有尊敬的色彩,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根据题意,谛听更恰当。

故答案为D。

8.山涧-河流-大海

A员工-企业-集团B草-草坪-草原

C城市-国家-地球D狂风-闪电-暴雨

山涧到河流到大海是不断汇集和增大的,而且是自然元素,B最符合

9.权利-监督-腐败

A驾车-饮酒-事故B理想-行动-空想

C舆论-引导-和谐D灾难-救援-恢复

运用造句法,理解为对权力进行监督可以避免腐败,只有B符合,对理想进行行动可以避免空想

10.-----对于大纲相当于讽刺对于-------

A简明漫画B论文小说C摘要漫画D撰写作品

大纲的特点是简明,漫画的特点是讽刺

11.已知2008被一些自然数去除,得到的余数都是10,那么,这些自然数共有(b)

  A.10B.11C.12D.9

B【解析】余10=>说明2008-10=1998都能被这些数整除。

同时,1998=2×3×3×3×37,所以,取1个数有37,2,3。

---3个。

,只取2个数乘积有3×37,2×37,3×3,2×3。

---4个。

,只取3个数乘积有3×3×37,2×3×37,3×3×3,2×3×3。

---4个。

只取4个数乘积有3×3×3×37,2×3×3×37,2×3×3×3。

---3个。

只取5个数乘积有2×3×3×3×37---1个。

总共3+4+4+3+1=15,但根据余数小于除数的原理,余数为10,因此所有能除2008且余10的数,都应大于10=>2,3, 3×3,2×3被排除。

综上,总共有3+4+4+3+1-4=11个

12..从1到5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4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

  A.323B.324C.325D.326

B【解析】把一位数看成是前面有两个0的三位数,如:

把1看成是001.把两位数看成是前面有一个0的三位数。

如:

把11看成011.那么所有的从1到500的自然数都可以看成是“三位数”,除去500外,考虑不含有4的这样的“三位数”.百位上,有0、1、2、3这四种选法;十位上,有0、1、2、3、5、6、7、8、9这九种选法;个位上,也有九种选法.所以,除500外,有C(1,4)×C(1,9)×C(1,9)=4×9×9=324个不含4的“三位数”.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数是000,应该去掉.而500还没有算进去,应该加进去.所以,从1到500中,不含4的自然数有324-1+1=324个

【1】不谋而合:

谋:

商量;合:

相符。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例句:

换一种角度看私塾教学,竟然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和有趣的现象。

  【2】比比皆是:

比比:

一个挨一个。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例句:

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近义词辨析:

比比皆是着眼于空间,到处都是。

触目皆是着眼于视觉,满眼都是。

  【3】独树一帜:

树:

立;帜:

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例句: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4】断章取义:

断:

截断;章:

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例句: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

  【5】画地为牢: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例句:

现在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画地为牢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应当禁止。

  【6】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例句:

圆明园面临命运难题:

保留抑或重建各方莫衷一是。

  【7】首当其冲:

当:

承当,承受;冲:

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例句:

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大搞应试教育,而首当其冲的是学生。

  【8】相得益彰:

相行:

互相配合、映衬;益:

更加;彰:

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例句:

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9】炉火纯青:

纯:

纯粹。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例句:

有的人技术纯熟,像袁廷发已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10】水到渠成:

渠:

水道。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例句:

问题一个个解决之后,水到渠成,最终形成了总体方案。

  以上10组成语都是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高频成语,出现在今年联考试题中的可能性极大,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13..杂货店分三次进了一些货物,已知每一次的进货单价都是上一次的80%,且第一次的进货单价为5元。

已知这些货物恰好能够排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且最内层、中间层和最外层恰好分别是第一、二、三次所进的货物,且最外层每边有7个货物。

现要保证20%利润率的情况下,杂货店应该将货物至少定为多少元?

A.3.90B.4.12C.4.36D.4.52

【解析】D。

三次的单价分别为5元、5×80%=4元、4×80%=3.2元。

最外层有货物(7-1)x4=24个,中间层有24-8=16个,最内层有I6-8=8个。

所以总进价为3.2x24+4xl6+5x8=l80.8元,要保证20%的利润率,货物定价为180.8x(1+20%)÷(24+16+8)=4.52元。

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每边人数与该层人数关系是:

最外层总人数=(最外边每边人数-1)×4,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14.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

“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数的1/3,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3/4,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

”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

()

A.11B.12C.13D.14

C【解析】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是除小平外的所有小朋友。

而除小明外人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

结合选项,选择C

15.真分数a/7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开始连续若干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A的值是()

A.6B.5C.7D.8

A【解析】由于除7不能整除的的数结果会是‘142857’的循环(这个可以自己测算一下),1+4+2+8+5+7=27,1992/27余数为21,重循环里边可知8+5+7+1=21,所以8571会多算一遍(多重复的一遍,一定在靠近小数点的位置上),则小数点后第一位为8,因此a为6。

16.3个自然数之和为14,它们的的乘积的最大值为()

A.42B.84C.100D.120

C【解析】若使乘积最大,应把14拆分为5+5+4,则积的最大值为5×5×4=100。

也就是说,当不能满足拆分的数相等的情况下,就要求拆分的数之间的差异应该尽量的小,这样它们的乘积才能最大,这是做此类问题的指导思想

17.三个质数的倒数之和为a/231,则a=()

A.68B.83C.95D.131

D【解析】将231分解质因数得231=3×7×11,则1/3+1/7+1/11=131/231,故a=131

18.1个数除5余3,除6余4,除7余1,这样的3位数有几个?

  A.2B.5C.1D.6

B【解析】这个数加2后同时能被5和6整除,所以加2后能被30整除,且除以7余3,被30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120,不满足除以7余3,而150满足除以7余3,若比150大的数除以7也余3,则要在150的基础上增加7的倍数,而每次增加又要是30的倍数,所以每次应该加210,所以满足要求的三位数是:

150-2=148,150+210-2=360-2=358,150+420-2=568,150+630=778,150+840-2=988,一共有5个

19.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某产品的总成本比之前上涨了1/15,而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

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多少?

A.1/2B.1/6C.1/3D.1/9

D【解析】由题意可设产品的原成本为15,则现在总成本为15×(1+1/15)=16,原材料涨幅为1,又设在涨价前原材料占总成本比重为x,则原材料价格为15x。

涨价后占成本的比重为(x+2.5%),则原材料价格为16×(x+2.5%)。

因此有16×(x+2.5%)=15x+1,解得x=0.6,涨价前原材料价格为15×0.6=9。

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1/9,选D

20.旅行社三个导游的身份分别是庐山导游、乐山导游和五指山导游,他们邀请旅游咨询者做智力游戏。

庐山导游不露真情,而乐山、五指山导游则实话实说。

他们请参与者向三人分别只问同一句话,然后根据三人的回答做出判断,准确找到五指山导游,即可免费去海南观光。

刚刚结束逻辑考试的柳莺一举获胜,她分别向三人问的同一句话就是下面问话中的一句()。

  A.你是五指山导游吗?

B.你是庐山导游吗?

C.你是乐山导游吗?

D.你是说真话的导游吗?

C【解析】排中律应用。

庐山导游说假话,乐山导游和五指山导游说真话。

向三人分别只问同一句话,三个回答总是两真一假。

相同的两个答案必一真一假,而另外一个为真。

21.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B.10C.12D.15

D【解析】这道题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则甲教室可坐10×5=50人,乙教室可坐9×5=45人。

当月培训了27次,共计1290人次,且每次培训均坐无虚席,则表明乙教室培训次数必为双数,否则培训人数的尾数必有5,甲教室则只能培训次数为单数,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为单数。

22.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

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结果为7.4,请问他重复的那个数是:

A.2B.6C.8D.10

.【答案】B。

这道题的入手点是“自然数”,既然是自然数求和,那么这个和一定是正数。

假设小华对n个数进行了求和,那么根据整数的要求7.4×n一定为整数,因此n的尾数只能是0或者5。

如果n=10,则其平均数不到5.5,因为1至10的和为55,而如果重复的数字出现在1至9之间,那么这10个数的和一定小于55,它们的平均数小于5.5。

如果n=20,则其平均数超过8.5,因为1至19的和为190,而如果重复出现的数字出现在1至19之间,那么这20个数的和一定大于190,它们的平均数大于8.5。

因此,n只能为15。

从1到14,这14个数的和为105,而这15个数的和为7.4×15=111。

所以,小华多数的数字为111-105=6

23.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了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

A.30B.55C.70D.74

【答案】C。

这道题是这次数学运算当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

关键在于从哪个已知条件入手。

考虑未被答对的题目总数为(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由于必须错误3道或者3道以上才能够不通过考试,因此最不理想的情况就是这90道试题恰好是有30个人,每个人错误3道试题。

这样,能够通过考试的人为100-30=70人。

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A.20B.12C.6D.4

.【答案】A。

詹凯老师讲课时曾反复强调,这类所谓的“排列组合问题”完全可以不使用“排列数”、“组合数”来求解,只需要利用“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就可以求解。

24.将2套节目插入3套节目当中,注意到第一套节目之前以及最后一道节目之后还可加入,因此插入第一套新节目时可有4种选择,等插入这套节目之后,再插入第二套新节目时可有5种选择。

因此总共可安排的播放方案有4×5=20种。

这道题很多考生容易错选为选项B,因为这些考生直接利用了P(4,2)这个“排列数”来进行计算。

这样计算没有考虑两个节目同时插在一个节目空档当中的情况,因此是错误的。

詹凯老师提醒各位考生,遇见“排列组合”问题,不要随意使用排列数、组合数,回归到“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解题就不会出错了。

25.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4,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道

考点:

容斥原理,数的假设方法

设总人数为x,由题意可知x应该是3和4的倍数,即12的倍数。

根据题意我们有不等式(2/3)x≤27≤x,解得27≤x≤40.5,在这个区间上,唯一的一个12的倍数是36,所以共有x=36人。

因此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核心公式”容易得到(设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y道):

27+(3/4)×36-(2/3)×36+y=36y=6

26.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时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

如果希望中午12时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  )

  A.11千米/时B.12千米/时C.12.5千米/时D.13.5千米/时

若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至下午1时,则比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至下午1时多走15×2=30(千米)。

而前者比后者每小时多行驶5千米,因此从出发到下午1时耗时为30÷5=6(小时),距离为10×6=60km。

由此可知出发时间为上午7时,因此希望在中午12时到,也即用时为5小时,则速度为10×6÷5=12(千米/时)。

故选B。

本题易错选c

27.早上7点两组农民开始在麦田里收割麦子,其中甲组20人,乙组15人。

8点半,甲组分出10人捆麦子;10点,甲组将本组所有已割的麦子捆好后,全部帮乙组捆麦子;如果乙组农民一直在割麦子,什么时候乙组所有已割的麦子能够捆好?

(假设每个农民的工作效率相同)()

A.10:

45B.11:

00C.11:

15D.11:

30

由题可知,甲组收割麦子和捆绑∶麦子速率比为:

(20×1.5+10×1.5)∶(10×1.5)=3∶1,设再需要x小时,乙组所有已割麦子可以捆好,则有(15×3+15x)∶(20x)=3∶1,解得x=1。

故再过1小时,乙组所有已割麦子可以捆好。

即11:

00,故选B

28.小张、小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驾车匀速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

小张的车速比小王快,两人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同一地点,问小张的车速是小王的几倍?

()

  A.1.5B.2C.2.5D.3

【解析】行程问题。

采用比例法。

由题意,两人从同地出发,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为2个全程,设其中小张走了x,小王走了y;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了4个全长,小张走了2y,小王走了x-y;由比例法x/y=2y/x-y,解得x=2y,故两人的速度比为2:

1

29.某种密码锁的界面是一组汉字键,只有不重复并且不遗漏地依次按下界面上的汉字才能打开,其中只有一种顺序是正确的。

要使得每次对密码锁进行破解的成功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则密码锁的界面至少要设置多少个汉字键?

(D)

  A.5B.6C.7D.8(N个汉字全排列大于一万)

30.某次抽奖活动在三个箱子中均放有红、黄、绿、蓝、紫、橙、白、黑8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奖励规则如下:

从三个箱子中分别摸出一个球,摸出的3个球均为红球的得一等奖,摸出的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绿球的得二等奖,摸出的3个球均为彩色球(黑、白除外)的得三等奖。

问不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A.在0―25%之间B.在25―50%之间C.在50―75%之间D.在75―100%之间

一、二等奖中奖的概率极小,忽略不计,三等奖27/64。

不中的概率概约为1-27/64=37/64,略小于0.6。

必须是C

(题目本身不难,就是分类耗时间,考试来不及做我猜A,都是奸商嘛,结果错了,哈哈)

31.某三年制普通初中连续六年的在校生人数分别为:

X1,X2,X3,X4,X5,X6。

假设该校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毕业,那么前三年的入学学生总数与后三年的入学学生总数之差为()。

A.(X1+X2+X3)-(X4+X5+X6)B.X1-X4C.X3-X6D.(X3-X1)-(X6-X4)

【解析】考查整体思维。

前三年入学学生人数本质上就是第三年的在校生人数X3(第三年在校生的初三、初二、初一分别为前三年的入学人数),类似的,X6即为后三年的入学人数。

故答案为X3-X6。

32.甲乙两人相约见面,并约定第一人到达后,等15分钟不见第二人来就可以离去。

假设他们都在10点至10点半的任一时间来到见面地点,则两人能见面的概率有多大()

A.37.5%B.50%C.62.5%D.75%

见下图,在坐标第一象限,画一个正方形(两边贴着坐标轴),画两条线x-y<15,y-x<15,求围成图形/正方形面积。

空白的地方就是见不了面的可能性,红色的就是见了面的可能性,计算面积即可。

33.15,28,54,(),210

A.78B.106C.165D.171

【解析】思路一:

15+13×1=28,28+13x2=54,54+13×4=106,106+13x8=210,其中1,2,4,8等差。

  思路二:

2×15-2=28,2×28-2=54,2×54-2=106,2×106-2=210

34.3,4,6,12,36,()

A.8B.72C.108D.216

【解析】前两项之积的一半就是第三项

35.1,1,2,6,24,120,()。

A.620B.720C.820D.680

【解析】可以看出数列是阶乘数列0!

,1!

,2!

,3!

,4!

,5!

,(6!

),6!

=720,故应选B

36.1,1,2,3,5,7,(),()。

A.14,17B.13,15C.12.15D.14,16

【解析】将原来数列分组为(1,1),(2,3),(5,7),(,),结果发现每组数两两作差分别为0,1,2,(3),此数列为等差数列,又1+1=2,2+3=5,即分别是下一组的首项,所以5+7=12为下一组首项,后一数字为12+3=15。

37.2,5,10,17,()。

A.26B.30C.38D.44

2=1*1+1,5=2*2+1,10=3*3+1,17=4*4+1,固()=5*5+1=26

38.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_______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动B.主观C.积极D.简单

本题主要考查了词语和句意的具体结合和分析。

考生要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

被动:

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主动’相对)

主动:

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与“被动”相对)

积极:

乐观的,较好的简单:

不复杂;头绪少简单的操作

“不是…而是…”表明两者是并列关系,前后内容应该是相对的。

与选项A“被动”、B“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