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36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docx

能力提升29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能力提升29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小明想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观察铜牌的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

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3.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水银、纯水和汽油,但均未装满,其中液面最低的是(  )

A.水银B.纯水

C.汽油D.三个烧杯中的液面等高

4.美国《自然》杂志曾刊登了一项电解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

电解之前需要加热固态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凝固

C.熔化D.液化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①甲烷用作燃料 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③氧气用于气焊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⑤焦炭用于炼铁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③④⑤D.①④⑤

7.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8.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

下列对各图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乙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丙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丁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9.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量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

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10.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

11.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下列各图所示的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如不法商贩用硫酸铜来浸泡黑木耳,食用这种木耳后,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在游泳池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则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铜离子可以杀菌,但摄入过多的铜离子会损害人体健康

B.用清水冲洗黑木耳时水变成淡蓝色,则表明该黑木耳没有用硫酸铜浸泡过

C.铁制玩具掉入游泳池中,表面会析出少量红色物质

D.若误服硫酸铜溶液,可立即饮用大量的牛奶,并马上送医院诊治

14.下列诗句中提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引自《红楼梦》)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引自《毛泽东诗词》)

C.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引自《红楼梦》)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引自明朝于谦诗)

15.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

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2.4

-0.5

36.1

69.2

常温下使用液化石油气,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可能是(  )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己烷

16.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 B.氧气 C.生石灰 D.活性炭 E.二氧化碳 F.水 G.锌 H.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______可供急救病人呼吸。

(2)______可用于制造炊具。

(3)______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4)______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5)_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

(6)______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7)______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8)______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17.测定硬币密度有以下操作步骤:

A.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B.将20枚相同的硬币放入量筒内,测出水面升至的刻度;

C.将20枚相同的硬币放在调整好的天平上,测出20枚硬币的质量;

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E.算出20枚硬币的总体积。

(1)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是以上A、B、C三步的测量情况,请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硬币的密度。

20枚硬币的质量/g

量筒内水的体积/cm3

放入硬币后水面升至的刻度/cm3

20枚硬币的总体积/cm3

硬币的密度/kg·m-3

 

18.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011年也适逢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Ra)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

已知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常温下,镭是一种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为6.0g/cm3,熔点为700℃,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镭显+2价)和氢气。

请回答:

(1)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从上述叙述中找出镭的一点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写出镭(R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化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或“液”)体状态。

20.“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请你根据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仿照实例填写下表(表中内容不得重复):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实例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铜丝表面覆着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变为蓝色

(1)

(2)

21.冬季的冰雪使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护路工人常常往路面上撒盐,避免路面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有同学猜想撒盐后水的凝固点可能会降低。

就“盐水和清水凝固点的高低”问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冰雪带来的交通问题?

说明你的理由(写出一条即可)。

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

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

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大米。

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小明思考:

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

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

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

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二:

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