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851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docx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何真临访谈

从三一的崛起看得人才者行天下

——三一副总裁何真临谈“人才评鉴”和“文化变革”

文/枕戈

三一,从湖南涟源一个小小焊接材料厂,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在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号称“鱼米之乡”的土地上,宣言要打造世界机械工程之都;

以湖南人的强悍性格,放言“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终于登顶中国首富企业,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造富工厂,践行了湖南人“战争会打仗,市场能经商”的信条;

而三一副总裁何真临,在三一这块中国制造的试验田里,看到了湖湘文化变革的可能:

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湖南人性格,也就是五四时期陈独秀呼唤的“湖南人底精神”:

人格是成就人才的内在动力,而文化是一个族群的集体人格;

何真临认为,民族危亡时期湖南人具有德国人的铁血意志,经济全球化时代也能效法德国精密制造,担负起振兴中国制造的宏图大业。

在三一办公大楼,记者对话何真临,畅谈“三一用人之道和湖湘文化变革”。

一,三一的成功之道和用人之法

记者:

三一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它不是梁稳根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

梁稳根麾下兵强马壮。

所以,在中国的各种富豪榜上,三一产生的富豪最多,被誉为“造富工厂”。

那么,三一拥有怎么的人才观,才聚集了这么多人才,发展成中国的首富企业?

何真临:

三一的成功是一个综合人才观的成功。

它由四个方面构成:

第一,它有一位高扬理想旗帜的、睿智的、充满人格魅力的领军人物,这就是梁稳根。

他的一生都在高扬理想旗帜,在追梦。

他的第一个梦,就是他在大学时候三个对中国的现状的评价。

他认为中国现今缺乏在世界上能够受人尊敬的企业,第二他认为中国缺乏在企业管理上被世人认可和称道的鸿篇巨著;第三他认为在中国也缺乏一个为大家所共同景仰、崇拜的卓有成效的企业家。

他打造了三一这个平台以后,他就提出了“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

实际上这是他前面三个梦找到了一个平台,也就延伸到了他创业初具成效以后的第二个梦,也这就是前面三个梦的延续。

到今天三一成为了一个国际型企业的时候,他在追逐着一个中华民族品牌和中国伟大复兴的梦。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追梦人。

他一生都在为这么三个大梦而在孜孜不倦的拼搏、奋斗,这是梁稳根之所以能够缔造一个商业帝国的原因。

第二,仅仅只有梁稳根的努力,三一绝无今天的大发展。

在接受一些记者采访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史记》中刘邦所说的“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克,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人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能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故其所以为我擒也”。

那么同样的,三一也有三位英才构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核心领导团队,一个是我们的总裁唐修国,被我们董事长称道为三一“管理第一人”,另一个人就是我们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被称道为三一“战略第一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三一重工的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被称道为我们三一的“技术第一人”。

由于董事长这面旗帜的引领,这三个“第一人”组成的核心领导团队,引领了三一一步一步地跨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第三,三一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用我的话来讲就是:

“让一批封疆大吏脱颖而出。

”去年的“三一节”,三一奖励了一个员工,奖励的金额高达4.3亿人民币,如此重的奖励在中国可能是绝无仅有。

梁稳根为什么要如此重奖一个人?

这就是三一成功的的独门秘籍:

让一大批封疆大吏脱颖而出。

三一这些年为什么能够取得持续的跨越性发展,它得益于三一在产业上不断地延伸扩张,不断地崛起。

怎么使一个新型的产业在三一能够很快崛起?

首先是找到一个在这个产业方面能够当领头雁的人物,然后给他一个平台,然后配足他所有的资源,比如说土地、工厂、设备、人员、流动资金,在这么一个舞台上让你去演出威武雄壮的歌剧。

它的激励就是给你相当的股份,当你把这个企业打造成功以后,肯定会有很多内在的指标去考核他,尤其是当它上市以后,你就从一个职业经理人上升到了老板,这是三一能够成功的一个独门秘籍。

牛根生曾经讲过“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因为我们董事长有一种博大的对待财富的胸怀,所以有效激励了一大批精英,能够使他们在三一用很快的速度成为拥有上亿、十亿甚至几十亿资产的老板。

第四,三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理念,就是“帮助员工成功”。

在这么一个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三一在外界称誉为“造富工程”和人才洋腾符。

这些年三一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千万、过亿、乃至十亿、百亿级的富豪。

同样的,大凡经过三一洗礼的人,他的人力资本的含金量都得以大幅度提升,我们现在很多事业部的CEO都是30多岁、不到40岁的年轻人在执掌。

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三一的综合人才观,也打造了三一今天的辉煌。

总的来说,就是有一个高扬理想旗帜、睿智的、充满人格魅力的领军人物,这就是梁稳根先生;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优势互补的核心领导集团,那就是三一的“三个第一人”;然后三一有它成功的独门秘籍,让大一批封疆大吏脱颖而出,从一个怀抱着理想和热情来到三一的两手空空的加盟者,变成一个家财万贯的老板;第四就是帮助员工成功的伟大理想,它造就了一大批各个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和认可三一文化、打造三一大厦的建筑者。

记者:

一般在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非常大,企业老总要管理属下或者驾驭人才,具有很大的难度。

那么,您觉得梁稳根个人在用人、统领手下强将的方面,又有怎样过人的地方?

可否用一些例子来说明。

何真临:

粱总用人最厉害的方面,他能够把他发现的人才放到对他来说更具有挑战性的位置去锻炼,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

比如说我们现在罗玉良先生,他大学毕业以后就经过了很多岗位的洗礼,最后变成了我们上海科技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当时他的年龄大概只有三十二、三岁左右,后来他又回到公司,又执掌过精密制造和各个职能部门的高级领导,到目前他也不过三十四、五岁而已。

他会在中国众多的一个行业精英中去挑选他认为堪称领军人物的人才,这就是一个搜寻的过程。

然后当他们加盟三一以后,又把他们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

比如说当年从东北挖掘机公司走出来的一位高管,叫刘金江。

当时因为他们公司改制以后,他对当时的改制的现状不甚满意,然后他加盟了三一。

他加盟了三一以后,董事长现在把他放在了上海的精密机床制造公司当了一把手。

再比如吴嘉良先生,大学毕业后,他在很多个单位“辗转迁徙”,寻找自己的最佳舞台。

结果他加盟三一后,董事长让他去开拓一个煤炭挖掘机械的新产业,结果他只用了4、5年的时间,就打造了一个三一国际。

这些都体现了梁稳根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智。

记者:

记得一次您演讲时,您说三一现在不缺平台、不缺资金,最缺乏的还是人才。

那么,您觉得这么大一个企业,要不断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三一有什么特殊的选人和用人的法则?

何真临:

梁稳根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智,这些睿智是他长期锻炼的结果,也有很多灵光闪现的成分。

但是,三一从一个当时几个人到发展到现在6万多人的国际性企业,就不能仅仅依靠梁总个人的用人之道和选人风格。

我们既继承和发展了董事长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智”,同时也去借鉴当今世界的各种用人观,一种是凝聚西方智慧的科学的人才评鉴方法,还有我们中国传统的用人智慧。

三一现在鉴别人才的方法和其他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它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一的文化,用文化理想来凝聚人心。

现在的用人之道,主要还是停留在知识的层次,传统的方式就是先看专业、然后看学历、再看门第,这种招聘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才有三个层次,专业、学历、门第,主要体现了一个人的逻辑能力、语言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智商;音乐、体育、艺术、各种观察能力,这是人才的第二个层次;而人际关系、道德情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情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为什么一个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他会更看重学生会主席、社团领袖?

这些人除了会读书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学校培养、磨炼、提升的精英的智能。

这是从知识的层面,进入到能力的层面,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层面。

但是如果从优秀要上升到卓越的话,这还不够,还必须从能力上升到人格的层面。

中国和世界都流行的一句谚语,叫“性格决定命运”,只有上升到性格的层面,才能打造卓越的精英。

那么,三一以后的选人法则,将更加深入到性格的层次,让那些本质上立志成为社会精英、适合创业的人,让那些适合从事精密制造的人,融入到三一的大厦中来。

记者:

性格或者人格,有这么重要,您觉得性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何真临:

性格为什么如此重要?

很简单。

因为性格是原动力,比如我们说这个人具有强烈的成功动机,所有精英人物无不具有这一项色彩。

这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来源于他的人格。

而人格的本质又是什么?

按照美国盖勒普的研究,他把人格定义为才干,他认为人的优势是由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方面组成。

什么叫知识?

就是我讲的第一层面。

技能,也可以说是我说的第二个层面,也不完全涵盖了。

那么什么叫才干?

其实盖勒普的才干就是心理学上的人格,它相当于我说的第三个层面,人格的层面。

盖勒普认为才干有三个特征:

第一它是与生俱来的;第二它是幼教固化的,我们中国人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正是这么一个道理;第三才干在13岁以后就定型了的,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旦超过了13岁,你才干方面的特质,或者说人格方面的特质就固化了,它无法通过学习从根本上改变。

人格层面的东西,它是深入你骨髓里面的,没办法学习的东西。

知识可以学习,能力也可以学习,真正影响一个人的却是人的性格,不可学习且不可复制的东西。

记者:

之前我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一个是真理层面,一个是道德层面,一个是艺术层面。

接触您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性格”的问题:

你刚才说的这个“才干”的问题,有的人把知识学好后,马上能够付诸行动,在实践中运用,而有的人却是“书呆子”,学了也不会用,学了也不会创新。

那么,我认为性格就是追求真理的源动力,和运用真理的源动力。

何真临:

你讲的这个应用,只是人格的一个环节,你说的这个源动力,的确是人格的问题,好比西方哲学的“第一因”。

不过,这个问题很复杂。

最近我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升了。

我必须要告诉你,古今中外所有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他们都认为,比如说世界上最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他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决定于他的知识和技能,而另外80%决定于他的人格,他的领导能力,他的交际能力。

那么领导能力、人格、交际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才干或者说是性格。

美国对近20年来的政界精英、商界精英,进行了一个评测,结果发现他们所有人的智力都处于中等,而他们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就是所谓“情商”很高。

智商就是我讲的知识和能力的范畴,那么情商就是我讲的人格的范畴。

只有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智能层面,再上升到性格层面,才能够正确地解读一个人,才能解读一个人成功之道的关键在哪里。

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北大清华应该说是中国学界的最高学府,那么梁稳根既不是北大的,也不是清华的,他是中南大学的,而且他在中大的时候他也不是个好学生,那么为什么他现在成为了中国的首富?

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我告诉你,并不是学业成绩导致了他的成功,也不是单纯的智能层面导致他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性格的成功。

他的那种执着,那种坚定,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的毅力。

 

二、性格与文化的协奏——湖湘文化如何进行变革

1,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

记者:

说到对人物性格的测评,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文选德有个观点,“湖湘文化不是霸蛮文化”,很直观地分别出了文化和性格的区别。

而很多人说到湖湘文化的特点时,动辄说“霸蛮”,混淆了人物性格和文化价值观。

您是怎么看的?

何真临: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人格?

这个问题一般人可能都没研究过,没有更深的认识。

所谓人格,是指千姿百态的个人具有的经常性的一贯的行为思想和感情色彩的东西。

人格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的烙印,你比如说西方有九型人格,中国的《冰鉴》对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描述。

什么叫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所需要的一种比较高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民族性格的集体外露。

你知道吗?

文化肯定是比较高尚的,具有理想色彩的,否则它不叫“文化”了,是不是?

个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文化是一种集体的人格,他要把一个团队、部落、族群、国家的,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下,这就叫文化。

为什么地域会构成一定的文化?

这是天体和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磨炼出来的。

比如说我们讲世界文化的时候,在纬度最高的北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的西方,他们为什么在制造的领域、在科学的领域如此发达?

因为他们的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包括日本的崛起,也是由于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他要用人的努力去改造自然,抗拒自然,与自然搏斗,然后才能谋取生存。

所以北纬高的国家,他们科学的发展程度远远高过了中纬度、赤道和南方的民族。

世界级的大科学家都出自他们,日本也出了不少。

而高度的竞争意识,也造就了他们发达的市场经济。

记者:

中国的“中道”、“中庸”文化,也是由中国固有的生存环境造就的?

何真临:

中国处于世界的中部,它的自然资源中等,只有你每天按时作息,老天不会让你没饭吃。

但是它也不是有太好的自然环境。

反过来看,印度处在热带丛林,人们睡着都有饭吃,他根本用不着劳作,大自然给了他丰富的、充沛的资源,所以印度、南美这些国家,科学技术相当不发达,什么原因?

大自然赐予了他们丰厚的东西,使他们的天性中懒惰的部分爆发出来。

处于东方的中国为什么会造成一个中庸的文化?

这与它的地域有关。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它既不要极端地向自然去宣战,去取得自然很吝啬的赋予,它也不会像印度、南美那些南部的国家,可以悠然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这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西方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南部民族的特点,这个都与地域有关的。

这是大自然所形成的生态的文化,这是“物质环境决定存在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是整个后天教育所决定的文化。

文化是什么?

我刚才讲它是一种集体的人格,那么集体的人格塑造首先要靠大自然的力量:

当它无限充足给予你的时候,你就会把人性懒惰的一面发扬出来;当它无限坚定不给予你的时候,你就会把人性奋斗的层面发展出来;那么处于中等地位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这样的国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一种悠然自得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一直提倡农耕文化的。

不像印度,那些国家的人们躺着睡大觉,自然给了他充分的东西,吃香蕉,吃水果等等,就足够维持生存了。

更重要的文化的延续,是靠一个族群本身的教育。

北方的族群,提倡奋斗,倡导科学,要向大自然索取。

而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是什么?

是“天人合一”。

很简单地讲,就是人要与自然和谐。

为什么我们不讲与自然去斗争,而是要讲和谐?

因为我们这个地域所给我们的生存环境,你只要和谐就够了。

记者:

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全新理解,这对我们理解地域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有很大启发的。

那么,人格与文化最大的差别又在哪里?

何真临: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人格与文化的层面去分析。

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的是一个部落、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一种理想追求,一种美好的憧憬。

在性格方面,我们中国有“性善论”有“性恶论”,我主张,人格是一体两面,它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

文化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就是要把人的天使的一面极大地张扬,而把人的魔鬼的一面极大地去压抑去消融,去化解。

这靠的是舆论的力量,宣传的力量,功利的力量等诸多的力量。

比如说中国古代有“举孝廉之说”,一个孝廉之人他可以当官,这就是社会舆论的力量,就是价值导向的力量。

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孝廉呢?

不见得,他的人格类型并不是这种性格,他为了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他要掩饰,要压抑。

你刚才讲了,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文化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真”讲了什么?

就是逻辑;“善”讲的是什么?

就是伦理;“美”讲的是什么?

就是艺术。

这就是哲学的三个范畴。

一个是逻辑的范畴,一个是伦理的范畴,一个是艺术的范畴。

“人格”与“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格兼有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它是一体两面。

而一种好的文化氛围,就会使你的善的一面发挥。

“晏子使楚”的故事,你看晏子很机智,楚国抓到了他们国家的人,说你们国家怎么都是一些小偷呢?

他就说,我们国家的人们都是良民,为什么到你们国家是小偷?

这肯定是你们国家的环境孳生了小偷。

这是一个巧妙的应答,正说明了一个好环境可以诱导人性向善,向真,向美。

我再跟你讲一个重要的概念。

弗洛伊德研究人以后,提出了“三我”的概念:

本我,是原始的动力和冲动,追求个人的快乐;然后是超我,那是理想和完美的我。

在这两者之间是自我,什么叫“自我”?

“自我”是现实的我:

既有潜意识的东西,就是本我的东西,也有一份超意识的东西,超我的那一部分。

如果把文化与弗洛伊德的学术打通的话,“文化”塑造的就是超我,而“人格”本身体现的就是本我和自我。

记者:

听您一席话,我觉得我被打通了一下呢。

何真临:

这是很难打通的,你要把文化学,弗洛伊德的学说,融会贯通。

你仔细想,虽然他们是从不同的层面解释世界,但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并没有说内部的关系,你仔细去想,这其实就是文化与人格的关系。

文化是为了塑造一个美,一个善,一个真,是理想美化了的东西。

人格是内部的因素,是原始冲动的生命意志,有待塑造和教化的。

2、湖湘文化变革:

从人才评鉴和市场经济选择开始

记者:

在一篇《湖湘制造》中,您提出“我们需要一场文化变革”。

如果说性格是决定人才的内在因素,文化则是塑造一个人的外在价值观。

湘人性格一贯号称“霸蛮”,引起世人瞩目甚至非议。

那么,您觉得湖湘文化应该如何变革,以达到与湘人性格的完美结合?

何真临:

在那次采访中,我提出了一个也是我独特的一种主张。

所谓独特的主张,我认为既然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个性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在制造业上赶上德国,不完全是技能或者技术的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属性的问题。

你要达到那种尽善尽美的、独步天下的水平,你必须要注意那种具有德国共性文化的集体人格的人,才能去成就那种精密的严谨的制造。

所以我提出,文化的本能是理想的,是完美的,是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怎么使每个人认同你的文化?

肯定要去熏陶,去教育,去启蒙,去拂煦,要用英雄、用壮烈的故事去打动人,潜移默化地改进人。

但是单纯是这些还不够。

因为人是千姿百态的,而文化是集体的人格,我们所谓的湖湘文化体现的集体人格,也就是一部分精英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人格的荟萃,但是不是每个湖南人都是这样的呢?

根本不是。

湖湘文化是一种刚性的文化,湖南人是铁血意志的人,但是湖南历史上有没有懦夫?

也有。

所以我的意见,如果要呼唤某种文明的话,既要有普罗大众的文化的变革,使他们通过这种文化导向来改变性格的不足和缺陷,但是这个难度太高了,因为人格是不变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为什么要“文化”所有的人呢?

我不是要湖南所有的人都打造成德国人那样的集体人格,但是湖南人当中绝对会有一部分人,像德国人一样,严谨,科学,一丝不苟。

记者:

文化的共性和个人的个性,里面存在着一种张力?

何真临:

我刚才讲了人格是千姿百态的,九型人格认为有9种人,如果把它的异型、复型全部加起来,就有500多种性格。

我讲的文化变革,不但要从文化的熏陶、教育、影响,润物细无声地普罗大众,同时要用这种理论去选拔一些符合某一种文化特质的人,比如说在制造业领域,我们需要那种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团队。

那样相对来说这就容易得多了。

刚才我讲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内在的驱动力,如果他的本我中就具有这种素质的话,那他的力量多强大啊?

而“超我”是一种通过环境、教育所学习和追求到的,是人类最好的真善美的东西。

“超我”是一种理想,是那种超前于社会的领袖级人物才具有,是一种精英文化体现出来;而“自我”恰恰适应了这个社会的文化,它既有理性,也有原始动力,它既有理想的成分,它也有现实的成分,这就是“自我”。

同样的,我们既要看到文化的巨大的塑造力,同样也要看到文化的不足,你能够改善一个难以改善的本性吗?

如果我们认为完全不能改造,那我们就变成了宿命论了;我们认为可以改造,但是我们认为改造的力度有限。

你可以倡导一种社会的价值形态,而且形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大部分人会为这个去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改弦易辙,压抑自己的性格,但是这种教育还是有限,那种具有强大本能冲动的人,还是会铤而走险的。

你看德国出了那么多哲学家,不管是康德的“纯粹理性”还是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但照样出了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令德国民族陶醉不已。

如何让文化的共性去“化人”,同时又让个人的个性茁壮成长表现自己,两者如果有机结合的话,我觉得我们对这世界的认知能力、改造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就是我觉得湖湘文化应该进行大变革的根本。

你要完全改变湖湘文化的本质,这个是很难的,因为湖湘文化也是多年来湘人在克服自身环境中发展起来。

其实湘人的环境也是比较恶劣的,它叫“只有一分田”,“山山积水,一分田”,它也是穷山恶水,在古代它被称为“蛮夷之地”,是被贬谪的人流放的地方。

所以,湖南人要抗争,要抗争就会造成这样一种霸蛮的性格,形成这样一种具有霸蛮性格的湖湘文化,而这种文化又促进了湖南人的崛起。

记者:

湖湘文化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候,尤其发挥了强大作用,并且形成了经世致用的风格。

何真临:

当然了。

湖湘文化最鲜明的色彩为什么是经世致用?

在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的地方,也就是一些士大夫,他们把文化当做人生的一种奢侈品,一种对人生的点缀,因为他们没有严酷的环境的压力。

中原文化到了湖南就恰好相反,它就变成经世致用了。

他做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高谈阔论,不是为了示之以人,不是为了博得荣誉和光彩,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很重要。

他要抗拒自然,抵御外侮,他要取得生存的权利,取得发展的权利,必须经世致用,这样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湖南的书生都是铁血的书生,他懂得真理以后,就去奋争,就去实践,就是这个原因,为什么他们敢为天下先?

正因为他有抗争的环境。

为什么他会先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

也是这种环境的压迫。

加上一大批近代先贤营造的一种文化氛围,又传承给了后人,这是一种道德的昭示,一种理想的传承。

一个地区有一批这样的先贤,他们发扬的这种文化就变成了这个地域的文化主流。

所以文化需要什么?

文化需要英雄。

近代以来湖湘文化就是一种英雄的文化,从曾国藩左宗棠到彭德怀毛泽东,群英辈出,熠熠生辉,照耀了湖湘大地。

同时这种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大地上,等待春风和雨,再次焕发生机。

记者:

近代的英雄人格是通过战争选拔出来的。

民族危亡的时候,湖南人被称作“普鲁士人”、“斯巴达人”,意即湖南人和德国人一样具有铁血意志和性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制造精神?

何真临:

湖南本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大省。

“湖广熟,天下足”,当年的鱼米之乡湖南,寄托的是无数先辈的桃源好梦。

不要说湖南,即使在中国,中国传统经典中还很少有科学精神,精密制造还是一片空白。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兴起,在短短二十多年中,湖南人却在一些尖端的制造业中全面扩张,奋力打造出一个高密尖的制造业王国。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先生向世界宣告,要把长沙打造成世界的工程机械之都。

但是,粱稳根在他们最初的创业中,曾经失败过很多次,一度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堪称屡败屡战;他们搞过贩羊,搞过焊接材料,在进入工程机械领域时,也是从基本的材料测绘开始,后来才自主研发产品。

正是这么从无到有,一步步克服万千困难,才奠定了湖南工程机械在世界的地位。

如果要我来分析其中的原因,湖南人的霸蛮性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就像当年曾国藩一介书生,屡败屡战,力挽狂澜,打落牙齿和血吞,才成就了湖南人的铁血事业;而梁稳根他们一群大学书生,以湖南人特有的强悍性格,始终不逾地追梦,肩负起民族制造业的重任。

如果说当年湖南人挽救危亡,其铁血意志有似德国人;那么,今天中国的制造业,以湖南人百折不扰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