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348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docx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特点?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特点:

1公共性2价值相关性3层次性4功能多样性5动态性

6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西方国家和我国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别。

元首决策:

西方国家有,我国没有

政党:

西方多党制,政党政策可以通过选举上升为国家公共政策

司法机关:

西方:

司法审查中国有限的法律解释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①立法倡议;②立法否决;③委托立法;④外交决策;⑤防务政策

(3)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

①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解释;②制定规章条例;③行政裁决。

(4)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①司法审查②推翻先前的判决③司法命令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①宪法②基本法③其他法律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法律解释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当代中国,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应用的问题的解释权归国务院及主管部门。

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区别。

所谓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元政策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最终必须服从的基本方向、基本价值和基本程序。

☆方向性的元政策☆价值性的元政策☆程序性的元政策

基本政策是相对具体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给有关团体、个人的行动规定

或指明大方向的公共政策。

它主要确定具体政策所应采取的态度、所应依据的假设,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权威性☆广泛性☆稳定性☆系统性

具体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具体政策的特点

☆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

☆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

☆有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施

☆实施效果通常是在经验基础上可观察到并可以评价的

☆具有时空的敏感性

4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5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历史演变(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产生:

斯坦福学术会议,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政策科学:

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出版,标志着政策科学的产生。

发展:

叶海卡.德洛尔公共政策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最早提出“政策分析”这一概念,提出并阐释“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

自我批判时期: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罗尔斯《正义论》、布坎南《伦理与公共政策》、高斯罗伯《公共管理部门、系统与伦理》、梅尔斯诺和贝拉威《政策科学》、林恩《管理公共政策》

6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但公共利益不可能通过自发的途径实现,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得以实现。

利益与代价相关。

通常,获取一定的利益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代价却并不一定总是与利益成正比。

有次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带来的利益与公共政策付出的代价是否同时集中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身上呢?

是否应该集中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身上呢?

从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公共政策带来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并不需要、事实上也很难集中于同一社会群体身上。

公共政策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统筹公众利益。

公共政策不是商业行为,不可能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规则处理问题;

公共政策的利益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物质的、直接的,也可以是符号的、间接的。

公共政策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总量上实现公众的付出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

问题在于,一个时期的公共政策是否惠顾到了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

从政策效果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类型:

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社会保障)

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社会救济)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最低工资保护政策)

究竟哪一种利益与代价关系是合理的,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关键是看因某一项政策引起的利益与代价之比是否可以在一个较量的过程中最终获得相关各方的同

意。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观点、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西蒙

观点: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而只是找到满意解或次优解就知足。

决策步骤:

确定问题或目标→决定最低标准→选择可行方案→评估方案→决定方案是否符合标准→(方案可行)开始行动→评定

评价:

有限理性模型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作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8渐进决策模型简单评价。

(简答)

渐进决策模型:

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同时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

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

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

9团体模型基本观点、精英模型的基本观点。

团体模型: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观点:

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

均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影响力,一旦这种影响力的格局发生变化,政策便可能改变。

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那些集团的利益。

精英模型:

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观点:

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第三章

1政策主体的构成、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的区分。

构成: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媒体和公民等。

官方主体: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非官方主体:

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媒体、公民个人

2如何看待非官方政策主体尤其是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运用)

在政策主体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那些重要的参与者而忽视作为个人的公民所能发挥的作用。

尽管有相当数量的公民不把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当回事,惰性十足,政治麻木,但不论是在专制政体下还是在民主体制下,政策制定者都必须认真对待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

公民个人可以通过直接投票、代理人、威胁手段、参加团体、制造舆论或游说、发挥个人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政策。

3思想库作用及类型

类型:

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跨国思想库

作用:

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为统治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

(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2)提供学术研究,充当认识机构

(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

(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4目标群体与政策受益者(受损者)的关系

 

5影响目标群体政策认同的缘由。

(简答)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成本收益的权衡(5)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

 

6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7如何促进政策系统的优化?

(简答)

(1)政策主体的多元化

(2)政策问题确认的规则化

(3)目标群体的政治社会化(4)政策环境的包容化

第四章

1三种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评价。

(简答)

(一)自愿性政策工具:

(1)家庭和社区

常见的自愿性工具

优点:

不需要政府的任何支出(除非政府提供补贴或基金);在某些服务领域,如照顾残疾人和精神病人,也许比其他公共机构要合适。

而且,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工具在大多数社会中易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

缺陷:

首先,会引发矛盾和不公平,服务的需求者难于获取同等的资源、享受同等的服务;其次,由政府集中提供服务显然要比家庭或社区分散提供服务的效率要高(规模经济);另外,在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时,基于家庭和社区的政策工具通常显得很乏力。

可见,这种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只能成为其他工具的补充和调节。

(2)志愿者组织

其活动有两层含义:

其一,不受政府强制力的控制;其二,不以营利为目的。

优点:

透明而有效率的服务提供工具;灵活机动,对需求回应迅速;减轻政府负担;平等的、社会必需的一种政策工具;有助于加强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鼓励爱心参与等外溢效果。

缺点:

当今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十分复杂,很难通过这种手段得到解决;

志愿者组织也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从而使其效率和效益大打折扣,丧失优势;

许多想献身慈善机构的社会成员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人因宗教信仰、伦理精神和政治理由很难继续投身公益性工作。

3市场

目前为止,市场是最重要且最具争议性的自愿性工具。

在提供大部分私人物品上市场是富有效益和效率的手段,尤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然而,市场并非万能的。

首先,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其次,市场机制自身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市场失灵)。

因此,市场工具的应用需要其他政策工具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强制性政策工具

(1)规制

又叫管制和监管,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和法令,对个人与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其形式有规则、标准、特许、禁令、法令和执行令等。

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

优点:

第一,政府不必预先清楚政策对象的偏好,所需信息较少;

第二,比较容易操作和管理;

第三,比其他工具更有效率,无需应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第四,有较强的预见性,能更好的协调行动与计划。

第五,目的明确,适于应对危机状态;

第六,比其他工具(如补贴和税收)的行政成本更低;

第七,如果公众或政策子机构希望政府采取迅速而明确的行动时,规制不失为一种有政治感染力的形式。

缺点:

第一,常扭曲自愿和私人行为并导致经济低效率、价格管制和直接分配限制了供求双方的交易影响了价格机制从而导致经济混乱,有的还会限制某一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第二,保护了现存企业的利益,可能扼杀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第三,常缺乏灵活性,过于刻板,不允许考虑具体情况,从而使决策和结果不合最初的政策目标。

第四,规制不可能为每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制定规制。

第五,规制所引起的社会服从成本可能会比较高。

(2)公共企业

也称国有企业,被看做是管制的一个极端形式,也被视为强制性最高的政策工具。

优点:

第一,当成本过高或预期收入过低无利可图的时候,公共企业可以提供一些私人企业不能提供的物品和服务;

第二,信息成本不高;

第三,其创造的利润可以充实公共基金,并用来支付公共支出

缺陷:

第一,由于公共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采取规避手段,政府常常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第二,政府有时过度保护,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性而低效率维持运转

第三,在诸如水电供应领域中,公共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其能够将其无效率的成本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效率低下。

(3)直接提供

由公共财政拨款并由政府及其雇员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

范围主要涉及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范围十分广泛。

直接提供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政策工具。

优点:

第一,与其他强制性工具类似,直接提供所需信息较少因而容易运用;

第二,需要庞大的机构才能运转,机构得以获得高效运转所需的资源、技能和信息;

第三,避免了间接提供下的很多繁琐问题,如讨论、协商、搜集资料等;

第四,允许交易内部化,通过直接的而非间接地交易而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

(三)混合型政策工具

(1)信息与劝诫

信息的发布是一种温和的政策工具,表达政府期望目标团体或个人依照政府所期望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

发布信息可以使公众更具有知识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劝诫也称警告、规劝、说服教育、宣导。

它比信息发布要多一些政府行为色彩。

因为它指政府力图改变人们的偏好和行动,而不仅仅只像人民提供信息并期待发生预期变化。

但其并不涉及奖励和惩罚。

优点:

第一,当问题尚没有明确解决办法时,规劝是较好的首选工具,如果通过规劝就能解决问题,那么就不必采取其他措施;如果找到了更好的政策工具,改变或放弃规劝工具也比较容易。

因而比较灵活;

第二,容易实施,成本低;

第三,与强调自由和个人责任的民主理念相一致。

缺点:

规劝是一个虚弱无力的政策工具,效果往往有限。

一旦出现危机情况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时,其作用就显得十分无力。

此外,劝诫太多会让公众产生反感,认为政府只说不做。

因而需与其他政策工具搭配使用。

2补贴

优点:

第一,若政府期望与公众偏好一致,补贴工具就能产生效应;

第二,易于确立并加以实施,是一种灵活的政策工具;

第三,补贴的管理和实施成本低;

第四,具有较高的政治可行性。

缺点:

第一,补贴(税收减免除外)需要资金支持,而增加开支总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寻找补贴合适金额的数目的相关信息成本较高;

第三,是间接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往往存在时滞,在处理危机情况时束手无策;?

第四,补贴一旦产生就难以取消。

3产权拍卖

这种工具假定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工具。

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不存在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市场。

政府对特定的资源确立一定数量的可交易的产权,创造出人为的稀缺,并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如运用于控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领域。

优点:

第一,只需政府设定物品的服务的总量,规定上限,其余事情则留给市场去解决,较易确立;

第二,灵活性,政府可根据其需要来设定不同的上限。

同时,即使在政府政策不变的条件下,目标群体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身行为。

缺点:

第一,可能助长投机行为;

第二,那些不能购买产权的人常常因为别无选择而被迫采取不合法的行为;

第三,存在不公现象,它依据支付能力而不是需要来配置资源。

4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其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同时,还可作为政府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为的政策工具。

使用者付费可以看作是税收政策工具的创新性应用形式,是管制和市场两种政策工具的结合体。

政府不用禁止或限制某种行为,只需设定收费水平,运用市场力量来控制这种行为的数量。

常用于控制负外部性。

优点:

第一,比较容易确立;

第二,可以提供持久的财政激励;

第三,有助于创新;

第四,较为灵活;

第五,由于它将调整行为的责任留给个人和公司,减少了官僚机构的执行任务。

缺点:

第一,确定引发预期行为的税率和收费水平需要大量信息;

第二,无法用作危机情况的处理;

第三,比较繁杂,并可能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2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简答)

1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2政策目标3环境因素4先前的政策工具选择5政策过程的非制度因素6政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第五章

1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相关性、主客观统一性、动态性

2简述确认政策问题的主体及其交互作用。

(理解运用)

政府部门、政治领袖、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各类政策研究组织、社会公众

新闻媒体、专家学者

3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有哪些?

(理解运用)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

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4确认政策问题的思维过程。

邓恩的观点

1问题探索(元问题)2问题定义(实质问题)

3问题具体化(形式问题)4问题感知

5什么是第三类型错误?

谈谈你对第三类型错误的认识。

(简答)

第三类型错误:

“由对错误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所犯的错误

 

6试比较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公众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讨论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政府部门从自身的立场、观点出发,根据公众需要、国家需要以及政治运作过程的需要,认识到公众广泛讨论并提出的社会问题确有解决之必要,并把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进而准备采取行动来研究和处理的过程。

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

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关系

•一般而言,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还很模糊,仅是政策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它可以不涉及解决方案,往往体现出众说纷纭的特点。

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

尽管如此,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关系

•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所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但有些时候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7政策议程的模式。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外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和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内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其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客观上不涉及社会一般公众,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足够的压力以使决策者将问题列入政府议程。

“体制内运作”是其主要特征,政策诉求的主体并不希望建立相应的公众议程。

•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政治动员型

•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

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①关门模式②动员模式③内参模式④借力模式⑤上书模式⑥外压模式

8多源流模式(运用)(上网看例子)

多源流理论认为,政策的制定是在一种“模糊性”条件下进行的。

这种“模糊性”是指“对于同样的环境或现象有着多种思考方式的状态”。

这种理论解释了政策如何制定,议程如何建立,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是怎样加以阐明的,以及这些过程为什么会发挥作用。

主要观点

在政策系统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源流:

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问题源流

在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形成一条问题溪流。

问题在四处漂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上升到政策议程。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其中一些问题能够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以及它们是如何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的。

了解实际情况有三种方法:

第一,一种情况存在与否及重要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数来反映。

指数可以用来衡量实际情况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引起官员们的注意。

第二,一些重大件或危机事件经常能够导致对于某个问题的关注。

第三,从现行项目中所获得的反馈,可以推动对问题的关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够转化成问题。

金顿认为,问题必须包含确的可感知的因素。

一些实际情况逐渐被界定为问题,因此比其他情况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人们把情况界定为问题时,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指导决策过程,将现象进行归类,并比较不同国家的情况。

政策源流

在“原始的政策鲜汤”周围“漂浮”着多种意见主张,意见主张由政策共同体中的专家们提出,“政策共同体是一个包含着官僚、国会委员会成员、学者和思想库中的研究人员的网络,网络成员共同关注某一政策领域中的问题。

”围绕着问题的解决,政策共同体中的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和主张。

他们四处散发自己的主张,希望自己的政策建议能够得到重视。

这就构成了政策系统的政策源流。

意见主张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试验和检验,其中包括听证会、论文、会谈等。

经过检验,一些主张保持原封不动,一些被合并为新的提案,一些则被取消。

尽管意见主张很多,但仅有少数能引起高度重视。

其中的选择标准包括技术可靠性与价值观念的可接受性。

政治源流

政治源流包括三个因素:

国民情绪、压力集团的争夺行动、行政和立法上的换届。

在政治领域内,这些因素都能够促使政治家们在考虑问题时调整他们的侧重点,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

这三条源流是彼此独立的,它们的发生、发展和运作都不依赖于其他的源流。

在某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它们汇合到了一起,问题就会被提上政策议程。

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就是所谓的“政策之窗”,金登将其定义为“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办法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

能够促使政策之窗开启的既可能是社会事件,也可能是政治事件。

但是政策之窗并不经常打开,而且政策之窗开启的时间并不长。

政策建议的倡

导者需要抓住并利用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促使问题、政治与他们所倡导的政策这三个源流的结合,以确保他们的政策建议能够上升到政策议程并形成特定的政策结果。

第六章

1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简答/运用)看书

1政策规划的针对性原则。

政策规划是有目的的活动。

政策规划要针对实际问题,切中政策问题的要害。

这首先表现在政策目标的设立上,政策目标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确立的。

2政策规划的可行性原则。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是指在政策操作中具备实现政策方案的必要条件和因素。

一类是实现政策方案所需要的各项资源,另一类是间接制约政策方案实现的环境条件。

3政策规划的系统性原则。

在政策规划中要选择和确立的政策目标往往是多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政策方案的设计就要将多个目标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坚持政策规划的系统性原则。

4政策规划的规范性原则。

政策规划要体现政策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要符合执政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目标,要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以及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和决定,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原则。

首先,政策方案的语言表达必须是明确、具体、清晰的,其次,政策方案应包括实现目标的明确的时间期限,再次,政策方案应规定明确的约束条件和适应范围,最后,政策方案要尽量量化。

2政策规划的步骤(看书)

1确定政策目标2设计政策预案3预测方案后果4预案可行论证

5优化政策预案

3政策方案评估的基本内容(详细看ppt)

价值评估、可行性评估、效果评估(后果预测)、风险评估

(1)价值评估:

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价值分析。

它所要回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