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956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4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docx

斜屋面高大支模方案含计算书图纸

**军粮供应储备仓库改建项目

高大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法规、施工规范和标准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5)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相关文件

1.2.1**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建质〔2011〕13号)

1.2.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1.2.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2.4**粮站军粮供应储备仓库改建项目施工图纸

1.2.5**粮站军粮供应储备仓库改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6本方案计算书部分是采用品茗安全软件2016版计算。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粮站军粮供应储备仓库改建项目

工程地点

**

建设单位

**粮食储备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

**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东德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东翔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本工程为**粮站军粮供应储备仓库改建项目,位于**镇,总建筑面积约683.74m2。

2、本工程类型为土建工程,工程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场地属Ⅱ类。

4、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

框架四级,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地震分组为0.05g。

场地类别Ⅱ类,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风W0=0.45KN/m2。

2.2高大支模概况

2.2.1高大支模范围及梁板概况

(1)本工程屋面结构部分需采用高大支模:

地面标高±0.00,梁底最低处标高+8.60,最高处标高+10.40,最大高度10.4m,屋架梁WJ1

(1)跨度为18m,梁截面为500*1000mm。

本次高大支模在首层地面开始支设,架体支撑采用Φ48*3.5mm钢管,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

梁、板不共用立柱,梁立杆最大间距900mm*1200mm(平行梁方向),板立杆最大间距1000mm*1200mm。

梁、板底采用可调节支撑上托,支撑主梁采用Φ48*3.5mm双钢管,支撑小梁采用50mm*100mm方木。

立杆底部采用边长不小于100mm的木垫板和可调下托。

横杆采用能拉能则拉通的原则,第一道扫地杆距地面不大于200mm,梁、板支架体步距均为1.5米。

梁、板底下第一道横杆统一满铺一道兜底网。

架体按总高度设置上中下3道水平剪刀撑,沿架体周边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在架体内部纵横向每5-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2)高支模梁板概况表

部位

最大截面梁支模高度(m)

板支模高度(m)

构件尺寸(mm)

主梁

次梁

板厚

梁板砼强度等级

屋面结构

10.4

10.4

500×1000

200×500

370×500

120

C30

具体布置详施工平面布置图。

2.2.2高大支模地基概况

(1)支模情况:

在首层地面直接支撑到屋面;对应支撑高度为8.6m-10.4m。

具体范围详见平面图。

(2)支模基础:

本高大支模工程基础为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垫层底为500厚的角石分层碾压,中砂填充,回填土夯实度不小于95%。

(3)场地排水:

支模施工场地采用在结构底板上水泥砂浆找坡、内高外低的放坡方式(坡度0.5%)进行排水,并在施工前在场地外边增设300*300mm排水沟,以便场地积水全部集中排出到排水沟后统一排走。

2.2.3计算选取模型

梁:

KJ1,500×1000跨度:

18m高度10.4m

板:

6.0m×3.0m板厚120mm

2.2.4高大支模特点

本工程高大模板特点与施工关键:

本工程施工关键问题一是高度为10.4m,高度较高,注意搭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二是浇筑混凝土时要先施工柱,再施工梁板,不能一起浇筑混凝土。

除上述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范围外,其余模板支撑均为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范围。

本方案只针对最不利因素进行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其他模板的搭设方法另见本工程的其他模板专项方案。

本工程高大模板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建设、监理、专家组成员等相关人员审批合格后才能进行组织施工。

2.2.4施工要求

(1)本工程支模体系全部采用Φ48*3.5mm钢管,不得与Φ51钢管混合使用。

(2)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3)施工现场施工时四周需用钢管做防护,并张拉安全网一道,挂上醒目安全标语,防护高度不低于1.2m。

(4)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安全要求。

操作人员需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

3、施工计划

3.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甲方下发的一级进度计划要求,特对本工程的高大支模施工进行如下的整体部署(按总进度计划编制):

3.1.1高大支模施工进度计划

2017年5月30日~6月30日共31天

3.2材料与设备计划

3.2.1钢管

本工程模板支架所用钢材强度等级Q235普通钢管,其材性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2006)。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

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2.2扣件

本工程钢管脚手架搭设使用的扣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GB15831-2006)的要求,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时不得破坏。

如使用旧扣件,扣件必须取样,并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2.3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

(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

板材厚度为15mm(计算采用15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5)加工的大模板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模板尺寸、方正、拼缝、企口和板面平整度等进行验收,也要对模板及配件数量进行统计。

3.2.4板模板

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具体材料见下表:

模板支架材料类型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面板材料

15mm厚胶合面板(计算使用15mm计算)

板底支撑

木枋支撑:

50×100,@300mm

立杆材料

钢管:

Ф48×3.5(计算使用Ф48×3.0)

3.2.5梁模板

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具体材料见下表:

模板支架材料类型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面板材料

15mm厚胶合面板(计算使用15mm计算)

梁底支撑

木枋支撑:

50×100,@300mm

支架钢管

钢管:

Ф48×3.5(计算使用Ф48×3.0)

3.2.6柱模板

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具体材料见下表:

模板支架材料类型

柱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面板材料

15mm厚胶合面板(计算使用15mm计算)

梁底支撑

木枋支撑:

50×100,@300mm

支架钢管

钢管:

Ф48×3.5(计算使用Ф48×3.0)

3.2.7主要机械(机具)准备

序号

名称

数量

1

圆盘锯

5台

2

砂轮锯

1台

3

电钻

3把

4

吊锤

10个

5

扳手

10个

6

平水尺

5把

4、施工工艺技术

4.1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技术参数

4.1.1高大支模基本参数表

框架梁

主要特征

区域:

屋面板

最大梁截面:

KJ1500×1000,跨度:

18m,板厚:

120mm

支撑高度:

10.4m

验算

计算截面

500×1000

计算高度

10.4m

支撑方式

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支模体系

梁底方木

50×100

梁侧主次楞

次楞:

50×100主楞:

Φ48×3.5mm双钢管

立杆设置

按搭设习惯,按跨度尺寸均分设置,为900×1000mm

水平杆设置

纵横满堂架布置,步距1500mm(顶部加密)

0

剪刀撑

设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横)剪刀撑

支模体系

立杆设置

与梁立杆纵向立杆保持一致为1000mm

水平杆设置

纵横满堂架布置,步距1500mm

钢管扣件

楼板采用可调托座支撑方式,其它按单扣件验算

剪刀撑

按图示设置

扫地杆

离支撑面200高,连续设置

立杆基础

立杆支撑在首层混凝土地骨上,设置底托

钢管类型

全部采用Φ48×3.5mm钢管(计算使用Φ48×3.0mm)

4.1.2板底模设计

(1)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

/

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

120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

6.0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

3.0

(2)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

10.4

立柱纵向间距la(mm)

1000

立柱横向间距lb(mm)

1200

水平拉杆步距h(mm)

1500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中心对称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500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

500

主梁布置方向

平行立柱纵向方向

小梁间距(mm)

300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200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2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隐蔽

(3)设计简图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纵向)

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横向)

4.1.3支架设计

取KJ1(截面尺寸500×1000),按跨度为18m,高度为10.4m进行验算(详见计算书)

(1)梁底支架

a、立杆采用ø48×3.5mm的钢管,采用可调托座支撑方式,沿梁跨度方向间距最大为1000mm;梁两侧立杆各离梁中500mm;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间距300mm,梁底主龙骨采用双钢管。

b、支撑结构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得大于200mm;

c、扫地杆采用ø48×3.5mm的钢管,距地面200mm,纵横双向设置;

d、水平杆采用ø48×3.5mm的钢管,步距1.5m,纵横双向设置。

由于层高大于8米小于20米,因此在最顶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具体详见立杆剖面布置图。

(2)支架形式如下图所示

4.1.4梁模板设计

(1)模板体系设计

梁尺寸

部位

梁底

200×500

370×500

500×1000

面板

15mm厚木胶合板

次龙骨

50×100木枋

主龙骨

Φ48×3.5双钢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不共用B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底两侧立柱间距lb(mm)

1000

步距h(mm)

15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1000、1200

混凝土梁居梁底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底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00

板底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s1(mm)

650

板底右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s2(mm)

6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0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mm)

300

梁底支撑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5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4.2构造要求

4.2.1立杆

(1)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立杆上,距离地面不大于200㎜(本工程为200mm),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

(3)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4)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立杆搭接要求:

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要求如右图。

(6)顶托螺杆的悬臂长度≤30cm。

4.2.2水平杆

(1)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2)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

(3)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4)如四周有建筑物可顶,则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5)在梁底下第一道横杆处加设安全兜底网。

(6)如需采用搭接,则搭接接头要求如下图,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中心点看成对接点,此时其搭接位置要求同对接(上图)。

4.2.3剪刀撑

搭设高度4米以下不设剪刀撑,搭设高度4米以上设置水平、竖向剪刀撑。

(1)设置剪刀撑

a:

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内部纵、横向每隔5~8米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b:

模板支架从顶部(梁底0.5m)及底部(扫地杆)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且架体中间每5~8m设一道,并与垂直剪刀撑连结。

(2)剪刀撑的构造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

b: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c: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力撑正面图

4.2.5砼浇捣

(1)高支模区域应先浇筑柱等竖向结构的混凝土,而后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

(2)扣件钢管架支撑系统采用双钢管和支撑托节点,施工中应加强对可调支撑托节点、扣件拧紧力矩的检查验收,可调支撑螺杆伸出立杆顶端的长度不得大于200mm,伸出顶部水平杆长度不大于500mm,主楞双钢管应居中设置,以确保节点可靠。

立杆必须采用对接接头,底部应按规范设置垫板或木枋。

(3)浇捣梁截面厚度较大的梁,要控制好浇捣速度,采用分层全面分层浇捣,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

(4)事先根据浇捣砼的时间间隔和砼供应情况设计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5)柱体混凝土以每道圈梁位置作为一个浇筑段分段浇筑,高支模区域待柱体等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并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浇筑流向。

梁、板的支撑体系应按规定距地面200mm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杆及水平、纵向剪刀撑,应采用连墙杆或钢管抱箍,与先前浇筑的混凝土柱等竖向结构拉紧顶牢,确保高支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4.2.6其他

(1)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分开施工,柱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梁、板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2)所有操作平台下应设兜底网二道(见下图),兜底网材料选用密目式安全网,网目应满足2000目/100cm2,并用塑料篾双股并联绑扎在水平杆上,以防上部杂物掉落至底部。

(3)另施工上人梯设置在外脚手架。

4.3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4.3.1施工工艺流程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放线测量→高支模搭设→高支模验收→结构施工及养护→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部分砼浇捣顺序必须遵循先柱后梁、板的浇捣。

4.3.2施工准备工作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书面论证审查,符合要求后,由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组织进行专家论证,专家论证通过后,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工作,修改完毕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通过后,方可投入下道施工工作。

(2)本高大支模工程基础为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垫层下为分层回填石粉夯实,回填夯实度不小于94%。

(3)支架搭设前,必须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作业的书面交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对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构配件。

4.3.3放线测量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

首先用经纬仪根据施工图测出每条轴线,然后用墨线弹出梁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到模板安装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在架体下部以外的纵横方设置沉降观测定位线,以便施工时观测模板是否下沉,用墨线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安放位置应准确。

4.3.4高支模安装搭设

(1)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施工顺序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架→测水平→摆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刷油→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沉降观测定位线。

(2)梁支模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4.3.5支架安装

(1)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3)梁的支架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楼板模板应在两端立柱及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并应连接牢固。

(4)剪刀撑必须与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

水平杆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用扣件与立杆连牢。

(5)连接钢管杆的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

连接扣件必须处于锁紧状态,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40~65N·m,并不得小于40N·m(力矩扳手检查架子扣件拧紧力度是否达到要求)。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长度不小于100mm。

(6)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7)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3.6梁模板安装

(1)先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然后才钉柱头模板。

(2)在已完成的柱之间采用抱柱箍,并有φ48×3.5钢管进行对顶。

(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跨度≥4m时,在梁底模板的跨中处要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3‰。

施工时,起拱高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4.3.7楼面模板安装

(1)通线调节支顶的高度,将大龙骨拉平,架设小龙骨。

(2)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3)楼面模板铺完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

支模顶架必须稳定、牢固。

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4.3.8高支模工程的模板支架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模板支架体系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整体或分段达到设计高度后;

(4)设计要求预压的模板支架体系的预压过程中及预压加载完成后;

(5)遇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

(6)停用超过一个月;

(7)模板支架体系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8)承载杆件,加固杆件,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孔洞通道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9)扣件、连接件是否松动;

(10)是否超载;

(11)支架验收主要项目的允许偏差;

(12)沉降量不大于5mm;

(13)支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

每步架

h/1000及±2.0

支架整体

H/600及±50

水平度

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高差

±1/600及+3.0

支架整体

±L/600及±50

注:

h—步距;H—支架高度;l—跨距;L—支架长度。

立杆间距的允许偏差步距:

±20mm;横距:

±50mm;纵距:

±20mm;

扣件螺栓拧紧力矩用扭力扳手检查,要求在40~65N·m;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

可调托座调整螺杆伸出长度不宜大于300mm,可调托座的螺栓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采取的固定措施必须可靠。

4.3.9高支模拆除

(1)柱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浇注完成12小时后拆除。

高支模支架拆除必须提供混凝土的强度报告。

在梁板砼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并经监理审批同意后,并上层结构已经浇筑完成,方可拆除。

(2)拆除多层楼板支柱时,应确认上部施工荷载不需要传递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下部支柱。

(3)拆除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支架的拆除应避免一端向另一端拆除,正确做法应从跨中或板中向两边对等拆除,以防脚手架一边荷载过于集中,防倾覆。

拆除应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拆除顺序:

先松开顶托、然后按照先支后拆,先拆次承重模板后拆主承重模板顺序拆除模板和支撑体系。

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6)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7)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的立杆时方可拆除。

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8)作业人员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才允许上架作业。

表4.3.9,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结构

≥100

4.4现浇混凝土施工部署

4.4.1砼浇筑前的准备

(1)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砼强度等级、初凝时间等)。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注意事项和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