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299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1

1.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泾流之大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④不辩牛马 ⑤故夫知效一官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D.①③⑥

解析:

 ②句中“泾”同“径”;④句中“辩”同“辨”;⑤句中“知”同“智”。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解析:

 A项“闵”通“悯”。

B项“蓐”通“褥”。

C项“零丁”通“伶仃”。

答案:

 D

3.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仆虽罢驾,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罢”同“疲”,疲惫。

B.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趣”同“趋”,向前走。

C.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徇”同“殉”,献身。

D.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同“择”,选择。

解析:

 D.“责”同“债”,债务。

答案:

 D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解析:

 A项悟—晤;B项趣—趋;D项无—毋。

答案:

 C

5.下列“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解析:

 A.“得”通“德”,感激。

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

C.“得”,融洽。

D.“得”,应该。

答案:

 A

6.下列“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解析:

 A.再,又。

B.重复。

C.回答。

D.通“覆”,覆盖。

答案:

 D

7.下列“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焉用亡郑以倍邻

C.每逢佳节倍思亲D.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解析:

 A.“倍”通“背”,违背;B.增加,增益;C.更加,非常;D.倍数。

答案:

 A

8.下列句子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

 A项,有—又,暴—曝;B项,已—矣;C项,厌—餍;D项,共—供。

答案:

 A

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D.唯求则非邦也与?

解析:

 B.莫—暮;C.希—稀;D.与—欤。

答案:

 A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泾流之大B.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解析:

 A项,“泾”通“径”;B项,“辩”通“辨”;C项,“反”通“返”,往返。

答案:

 D

1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怀嬴奉匜沃盥/善哉,技盖至此乎/秦王还柱而走

B.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他日,公享之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缚者曷为者也?

/不凌节而施之为孙

D.乡为身死而不受/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弗食不知其旨也

解析:

 A.奉—捧,盖—盍,还—环;B.反—返,振—震,享—飨;C.卒—猝,曷—何,孙—逊;D.乡—向,振—赈。

答案:

 D

12.下面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无能为也已 ②何厌之有 ③弃甲曳兵而走 ④三年释其政 ⑤无生民心 ⑥邹忌修八尺有余 ⑦越国以鄙远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⑨必庙礼之 ⑩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A.①④⑥⑩B.②③⑤⑧

C.④⑤⑥⑦D.②⑥⑦⑨

解析:

 ①已—矣;②厌—餍;④政—征;⑤无—毋;⑥有—又;⑧颁—斑;⑩帅—率。

答案:

 A

1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解析:

 A.“僇”同“戮”;C.“趣”同“趋”;D.“尊”同“樽”。

答案:

 B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解析:

 A项“行为”是两个词,即“品行”和“作为”;B项中“颜色”是指面色;D项中“首领”即“头颅”,文中借指性命。

答案:

 C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解析:

 A项,今义:

认为。

文中意:

因此做什么。

B项,今义:

经常,一个词。

文中是两个词,“……的时候”,常常。

C项,古今相同,不知耻辱。

D项,今义:

法定的通用货币。

文中意:

流通货物。

答案:

 C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B.①⑤⑦

C.②③⑤D.①③⑥

解析:

 ②旧事,成例;④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⑤智谋和力量;⑦祖辈与父辈;⑧那实际情况。

答案:

 D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瓦缝参差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解析:

 A项“气候”,古,天气;今,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B项“参差”,古,参差交错;今,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C项“经营”,古,指苦心经营积累的金玉珍宝;今,筹划、计划或组织之意。

D项“一旦”,忽然有一天。

答案:

 D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解析:

 A项“行为”是两个词,即“品行”和“作为”;B项中“颜色”是指面色;D项中“首领”即“头颅”,文中借指性命。

答案:

 C

1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B.可以横绝峨眉巅

C.艰难苦恨繁霜鬓D.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D.“百年”指“晚年”,现代汉语的意思指“一百个年头”。

A.“茫然”指古史传说遥远难详,完全不可知道;B.“可以”是“能够”的意思;C.“艰难”是“艰辛、困难”的意思。

A、B、C三项与现代汉语意思均相同。

答案:

 D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老大嫁作商人妇

C.满座重闻皆掩泣D.整顿衣裳起敛容

解析:

 C项古今均为掩面哭泣;A中因为:

文中指于是创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中老大:

文中指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D中整顿:

文中指整理,今指进行治理,使严整、健全、有序。

答案:

 C

2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D.③⑤⑦⑧

解析:

 ①“不行”古指不能走路,今指差;②“成立”古指成人自立,今指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指申诉,今指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私情”古指个人的感情,今指私人的交情或不正当的感情。

答案:

 C

阅读下文,完成22~23题。

李斯非①淳于越曰: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②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敕史官,非③秦记皆烧之;非④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⑤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同罪。

”始皇许之。

22.解释文中的五个“非”字。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答案:

 ①非难,诽谤 ②认为……不合理 ③不是 ④不是 ⑤认为……不对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请敕史官________

(2)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

(3)有敢偶语《诗》《书》________

(4)吏见之弗举________

答案:

 

(1)下令 

(2)掌管 (3)(两人)相对私语

(4)检举

【参考译文】 李斯诽谤淳于越说:

“学生们不学现在而学古,认为现在不合理,惑乱百姓。

我请求下令给史官,不是秦国的书都烧掉;如果不是博士官掌管,天下有敢收藏《诗》《书》、百家学说、各种刑书的人,全都交给各地守尉集中焚烧;有敢私下讨论《诗》《书》中句子的人,处死;认为古代正确的,认为现在不对的,灭族;官吏发现而不检举,和犯人同罪。

”秦始皇同意了。

阅读下文,完成24~25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②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⑤!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⑥,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 ①大饥:

大荒年。

②食(sì):

拿饭给人吃。

③蒙袂(mèi):

用衣袖蒙着脸。

辑屦(jù):

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④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⑤嗟:

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⑥从:

跟随。

谢:

表示歉意。

⑦微:

不应当。

与: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右执饮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

(3)从而谢焉________

(4)曾子闻之________

答案:

 

(1)拿着 

(2)只因为 (3)道歉 (4)听说

2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食”字的意义和用法。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

答案:

 

(1)读shí,食物,名词 

(2)读shí,吃,动词

【参考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

“喂!

来吃吧!

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恐怕不该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