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61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docx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学生版

专题17化学实验综合题

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2019新课标Ⅱ]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

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

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

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

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蒸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直形冷凝管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_和吸收_______。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

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2019新课标Ⅲ]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

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

水杨酸

醋酸酐

乙酰水杨酸

熔点/℃

157~159

-72~-74

135~138

相对密度/(g·cm﹣3)

1.44

1.10

1.35

相对分子质量

138

102

180

实验过程:

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g及醋酸酐10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

缓慢滴加0.5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充分反应。

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___加热。

(填标号)

A.热水浴B.酒精灯C.煤气灯D.电炉

(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

4.[2019天津]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

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

b.

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

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

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向

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

,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

与足量

作用生成

,用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

标准溶液

(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____。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

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

c.

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

5.[2019江苏]丙炔酸甲酯(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105℃。

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在反应瓶中,加入14g丙炔酸、50mL甲醇和2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

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见下图)。

步骤3:

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涤。

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

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

(2)步骤2中,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3)步骤3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6.[2019北京]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

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

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

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

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

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

实验二中,

被氧化为

进入D。

实验三:

探究

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

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

做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

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

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浙江4月选考]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下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步骤Ⅰ,煅烧样品的容器可以用坩埚,不能用烧杯和锥形瓶

B.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C.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D.步骤Ⅳ,固液分离操作可采用常压过滤,也可采用减压过滤

(2)步骤Ⅲ,需要搭建合适的装置,实现蒸氨、吸收和指示于一体(用硫酸溶液吸收氨气)。

①选择必须的仪器,并按连接顺序排列(填写代表仪器的字母,不考虑夹持和橡皮管连接):

热→________。

②为了指示蒸氨操作完成,在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加指示剂。

请给出并说明蒸氨可以停止时的现象________。

(3)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

①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②从操作上分析引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同学采用盐酸代替步骤Ⅱ中的NH4Cl溶液处理固体B,然后除杂,制备MgCl2溶液。

已知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金属离子

pH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Al3+

3.0

4.7

Fe3+

1.1

2.8

Ca2+

11.3

Mg2+

8.4

10.9

请给出合理的操作排序(从下列操作中选取,按先后次序列出字母,操作可重复使用):

固体B→a→()→()→()→()→()→()→MgCl2溶液→产品。

a.用盐酸溶解b.调pH=3.0c.调pH=5.0d.调pH=8.5

e.调pH=11.0f.过滤g.洗涤

8.[2018新课标Ⅰ卷]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1、2,关闭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3,关闭1和2。

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

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9.[2018新课标Ⅱ卷]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3[Fe(CN)6]溶液为显色剂。

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Fe(C2O4)3]

2FeC2O4+3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

加稀H2SO4酸化,用cmol·L-1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MnO4溶液Vml。

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8新课标Ⅲ卷]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sp(BaSO4)=1.1×10−10,sp(BaS2O3)=4.1×10−5。

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

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2)利用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

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

称取1.2000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mL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

②滴定:

取0.00950mol·L−1的2Cr2O7标准溶液20.00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I,发生反应:

Cr2O72−+6I−+14H+3I2+2Cr3++7H2O。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

I2+2S2O32−S4O62−+2I−。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11.[2018海南]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

打开弹簧夹,制取CO2。

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_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

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步骤

现象

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充分反应,放置冷却

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标号)。

A.Na2OB.Na2O2C.NaOHD.Na2CO3

②为检验黑色固体的成分,将其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据此推断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北京卷]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

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

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

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OH22FeO4+6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

为证明是否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用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OH溶液将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

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i.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ii.方案Ⅱ可证明2FeO4氧化了Cl-。

用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

氧化性Cl2________

(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

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

,验证实验如下:

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

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

学.科网

理由或方案:

________________。

13.[2018天津卷]烟道气中的NO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Ⅰ.采样

采样步骤:

①检验系统气密性;②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40℃;③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④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⑤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碱石灰b.无水CuSO4c.P2O5

(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是与D(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采样步骤②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NO含量的测定

将v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完全被氧化为NO3−,加水稀释至100.00mL。

量取20.00mL该溶液,加入v1mLc1mol·L−1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mol·L−1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终点时消耗v2mL。

(5)NO被H2O2氧化为N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滴定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

(7)滴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3Fe2++NO3−+4H+NO↑+3Fe3++2H2O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则气样中NO折合成NO2的含量为_________mg·m−3。

(8)判断下列情况对NO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缺少采样步骤③,会使测试结果___________。

若FeSO4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14.[2018江苏卷]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微溶于水,实验室可用MnO4氧化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制备,其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向反应瓶中加入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和水,快速搅拌,于70~80℃滴加MnO4溶液。

反应结束后,加入OH溶液至碱性。

步骤2:

趁热过滤,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3:

对合并后的溶液进行处理。

步骤4:

抽滤,洗涤,干燥,得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固体。

(1)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若观察到反应液呈紫红色,需向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

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OH溶液至碱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趁热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3中,处理合并后溶液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中,抽滤所用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吸滤瓶、安全瓶和抽气泵。

15.[2017天津]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g(0.0250mol)后,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mL0.1000mol·L−1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mL,测得c(I−)=_________________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