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16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

2019.3

1、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发明创造。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部过程D.农业生产播种方式的变革

2.白居易的《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民生活富裕安康B.精耕细作式的生产

C.男耕女织式的经济D.农民赋税非常沉重

3.宋代司马光提到:

“臣伏见陈,许、颍、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上述现象说明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脆弱性C.自保性D.分散性

4.唐代诗人白居易:

“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这种情状

A.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B.成就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C.显示出农耕基础地位的稳固D.表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

5.《金瓶梅》中孟玉楼的丈夫开染坊,染坊中“见一日常招有二三十染工的吃饭,都是这位娘子主张整理”。

据此可知,当时

A.已经出现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变

6.开封城内“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鹏……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7.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

“且缘人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

这体现了明朝

A.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C.政府担心外商来华贸易会侵害本国利益

D.朝贡贸易是为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8.《汉书·食货志》载,商周时期“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三岁更耕之,自爱其处,民年二十授田,六十归田。

”这表明商周时期

A.土地按土质定期分配B.受封土地世代相传

C.已经出现土地的私有D.土地可以相互流转

9.清雍正即位之初,有谕旨告诫官吏:

“凡居官者,操守固是要好,还要中正和平,公心办事,不可偏执小见。

天下的人,士农工商虽不一,朕视之皆是赤子”。

这说明

A.雍正帝采取恤商的政策B.雍正帝对官吏腐败的痛斥

C.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清朝已出现工商皆本思想

10.清政府规定,“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

这一规定的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1.16世纪初,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船队扬帆出发了(如下图)。

在航行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这支船队的领导者是

A.迪亚士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达·伽马

12.17世纪,茶叶、甘蔗、咖啡、可可及白糖等,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食用……从亚洲输入的香料比新航路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

这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展

A.亚洲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促进了洲际间的各种物品的交流

C.为欧洲各国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D.使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13.下图反映了1580-1626年西班牙流往欧洲其他国家贵金属折合白银数量(公斤)的情况,其对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A.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B.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C.世界霸主地位衰落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14.17世纪,它在亚洲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贸易网络,使它所属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地中海地区占据第二位,这里的它是指

A.荷兰的东印度公司B.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英国的东印度公司D.中国的郑和贸易船队

15.早期西欧国家具备了有利的必然的条件,于是他们个个瞪圆了眼,鼓足了劲,备足了弹药。

纷纷从欧洲出发,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将世界纳入西方文明。

早期西欧国家将世界纳入西方文明的方式和手段有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16.马克思说:

“大工业必须掌握着它的最特别的生产资料……要这样,它方才有它适当的技术基础,有它自身的立足点。

”马克思说的“最特别的生产资料”是指

A.工场B.珍妮纺纱机C.蒸汽机D.水力织布机

17.下表是美国农业和商业产值的部分统计数据(单位:

万英镑),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农林渔

7550

10750

7600

7950

9990

工矿建筑

5430

6250

9300

11710

15550

国民总收入

23200

30110

21100

34000

54230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D.开展“圈地运动”

18.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下图的两种交通工具在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

19.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小工厂被兼并,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

这意味着在经济领域产生了

A.垄断组织B.自由竞争C.工厂制度D.市场经济

20.186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27.5%,美国占9.1%;到1900年,英国占19%,美国为13%。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C.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D.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21.此时,主要工业生产的地区从西欧、北美和俄国扩展到热带,亚热带地区,正如《新编剑桥现代史》中说:

“原来以区域性自给自足的贸易已经融为全球性的单一的经济”。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区域间的贸易已经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2.鸦片战争后,如果说从前农户是自己织棉、自轧、自弹、自纺、自织、自用,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主要供给市场。

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进中纱占据全部市场B.中国的棉花种植业衰退

C.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就是生产力从数千年来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出现了大机器生产。

中国近代最早采用机器生产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辛亥革命之后

24.洋务运动打着“自强”的旗号,风风火火经历30多年,但其结果却是“不强”。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D.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25.以下两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比,主要区别在于

A.资金是否充足B.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C.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D.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古代农业生产以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低微的收获,企盼以自己的辛勤劳作,维持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控制下的“编户”,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自耕农的正常发展,社会就会相对安定,国家的赋入和储备就会相应的增多,国力就会随之强盛。

反之,自耕农大量破产,经济危机就会加深,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但是,古代自耕农经济并不是独立于封建经济体系之外的“自由王国”,在它的身旁,存在着强大的地主制经济,即使有政府对自耕农的扶持,但是历代王朝都不可能把扶持自耕农政策奉行到底。

在这两方面压力夹击之下,促使自耕农的不稳定系数增大,经常发生分化。

——摘编自松龄鹏翔《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只要有土地买卖的存在,就会有土地兼并的发生,自耕农的小块土地是地主土地兼并的首要目标,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无法躲避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盘剥。

小农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生产积极性较高。

在生产动力就等于生产力,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可供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人口的无限增加无疑会使农村中少地和无地的贫农增加,出现农民破产的现象。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古代中国导致小农经济破产的因素。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唐朝社会出现了安定祥和的政治局面,并且统治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形成了适合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的封建体制。

唐代的均田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取得巨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唐代的丝织、陶瓷、金属制造业也十分发达,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据《唐会要》载:

“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三河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在商业发展运行中,商品销售上的交易制、度量衡管理制、物价管理制逐步完善。

唐政府重视并加强对外经济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使唐代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推动当时商贸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晓燕《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宋代城市的商业已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这一网络是由点到面的结合形成的,点深入都市的坊巷和遍布全城的各种商业区。

在地域上,不仅在城里可以设立商铺,就连城郊和乡镇也有了草市,且得到普遍发展。

在时间上,商铺的营业时间完全由店主决定,至于酒肆瓦市等则“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摘编自《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显示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的商业与唐朝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在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

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

同时,在乔叟与莎士比亚文学中造就的仅六七百年的现代英语,通过殖民等渠道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

不仅欧美工业化国家大量输进输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印度等许多国家也开始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