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049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x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黄绪战

《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一、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人们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博兴北),生卒年月不祥。

孙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得以健全与发展,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习俗,尤其孙武从小生长在一个善于带兵作战的家族,为其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军事学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孙武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春秋末期的齐国,正处于田、鲍、栾、高“四族谋为乱”的阶段,不愿做齐国卿大夫之间倾轧牺牲品的孙武投奔到了吴国。

他专心研习兵法,以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赞誉,“卒以为将”。

从此,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

他曾与伍员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千里奇袭楚国,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楚国首都26城,使一个长期雄踞江汉争霸中原的头等大国丧失了争霸能力。

而吴国则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地而称雄的局面。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孙武的最终归宿,已不可考。

据《孙子·计》篇的观点,“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很可能在吴王杀掉他的好友伍员之后,感到吴王夫差已经容不得忠臣,毅然归隐,死于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之前。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各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各篇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计》篇:

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主要论述和研究战争谋划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要点有:

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他指出,未战之前必须将敌我双方的五事七计加以对比研究,推测出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才可出师作战。

2.《作战》篇:

本篇主要论述作战的指导思想——速战速决。

首先孙子指出战争对经济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指出“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继之提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作为速战速决的标准,以“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作为速胜和减轻人力、物力、财力负担的手段,最后指出“兵贵胜,不贵久”。

3.《谋攻》篇:

本篇主要论述运用谋略战胜敌人,强调以谋制胜,并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著名战争指导思想。

主要观点有: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4.《形》篇:

主要论述军队作战要善于积蓄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尔后积极创造条件,寻求敌人的可乘之隙,以压倒的优势,达到“自保而全胜”。

要点有: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先使自己没有漏洞、不会被敌人战胜,再等待敌人出现破绽而一举战胜之;不可战胜由自己决定,敌人可以被战胜则是由敌人自己造成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利之师先创造使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等待、寻求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而一举战胜之;打败仗的军队则是在仗打起来之后才想到要去争取胜利)。

5.《势》篇:

本篇主要论述兵势。

兵势就是军队在作战时所处的态势。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意思是说,要统一指挥众多的军队,靠的是正确的兵力区分和编组;要使众多的军队,行动统一,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靠的是正确的指挥(旌旗金鼓的运用);要使军队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奇正的运用。

奇正,是中国古代军事术语中常用的一对军事矛盾。

其含义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在兵力部署上,担任正面作战的为正,担任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的为正,担任突击的部分为奇;列阵对敌的为正,集中机动的为奇。

在战法上,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采用特殊战法为奇。

本篇还强调,善战者,能择人而任势(真正懂得战争的人,能够通过合理选择、使用得当的人来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保证)。

6.《虚实》篇:

本篇主要论述形成兵势之后,制胜敌人的重要法则——虚实。

强调在作战指导上必须“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取得胜利),“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能看透敌人的情形,而令敌人摸不透我方的情况,从而使我方能集中兵力,使敌人因搞不清情况而到处设防而分散兵力)。

7.《军争》篇:

本篇主要论述两军作战如何趋利避害和争取先机之利,力争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并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

指出军争的重点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

军争的方法是“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悬权而动”。

要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军队的指挥员还应该善于四治,即“治气”(掌握军队士气),“治心”(了解士兵心理),“治力”(发挥战斗力),“治变”(灵活多变),并且提出用兵“八戒”,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厥,穷寇勿迫”。

8.《九变》篇:

主要论述根据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应用原则的用兵作战之道,并提出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

主要阐述四个方面:

一是知五地,圯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二是知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三是辩证思维,强调“虑必杂于利害”;四是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恃吾有以待也”。

这四点做到了,就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多变,取得战争的胜利。

9.《行军》篇:

主要论述军队行动在多种地形上的处置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并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

阐述了处军(配置军队)、相敌(判断敌情)和附众(团结整饬内部)三个方面的问题。

另外,孙武在本篇中还提出了“军无百疾,是谓必胜”的重要观点。

10.《地形》篇:

主要论述利用地形的重要性以及地形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把地形与敌情、天候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研究,进而构成对全面情况的判断,为将帅正确指挥奠定基础。

要点有:

地形者,兵之助也;地之道,不可不察。

另外,孙武在本篇中还提出了“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爱兵带兵思想。

11.《九地》篇:

主要论述在九种不同作战地区的用兵原则。

本篇论述的九地是根据战略要求,把战场上各种地形组合的特点和它所处的位置从全局加以考虑,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绝地”、“围地”、“死地”九类,故称九地。

12.《火攻》篇:

本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目的、条件以及实施方法。

此外,此篇中还提出了要慎重对待战争的思想。

13.《用间》篇:

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其方法。

孙子高度重视侦察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指出: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并且阐述了要事先掌握敌情,必须依靠聪明能干的人,他说: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将《孙子兵法》按现代军事学重新梳理,可概括为三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战争观和战略思想(关于宏观上、总体上的问题)。

战争观是任何军事理论和哲学理论中都必须包含的基本的东西。

孙子的第一个战略思想就是“慎战”。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把战争提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第二个战略思想是注重实力建设。

孙子强调,“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第三个战略思想是追求“全胜”,强调的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尽量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胜利和利益;第四就是一旦要打就力求速战速决。

进攻速胜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主要的军事传统,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他跟老子的军事思想正好是一种补充,老子讲的是以柔克刚,后发致人,更多的是讲防御;而《孙子兵法》讲的是先发致人。

第二个板块,是孙子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

第一,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是《孙子兵法》里面所有作战思想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就是说要调动敌人而不要被敌人调动。

毛泽东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就是一个主动权的问题,谁拥有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战争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示形动敌。

就是制造假象隐瞒真相,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这需要好多陷阱的,所以兵法续篇里讲“用而示之不用,能而示之不能”,“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总而言之是要制造各种假象来让敌人上当。

第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

第四,避实就虚,出奇制胜。

打仗关键在于避开人家的强点,把握时机打击别人重要的又比较虚弱的地方。

第五,兵者诡道,因敌变化。

《孙子兵法》讲“兵以诈立”,军队打仗就要靠骗术来取得成功。

他还强调千万不要重复使用同种战术,要努力做到因敌变化而取胜。

当然,这很难,难就难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于突然的一种感应顿悟。

第三个板块,是建军思想和治军理论。

建军思想就是军队怎么建设,治军就是军队怎么管理。

孙子的治军思想就是八个字,“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就是对待军队一定要遵循胡萝卜和大棒的原则,用物质奖励、思想教育来统一大家的意志,调动积极性;同时用严厉的军纪军法来约束大家,管理部队。

古代军队管理很严,有部兵书上说,戚继光去检查部队的时候要摸士兵的长矛,看上面有没有灰尘,查出来谁的兵器有尘,谁就要被砍脑袋,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及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该书无论是对战争本质、军队建设以及战略战术等理论和哲学思想,都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

其主要战略思想如下: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即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还关系到国家自身的存亡。

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

孙子始终对战争抱着十分慎重的态度,慎战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核心,他的慎战思想,几乎渗透了其兵法的所有篇章,这是《孙子兵法》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孙武“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观点至今仍具价值。

《孙子兵法》指出: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为此,孙武明确提出;“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即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瑞士之所以近二百年无战事,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中立国,而是因为它的战争潜力,在宣布中立后,更加重视国防建设,二次大战时其防空洞大多是几十米,95%的人员可进入地下,据说是人手一支枪,所以希特勒不敢动它。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孙武在《谋攻篇》中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指导规律的著名观点,这是前无古人的,是孙子思想的精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不仅揭示了战争指导者对彼己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而且指明了在了解彼己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皆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这条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从战争理论上讲,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根本规律;从指导战争的意义上讲,是先求可胜的条件,再求必胜之机的重要抉择。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谋略,是指用兵的计谋。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谋略制胜。

它认为军事斗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综合斗争,也是双方军事指导艺术的较量,即斗智。

孙武谋略制胜思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庙算”制胜

孙子特别强调作战之前要进行周密筹划,“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庙算”制胜主要是指战前要从战争全局上,对战争诸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做到有预见、有计划、有保障、心中有数,打则必胜,也就是说先求“运筹帷幄之中”,然后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2)诡道制胜

孙子认为要获得胜利还要善于运用计谋。

“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要依靠诡诈多变取胜。

军事上的诡道是指异于常规的一些做法。

如果能较好地运用诡道,造成敌人的过失,创造战机,就能陷敌于被动。

这种战例,举不胜举,如马陵道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

孙武将兵者之诡道概括为骗敌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并提出了两大奇袭原则,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在作战指导上追求的最高理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威慑,达到“自保而全胜”的战略目的。

《孙子兵法》指出: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即在战争中,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

这是在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提出以不直接交战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

孙武称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

为达“全胜”的目的,在“庙算”时要“先为不可胜”,也就是“庙算胜”。

所以,孙武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军事行动的上策是在谋略上取胜,中策是用外交手段取胜,下策才是在战场上取胜,攻城则属下下策。

战国时,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逐步灭六国,就是以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进攻而取得胜利的。

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是不易实现的理想境界,它是需要以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可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孙武还总结了若干作战用兵原则。

如:

先胜而后求战的原则,示形、动敌的原则;避实而击虚的原则;我专而敌分的原则;因敌制胜的原则等。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也就是说将帅还没有取得士卒的爱戴和拥护就去惩罚他们,他们就不会心服,心不服就很难使用他们去作战。

将帅已经取得了士卒的爱戴和拥护,而纪律不能严格执行,也不能使用他们去作战。

因此,一方面要用体贴和爱护使他们心悦诚服;另一方面要用严格的纪律使他们行动整齐。

这样才能战必胜。

当然,《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诞生在25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难免存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

战争观方面未能区分战争的性质;治军方面的愚兵政策;军队补给方面的抢掠政策以及作战原则方面存有某些片面性等。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中应注意剔析这些缺点,但《孙子兵法》仍不失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中最光辉灿烂的部分和杰出的代表,而且它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科学价值,它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四、《孙子兵法》的影响

1.《孙子兵法》在国内的影响

自从《孙子兵法》问世后,以它恢弘的思想、精深的理论、博大的体系,影响和哺育了我国历代军事思想家和无数著名将帅。

中国历代名家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史记》上讲“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兵法》十三篇”。

以后有200多人注解《孙子兵法》,明代军事理论家茅元仪赞扬说: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道出了这部划时代著作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在他们的军事著作(兵书)中,广泛征引《孙子兵法》的观点。

近代以来,孙中山曾评价说:

“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了中国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一些原则来说明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孙子兵法》一书曾多次再版,有些原则被列入了我军的战斗条令之中;军事科学院及其他军事院校还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同时,《孙子兵法》一直被作为军队院校中高级干部的必修课。

2.《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影响

在国外,《孙子兵法》也久负盛名。

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被译成20余种语言、约800种版本。

首先传播到日本,尔后至法国、欧洲和美国。

唐初传入日本,18世纪下半叶起传入法、俄、英、德等国,并得到一致高度赞扬。

日本尊崇孙武为“百世兵家之师”、“兵圣”,《孙子兵法》是“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不朽的名著”,“武经之冠”。

欧洲战略家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

美国1973年出版的《大战略》称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部队掀起了《孙子兵法》热,美国政界、军界一些人再三告诫战争决策者要重视用《孙子兵法》理论决策战争。

目前世界上许多百科全书均为《孙子兵法》撰写条目,大加赞许。

许多国家把《孙子兵法》列为军事人员必读之书和军事院校的重要教材。

近年来,国外又将《孙子兵法》和现代战争理论、战略作战思想结合起来研究,并向经济、体育等领域扩展。

《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军事遗产,也是世界军事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即使是在战争发展至高科技的今天,《孙子兵法》仍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得尔·哈特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

美国战略研究中心斯坦福研究所主任、美国战略家福斯特首先提出,并和日本东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研究运用《孙子兵法》,三好修称之为“孙子的核战略”。

这种新的核战略不仅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战略政策,而且在全世界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3.《孙子兵法》在社会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影响

近年来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它极大地吸引着一些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拜读。

《孙子兵法》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宝库。

对《孙子兵法》,军事家评之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之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哲学家评之为“人生哲学”;政治家评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医学家评之为“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就连有些商人和管理学家也把《孙子兵法》称之为企业管理和竞争的必读教材。

总之,《孙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军事学术史上一部出类拔萃的兵书,是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尊崇,并且现在仍享有巨大声誉和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军事理论名著。

因此,无论从继承、发扬我国民族历史遗产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研究现代军事思想角度,《孙子兵法》都是值得认真钻研和必修的军事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