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94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docx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可分为:

一、高古游丝描:

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

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

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

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

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

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

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

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

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

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

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

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

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

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

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

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

有“斧劈皴”之笔意。

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

马和之用之。

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

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

线描方法。

梁楷用之。

十、橄榄描:

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

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

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

十八描中无兰叶描。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

虚入虚出的笔法。

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

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

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

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

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

变化。

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

水墨画笔法。

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

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

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

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

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芥

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古今服饰不同,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加各种化学纤维衣料的

衣褶,为古代所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