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08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722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月考试卷

(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人们认识历史事件必然会受到其所持史学观念的影响。

在下列史学观念中,正确的有:

①“相似的历史条件一定会产生相似的历史结果”   (    )

②“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的‘篡改’是一种常态”

③“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是真实的”

④“论从史出是史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

“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

……自太古以至今日,无论何时何代,举不能以一语概括其时全国文化之程度。

此实治中国历史者所当知之第一义也。

”在这里,“封建之制”指的是(    )

A.分邦建国          B.封建制度          C.社会形态          D.封建社会

3.与宗法制适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4.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

你认为(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史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5.《朱子语类》记载: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7.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8.据文献资料记载:

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

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时人讥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

9.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四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

”乙说:

“我给路易·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

”丙说:

“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

”丁说:

 “我进过中国皇宫。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可能符合史实(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

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1.2011年是圆明园建园304周年。

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

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13.  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

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14.有人认为: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24人中,有17人是共产党员。

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16. “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

”这一现象发生于 (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17.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

“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

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希望由其它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18.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

20.1978年,邓小平曾说: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①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 ②我国还没有出台社会主义法律 ③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 ④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

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22.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

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23.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

“隐形的世界大战”。

这主要是指(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24.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曾说:

“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这主要是基于(  )

A.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B.履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    D.中国的国家利益

25.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②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③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④有利于打击“台独”势力(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3分,共计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

秩皆正五品。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二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

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内阁小识》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

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

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

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成立。

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

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同盟会会员唐绍仪担任国务总理,宋教仁、蔡元培等四名同盟会会员参加第一任内阁,7月15日内阁改组时均被迫辞职。

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

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中国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4分)

(2)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4分)

(3)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6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英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分)

 

27.(21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

要体现和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ll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ll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与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

从l776年宣布独立到l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著《美国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为什么“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l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特点,并分析美国找到这条适合自己道路的成功条件。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

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中国维和部队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           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G8+5)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

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

(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2分)

 

 

高三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月考试卷

(一)参考答案

 

1-10:

AAACA  AABCC     11-20:

DBDAC  AACDB    21-25:

AABDC

 

26. (16分)

(1)特点:

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2分)

实质: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2)特点:

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2分)

实质: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

(3)原因:

政治上:

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颁布;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国人民的斗争;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思想上: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6分)

(4)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或政治民主化)。

(2分)

 

27. (21分)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政治上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经济上长期占主导地位农耕经济的影响;思想文化上长期受治于封建统治和农耕经济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6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3)特点: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牵制或者分权与制衡。

(2分)

条件:

通过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英殖民统治有一定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启蒙思想的影响。

(6分)

(4)认识:

民族独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4分)

 

28. (13分)答案:

(1)方针:

“一边倒”。

(1分) 

出发点:

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

(2分)

(2)变化:

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

      作为: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2分)

(3)填充:

“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分)

(4)变化:

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

(2分)

 核心:

国家利益。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