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460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docx

第二部分专题十一

专题十一 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原文呈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保护(选修):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点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全国卷近5年12考)

[理·主干知识]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

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土壤、水、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保护

(2)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森林火灾、病虫害;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

自然灭亡;

人为原因:

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3)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蚀,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 (2017·课标全国Ⅰ,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10分)

解析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

种子多、易成活,说明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

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

久而久之,树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借题发挥] 植物入侵

植物入侵是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压制或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典例2】 (2017·课标全国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10分)

解析 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环境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 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1.[2017·课标全国Ⅱ,36

(2)、(3)、(4),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

(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

解析 第

(1)题,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由于科技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每个小焦化企业资金实力弱,生产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量大;众多的小焦化企业形成大量的污染源,污染严重。

(2)题,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煤炭运输工程中会伴随扬尘、遗落等污染;运输工具产生大量噪声、尾气,影响居民生产生活。

第(3)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针对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可设计专门的运输线路,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比如洒水、密封运输;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可选用优质煤炭、可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集中收集粉尘、尾气等,通过宣传、教育、立法等手段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

答案 

(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3)生产过程:

(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

(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题组二 水污染防治

2.(2017·合肥二模)洱海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湖泊面积252.91平方千米,流域面积2565平方千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流域人口迅速增加,资源过度开发,大量的生活污染物、工业污染物及农业面源污染物排入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造成洱海水质不断下降。

请依据材料提出改善洱海水质的可行措施。

解析 一方面,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利用林地和湖泊建设提高环境自净能力;第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立法等途径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

答案 减少农药、化肥、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增加洱海水量,提高洱海的环境自净能力;建设水源涵养林,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控制人口数量,进行生态移民;加强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考点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国卷近5年3考)

[理·主干知识]

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

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3.湿地

(1)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

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现举例如下所示:

①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②青藏高原湿地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生态效益

(3)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具体如下所示:

4.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地区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 (2017·山西考前质检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

临白段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

它是阿拉善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保障。

防风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最先进的环保工程。

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有鳍状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

将装满沙子的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

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

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6分)

(2)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

(8分)

解析 第

(1)题,从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题,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体分析防沙袋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 

(1)干旱缺水;大风、扬沙、沙尘暴、流沙;干旱区植被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过道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的保护等。

(2)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格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可以在20年内发挥防沙作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

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针对每个思维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2)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

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2)在河流中、上游流域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3)建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

[练·高考重点]

题组 水土流失

(2017·银川一模)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

解析 第

(1)题,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Ⅱ坡度范围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大,若利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作为林牧业用地。

答案 

(1)水土流失。

原因: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作为林牧业用地。

Ⅱ区域坡度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三 可持续发展(全国卷近5年1考)

[理·主干知识]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1)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如玛雅人未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文明的消失),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2)原则:

原则

具体含义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应共享地球资源;不能以损害他人(其他地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本地区)的发展;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应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原则

各国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作为共同的任务;侧重的是义务,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阶段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处于高级阶段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含义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①工业上实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它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②农业上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战略措施

原因

内 容

战略措施

人口

压力

人口数量过多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战略

人口素质较低

科教兴国

人口结构不合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计划生育,消除性别歧视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

贫困人口多

制定扶贫开发纲要、坚持开发式扶贫

资源

短缺

资源需求量大

保护和合理利用

资源战略

人均占有量少

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

资源利用率低

依靠科技挖掘潜力

环境

危机

环境污染由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

建立合适的环保体系;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环境战略

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 (2017·石家庄高三模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2)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 第

(1)题,该产业链体现了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重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其资源的重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故选B项。

(2)题,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但不是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故选D项。

答案 

(1)B 

(2)D

顺藤摸瓜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顺藤摸瓜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忆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得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

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 土地开发与整治

1.(2017·福建六校联考)读R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

(1)~

(2)题。

(1)据资料可以推测,1980~2010年R河流域(  )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2)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整治措施较合理的是(  )

①T—R河段西坡修建梯田,东坡植树种草

②T—R河段东坡修建梯田,西坡植树种草

③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④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知,2010年耕地比重明显减小,林地和草地比重增加,说明R河流域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径流季节变化会变小,土壤层变厚,生物多样性增加,下游泥沙沉积减少。

(2)题,图中T—R河段东坡等高线稀疏,西坡等高线密集,说明东坡坡度较缓,适宜修建梯田,西坡为陡坡,适宜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该区域为低山丘陵,发展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1)C 

(2)D

题组二 生态农业的发展

2.下图是我国某地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图。

读图完成

(1)~(3)题。

(1)M生产系统是(  )

A.渔业B.养殖业

C.林业D.花卉业

(2)该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

①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为微生物有机肥料 ②利用优良菌种,提高了无机肥和有机肥的肥效 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食品原料或其他主副产品 ④废水处理干净达到标准排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3)该生态农业系统可能位于(  )

A.内蒙古B.浙江

C.山东D.广东

解析 第

(1)题,根据M生产系统输入微生物饲料,输出固体有机菌种,可推断是养殖业。

(2)题,从流程看,小麦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及副产品经过微生物工程系统转化为菌剂、微生物饲料及秸秆腐熟剂,即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微生物有机肥料,从而提高有机肥的肥效,并未反映提高无机肥肥效;增加有机肥,减少无机肥,生产安全绿色食品及原料;无废水排放,将废水做到了资源化处理。

第(3)题,由于该地主要生产小麦,可推断为我国北方的山东省;内蒙古是牧区,浙江和广东是水稻的主产区。

答案 

(1)B 

(2)B (3)C

专题提升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

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 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选C。

第2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选D。

答案 1.C 2.D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