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960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docx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题库

现代医学体格检查方法

第一节基本检查法

视诊:

医师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方法

触诊:

①浅部触诊:

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配合,轻柔的进行滑动触诊。

主要用于浅表部位的病变。

②深部触诊:

患者平卧,屈膝,检查者用一手货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深部滑行触诊:

以并拢的二三四指逐渐加压到腹腔脏器或包块上做上下左右滑动触诊。

双手触诊:

左手放于被检查者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右手做深部滑行触诊。

深压触诊:

以拇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逐渐按压,探测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冲击触诊:

以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先做2-3次较轻的冲击动作,然后迅速的向下一按。

叩诊:

方法:

体位适宜,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肌肉放松。

1间接叩诊法:

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余手指稍微抬起,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2指骨的前端,叩击的方向应与叩诊部位体表垂直。

2直接叩诊法:

用右手拇指以外其余4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

听诊:

坏境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体位适当,肌肉放松,听诊部位充分暴露。

第二节全身状态的检查

一、体温 

  1.腋测法:

将腋窝擦干,将体温表甩到35°以下,把体温计汞柱端放在一侧腋窝中央顶部,用上臂将其夹紧,放置10分钟后取出并读数。

正常值为36~37℃,腋窝体温较口温约低0.2~0.4℃。

本法安全、方便、又不易发生交叉感染,应用较多。

口测法:

正常值为36.3~37.2℃.;肛测法:

正常值为36.5~37.7℃。

二、脉搏  

  检查方法:

检查者将一手示、中、环指并拢,并将其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以适当压力触摸桡动脉搏动,至少30秒,并计算出每分钟搏动次数。

正常成人脉率为60~100次/分,儿童较快,约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55~60次/分;

三、血压

  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与步骤:

  ①病人检测血压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

  ②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

  ③病人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肘部和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时应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裸露、伸开并外展45度;

  ④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

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横纹2~3cm;

  ⑤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体件:

不应塞于袖带与上臂之间);  

  ⑥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

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

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  

⑦松开气球上的充气旋钮使气囊缓慢放气,同时医师应水平注视缓慢下降的汞柱

  ⑧确定血压数值:

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为舒张压,反复3次取平均值,血压检测完毕,将气囊排气,卷好气袖并平整地放入血压计中。

然后使玻璃管中汞柱完全进入水银槽后,关闭汞柱开关和血压计。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舒张压<80

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舒张压80-89

轻度高血压:

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高血压:

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高血压:

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六、意识状态

1.嗜睡:

轻刺激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问题和简单动作,但反应迟钝。

2.昏睡:

强刺激下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很快再次入睡。

3.昏迷:

不能唤醒,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存在。

4.意识模糊:

有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有障碍

5.谵妄:

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

七、面容与表情

1.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呼吸急促、表情痛苦

2.慢性病容:

面容憔悴、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

3.甲亢:

眼裂增大、眼球突出、呈惊恐貌

4.粘液性水肿:

面色苍白、颜面浮肿、舌淡胖大

5.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发绀

6.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7.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8.满月面容:

面园如满月、皮肤发红

9.肢端肥大面容:

头颅增大、两颧隆起、耳鼻增大

九、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

上肢内收、旋前,指、肘、腕关节屈曲,无正常摆动,下肢伸直并外旋

2.剪刀步态:

双下肢内收,交叉到对侧,行如剪刀

3.小脑性步态:

行走时双腿分开较宽,左右摇晃,向侧方倾斜,走直线困难

4.慌张步态:

头及躯干前倾,行走时步态小,越走越快,难以止步

5.蹒跚步态:

走路左右摇晃似鸭行。

第三节皮肤检查

  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溃疡和糜烂;瘢痕;毛发。

  六、淋巴结的检查

  淋巴结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转移及发展变化的观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一般检查只能发现身体各部位表浅淋巴结的变化。

  1.正常情况下,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无压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常呈链状与组群分布,通常不易触及。

  2.表浅淋巴结的部位

  (

  3.检查顺序

  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

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应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

下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

腹股沟部(先查上群、后查下群)腘窝部。

  4.检查方法

  

(1)颌下淋巴结:

检查时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

使头倾向右前下方,再用左手四指并拢触摸右颌下淋巴结。

  

(2)颈部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区。

检查时被检查者头稍低,使皮肤松弛。

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

依次检查前后区。

  (3)锁骨上窝:

被检查者头稍前屈,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由浅人深进行滑动触诊。

  (4)腋窝淋巴结:

检查右侧时,检查者右手握被检查者右手,使其前臂稍外展,左手四指并拢稍弯曲,自被检查者右上臂后方插入右侧腋窝,直达腋窝顶部,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触摸,依次检查右侧腋窝的内壁、外壁、前壁和后壁。

检查左侧时用左手进行。

  (5)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左侧时,检查者以左手托被检查者右前臂,在右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沟触诊。

检查右侧时用左手触诊。

  (6)腹股沟淋巴结:

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四指并拢分别触摸其上群和下群。

  十一、面容:

某些疾病所具有的特征性面容:

  

(1)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鼻翼翕动、表情痛苦;

  

(2)慢性病容:

面容憔悴、面色灰暗、目光暗淡;

  (3)贫血面容:

面白唇淡、表情疲惫;

  (4)肝病面容:

面颊消瘦、面色灰褐、面部褐色色素沉着;

  (5)肾病面容:

面色苍白、眼睑水肿;

  (6)甲亢面容:

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兴奋不安;

  (7)黏液水肿面容:

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迟钝、眼眉稀疏;

  (8)满月面容:

面圆、皮肤发红,常有痤疮和体毛增多。

  

(1)蹒跚步态:

左右摇摆,行如鸭步。

见于佝偻病、髋关节脱位等。

  

(2)醉酒步态:

行走时步态不稳。

见于酒精中毒、小脑疾病等。

  (3)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高抬骤落、双目下视、脚间距宽。

见于脊髓病变。

  (4)慌张步态:

小步前行、身体前倾、有难于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

  3.结膜

  结膜分睑结膜、穹窿部结膜与球结膜三部分。

检查上睑结膜时需翻转眼睑。

检查者用右手检查受检者左眼;左手检查右眼。

翻转要领为:

用示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外l/3交界处的边缘,嘱被检查者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

  

  4.眼球

  (3)眼球运动:

医师置目标物(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一左上一左下,右一右上一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4.瞳孔(pupil)

  正常直径为2~5mm.瞳孔缩小(瞳孔括约肌收缩),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扩大(瞳孔扩大肌收缩),是由交感神经支配。

对瞳孔的检查应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及集合反射等。

 (3)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三、耳检查

  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耳廓的外形、大小.注意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

鼓膜是否穿孔.乳突压痛

  4.听力(auditoryacuity)

  检测方法为:

在静室内嘱被检查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医师持手表或以拇指与示指互相摩擦,自1m以外逐渐移近被检查者耳部,直到被检查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

  四、鼻检查

(1)上颌窦:

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耳后,将拇指分别置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

  

(2)额窦:

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3)筛窦:

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6.咽及扁桃体

  扁桃体肿大的分度(不超过咽腭弓为I度肿大;超过咽腭弓为Ⅱ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为Ⅲ度肿大)。

  颈部

  二、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两侧,正常约15~25g,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

  甲状腺检查法:

  1.视诊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

  2.触诊

  

(1)甲状腺峡部:

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膜,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  

  

(2)甲状腺侧叶:

前面触诊: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3.听诊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三、气管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

检查时让病人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医师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  

胸部检查

 

(1)乳房检查

  1.视诊注意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性,外表,乳头状态及有无溢液

  2.触诊检查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手叉腰,先触诊健侧,再触诊患侧以并拢的手指掌面以旋转或来回的方式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进行滑动触诊。

 

(2)肺和胸膜

 1.视诊:

观察呼吸类型,呼吸频率和深度及节律,呼吸的运动

  2.胸部触诊

①呼吸运动:

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接触或稍分开。

嘱患者深呼吸,利用手掌感觉双侧呼吸运动的程度和对称性。

检查背部双手掌面放在肩甲下区对称部位,两拇指在正中线相遇,其余四指并拢放在液下,方法同上

  ②触觉语颤:

检查者用手的尺侧缘放于胸壁,嘱患者发低音调“一”长音,自上而下,自内到外,再到背部,比较对称部位语颤

  ③胸膜摩擦感:

检查胸膜摩擦感时,检查者以手掌平放于前胸下前侧部或腋中线第5-7肋间,嘱被检查者深慢呼吸。

触到吸气和呼气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为阳性。

 (三)胸部叩诊

肺界叩诊

1.肺上界:

取坐位,至斜方肌中央开始向外侧叩诊,当清音变浊音时作一记号,然后向内侧叩诊,当清音变浊音时作一记号,内外界正常宽度为4-6cm。

  2.正常肺下界:

先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而下叩诊,由清音变浊音在变实音则为肺下界(第6肋),腋中线(8),肩胛线同上(10)

3.肺底移动度:

先叩出肺下界,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同时向下叩诊,清音转为浊音作一标记。

恢复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气,自上向下叩至浊音,标记。

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为6~8cm。

 (四)胸部听诊

  1.正常呼吸音

  ①肺泡呼吸音:

上齿咬下唇时所发出的“夫”声。

  ②支气管呼吸音:

将舌抬高张口呼吸所发出的“哈”声

  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音调强弱时限大致相同

  2.病理性呼吸音

  ①病理性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减弱,增强,呼气音延长,断续性呼吸音,粗糙性呼吸音

  3.啰音分为干性啰音和湿性啰音。

①干啰音:

听诊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

意义:

是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

②湿啰音:

听诊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部位固定性质不易改变。

意义肺与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

③埝发音:

用手在耳边搓捻头发所发出的声音

  ④听觉语音:

被检查者按平时说话的音调数“1.2.3”在胸壁上用听诊器听到柔和而模糊的声音。

⑤胸膜摩擦音:

是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双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2.心尖搏动

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范围约为2.0~2.5cm。

  3.心前区异常搏动:

观察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二)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时首先用手掌感觉心脏搏动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示指和中指对心尖搏动进行详细触诊。

触诊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感时用小鱼际检查。

  1.心尖搏动位置同视诊,正常范围2~2.5cm。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

意义同视诊。

  

(2)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异常: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心肌收缩力增强或左心室肥大,如严重贫血、甲亢、高血压等。

抬举性搏动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见于心肌炎或扩张性心肌病等情况。

  2.心前区震颤

  触诊时手掌感觉的细小振动,一旦发现说明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

触及震颤后,注意震颤的部位以及发生时相。

震颤的时相可以通过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来确定,心尖搏动时冲击手掌或颈动脉搏动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而在之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

主要发生机制为:

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流动时产生湍流,引起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传导至胸壁。

  

(1)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2)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3)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3.心包摩擦感触诊

  部位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特征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呼气末明显。

见于感染性(结核性心包炎多见)和非感染性(尿毒症、梗死后综合征、SLE等)心包炎。

  (八)心脏叩诊

  心脏浊音界可基本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状。

应熟悉正常心脏浊音界的范围及心界各部的组成。

右浊音界组成右(cm)肋间左(cm)左浊音界组成

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2-3Ⅱ2-3肺动脉段

右房2-3

2-3Ⅲ

Ⅴ3.5-4.5

5-6

7-9左房耳部

左室

  1.检查方法

  如被检者为坐位时,则检查者的板指与心缘平行。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所在肋间的外侧2cm处开始叩诊,其余各肋间可从锁骨中线开始。

心尖搏动不能触及时一般从第5肋间开始。

右侧从肝上界上一肋间开始,均向上叩至第2肋间。

板指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0.5cm,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注意叩诊力度要适中、均匀。

如被检者为卧位时则检查者的板指与心缘垂直进行叩诊。

叩诊结束后用直尺测量心脏外缘到前正中线的投影距离,精确到0.5cm,并记录。

同时记录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

  2.心浊音界增大及形状改变

  

(1)左心室扩大: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型心或靴形心)。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病变。

  

(2)右心室扩大:

显著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多见于肺心病。

  (3)左右心室扩大: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左界向左下扩大。

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4)左房扩大合并右心室扩大:

胸骨左缘第3肋间膨出(二尖瓣型心或梨形心)。

见于二尖瓣狭窄。

  (5)心包积液:

心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

坐位时心界向双侧扩大,心底部基本正常,呈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扩大。

  3.胸膜、肺、纵隔及腹腔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对心界的影响如上所述(见视诊和触

  诊)。

需要注意的是,当左侧肺部或胸膜出现病变时,可造成左侧胸部叩诊呈现浊音、实音或鼓音的变化,使心界不能叩出。

  (九)心脏听诊

  包括心脏瓣膜区听诊、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心脏瓣膜听诊区和听诊顺序

  进行心脏听诊时可从二尖瓣区开始,依次听诊二尖瓣区(心尖部)一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一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一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正常心音

  正常情况下可听到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S1是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瓣叶振动所致,是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心尖部听诊最清晰。

S2是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是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在心尖搏动后出现,与下一个S1距离较远,心底部听诊最清晰。

  3.心音的变化

  

(1)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度性质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1)S1增强见于:

①二尖瓣从开放到关闭时间缩短:

如二尖瓣狭窄、PR间期缩短(预激综合征);②心肌收缩力增强:

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高动力状态(贫血、甲亢等)。

  2)S1减弱见于:

①二尖瓣关闭障碍/从开放到关闭的时间延长。

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二尖瓣狭窄,瓣叶活动度差;②心肌收缩力下降;③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S1强弱不等:

见于因心律不齐或心房心室收缩不同步造成每搏心室充盈有明显差别的情况。

如房颤、早搏、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心底部第二心音增强或分裂的原因及其意义。

  1)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A2)增强:

见于主动脉压增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2)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增强:

见于肺动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竭等左房压升高的情况(压力传导至肺动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S2分裂:

①生理性分裂:

吸气时,右心回心血量增加,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出现分裂。

多见于青少年;②通常分裂:

右心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晚于主动脉瓣,吸气时分裂较呼气时明显,见于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右束支阻滞、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提前(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③固定分裂:

S2分裂不受呼吸影响。

见于房间隔缺损;④逆分裂:

主动脉瓣关闭延迟,呼气时分裂较吸气时明显,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重度高血压。

  (3)常见三音心律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1)舒张期额外心音:

①奔马律:

心率在100次/分以上,在S2之后出现病理性S3或S4,分别形成室性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

室性奔马律提示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功能严重障碍。

房性奔马律提示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过重,室壁顺应性降低,见于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心肌肥厚的心脏病;②其他:

包括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等。

开瓣音见于二尖瓣狭窄,在心尖内侧最清晰,高调、拍击样,说明二尖瓣弹性和活动尚好;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心尖部和胸骨下段左缘最清晰,较强、短促;肿瘤扑落音见于左房黏液瘤,在心尖部及胸骨左缘3---4肋间最清晰,可随体位变动而变化,调低。

  2)收缩期额外心音:

①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喀喇音):

心底部最清晰,分为肺动脉喷射音和主动脉喷射音。

分别见于肺动脉压增高和高血压以及主动脉瓣病变;②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见于二尖瓣脱垂,呈高调、“张帆”样声响,在心尖部及内侧清晰,随体位而变化,常合并收缩晚期杂音。

  

  4.心率及心律:

正常成人心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心律随呼吸运动而变化常见于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期前收缩为提前出现的一次心跳,其后有长间歇。

心房颤动的特点为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搏短绌。

  5.心脏杂音:

如果听到杂音,应注意杂音的部位、时相、性质、强度、传导方向以及杂音与体位和呼吸的关系。

在听诊杂音时除上述的瓣膜区外还要注意心前区其他部位和锁骨下缘等部位有无杂音。

心包摩擦音的听诊部位同心包摩擦感的触诊部位。

  

  

(1)杂音产生的机理:

血流加速;瓣膜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狭窄;瓣膜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心腔中存在漂浮物;血管的狭窄或扩张。

  

(2)分析杂音时注意:

杂音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连续性),部位、性质、传导方向及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是否伴有震颤。

  (3)各瓣膜区听到收缩期、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1)收缩期杂音:

①二尖瓣区:

功能性杂音(柔和的吹风样杂音)。

见于甲亢、妊娠、贫血、发热、动静脉瘘、相对性关闭不全(左心室扩大)。

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粗糙的吹风样杂音),见于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可有“海鸥鸣”,即收缩期高调鸣音);②三尖瓣区:

相对性关闭不全(右心室扩大)、少见器质性三尖瓣反流;③主动脉瓣区:

相对性狭窄(主动脉扩张或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器质性狭窄(先天性、风湿性、退行性变);④肺动脉瓣区:

功能性(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相对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所致肺动脉扩张、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⑤胸骨左缘3~4肋间杂音:

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穿孔。

  2)舒张期杂音:

①二尖瓣区:

相对性二尖瓣狭窄(Austin-Flint杂音)、器质性二尖瓣狭窄(风湿性或先天性)。

②三尖瓣区:

三尖瓣狭窄(极少见)、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③肺动脉瓣区:

GrahamSteel杂音(肺动脉扩张导致的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④连续性杂音:

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窦瘤破裂。

  6.心包摩擦音听诊部位同触诊,性质粗糙、高调、搔抓样,与心搏一致,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闻及、屏气时不消失可和胸膜摩擦音鉴别。

  (十)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脉率、脉律:

一般触诊桡动脉,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以及两侧是否对称。

  2.血管杂音

  

(1)静脉杂音:

多无临床意义。

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腹壁静脉曲张时可在上腹或脐周出现静脉营营声。

  

(2)动脉杂音:

多见于局部血流丰富(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管狭窄(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动静脉瘘等。

  3.周围血管征:

当脉压显著增加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和Duroziez征。

常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腹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