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51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docx

环境管理学考试内容

环境管理学(根据老师重点整理,注意保管)

环境管理的概念、特点、基本内容

概念(P28):

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究

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特点(P29):

首先、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总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其次、环境管理学是复杂性的科学。

再次、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基本内容(P31):

要素环境管理,其管理内容为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及水体、土壤、大气、噪声、辐射等污染物排放的管理。

产业环境管理,其管理内容为在这些产业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区域环境管理,其管理内容为该区域范围内人类作用于该区域环境的行为。

按环境物质流划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经济几个阶段(P26):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P349)

1.国家环境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发展趋势

2.国家环境立法和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势

3.政府加强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4.具体环境政策的变化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P45)

A、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B、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C、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侨务;D、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E、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与基础。

管理的基本职能(P48)

分为五项: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一)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和子计划以及必要的协调活动等具体内容。

(二)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对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等问题进行安排的一种活动。

组织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结构保证,它是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控制的前提。

(三)领导是指管理者通过指导和刺激整合组织中所有群体和个体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能。

(4)控制是指通过监控、评估等活动,及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行动。

(5)创新是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种管理活动中,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才去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创新职能本身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它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P57)

生物体的生存方式,主要由其生理需要和环境条件决定。

有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社会行为。

个体行为——是个体对当前情景和其他先行原因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它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

研究其的理论有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激励需求理论、X-Y理论、成熟理论、挫折理论。

群体行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目标。

研究其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群体竞争理论、群体冲突理论等。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P66)

环境社会系统健康发展原理

环境承载力原理

三生共赢原理

界面控制原理

.共赢原理:

是指在制定处理设计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面的利益。

“三生共赢”——就是将人类实惠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它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应该以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生产的发展也必须在以生活为直接目的的同时,尽量避免生产大量对生活没有直接与间接价值的产品,减少资源与环境的浪费性使用;生态与生活、生产相比较,虽然并不表现直接的主动性,但是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或者绝对静止的无生命之物,它的系统性与稳定性将最终反作用于生产与生活。

共赢的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共赢的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的等等。

环境政策方法的分类

政策:

政府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种社会行为规则,更具体地说,是协调或协同多个行为主体在某一事件中各自行为的规则。

环境管理政策:

协调或协同政府、企业和公众在解决某一个具体环境问题中的行为规则。

 

类型

政府

企业

公众及非政府组织

命令型和控制型

法律

行政

强制性环境标准

经济型和激励型

经济手段

指导性环境标准

环境科学技术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企业节约资源和能源

鼓励型和自愿型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政府环境绩效评估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公众自我管理

节约资源能源

绿色社区、住宅

命令型和控制性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的产生要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通过国家机器的保障,强制实行。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且这种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行政手段:

是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接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特征:

①权威性。

行政机构权威性越高,行政手段的效力越强。

②强制性。

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管理对象必须绝对服从。

③规范性。

以文件或法规的形式予以公布或下达。

环境标准(三大类):

①环境质量标准②环境污染物源头排放标准③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

(六小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

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仪器设备标准。

.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1)经济手段:

指运用价格、收税、补贴、押金、补偿费等货币或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题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特征:

环境与资源无法用价格表示,可运用经济手段加以补救——间接减轻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压力。

(2)宣传教育手段意义: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消费方式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又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行为之中。

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从自我做起,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

这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②通过政府的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能力。

宣传教育手段的主要内容:

①使所有年龄层的人获得环境和发展教育。

②努力使环境和发展概念纳入教育规划中。

应该特别强调决策者的培训。

③使学龄儿童学习当地和地区的环境健康。

加强环境管理宣传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

①发挥政府在环境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②特别注意对我国重点

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特殊环境宣传和教育。

③主义分政府环境保护组

织的参与。

④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⑤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

规的建设。

(3)科学技术手段作用:

①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②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③开发新的材料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④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技术等,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

⑤发展新的包括环境管理科学在内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以更好的协调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的目标。

环境管理科技手段的主要内容:

①对政府而言,环境管理的科技手段,是指国家建立合理的制度,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律,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工作,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科技成果的应用。

②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的科技手段,是指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尝试和创造适用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先进企业环境管理科学和管理技术等。

③对于公众而言,作为消费者,应该尽可能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如有意识的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1)给予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方法称为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

(2)环境信息公开——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意义——①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一种新环境管理手段,也是其他环境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制定和执行的信息基础;②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协同和控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也意义重大。

(3)环境绩效管理

环境绩效——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主要内容——①对于政府而言,指政府在区域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取得的成效。

如区域环境质量的敢删、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的减少、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减少。

②对于企业而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如减少了资源和原材料消耗、更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出更环保的产品等。

③对于公众而言,作为管理主体时,更多的是起到对政府和企业环境绩效的外部监督作用。

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①企业根据ISO14000标准进行自主管理;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商管理。

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在ISO14031标准中的环境绩效评估,依据“规划—执行—检查—改善”的管理模式执行。

环境绩效评估方法:

①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估方法;②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①个公司采用的环境绩效指标种类相当广泛,并无标准化的规定。

②不同的产业使用不同的环境绩效指标。

③企业所选用的指标之间,经常单位不同,不易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④环境绩效指标的标准化技术虽已在开发中,但仍有越60%的指标尚未标准化。

生态效益——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源的好用,逐渐减少到球能负荷的程度。

环境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会计、环境审计、

环境会计——把环境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揭示企业环境资源的利

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

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工具,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向进行检查、检验与核实。

(分为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

环境管理技术支持方法的基础(实证方法、哪些知识为环境管理做技术支撑)(P121)

实证方法:

实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无干扰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

环境模拟模型、环境预测模型、环境评价模型、环境规划模型、

农村环境管理(P172)

2.农村环境管理

(1)农村环境:

狭义的农村环境指乡村和田园、山林、荒野,广义的还包括小城

镇。

(2)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简答论述)

—论述:

农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应如何解决?

(一)环境问题:

①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超量使用化肥不仅

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对水体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农药过量,污染水体、土壤和农产品;还有地膜用量过高。

②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世界堆放和排放造成严重污染③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④畜禽粪便造成污染。

(二)管理的基本途径:

⑴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⑵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⑶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

①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②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③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④坚决制止污染⑷推动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⑸创建环境优美乡镇⑹规模化科学化养殖。

—如何防止农药污染?

①正确选用农药品种和合理施用农药;②改革农药剂

和喷灌技术;③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防止化肥污染?

①做到提高化肥利用率;②广种绿肥和增加有机肥的

数量和质量。

注:

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

①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②随机性

和不确定性③不易监测性。

2.两高一资: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

3.生态农业:

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

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流域环境管理(P181)

流域:

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体邻近的陆域,它往往分属于多个不同

级别和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如省、市、县直到农村。

流域问题的特征:

主要体现为流域环境问题及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体表

现为流域水体功能、流域行政单元和流域自然单元三个方面

的冲突协同、边界控制和共同发展。

流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①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②制定全流域环境

规划③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④建

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⑤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

事件的应急管理。

废弃物环境管理(P193)

1.废弃物:

是指人类将从众自然环境中开采出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

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2.气体废弃物:

一般称为废气、空气污染指数、大气污染物等。

气体废弃物多

为废弃的气态污染物质,它们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

或经过处理后排入空气环境,并对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判断)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由污

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而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

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为二次污染物,它常比一

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表格(选择、填空):

发生源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人为源

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硫酸盐

含硫燃料燃烧

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硝酸盐

N2和O2在高温时化合

含碳化合物

C1-C12化合物

醛类、酮类、酸类

燃料燃烧、精炼石油

碳的氧化物

CO、CO2

燃烧

卤素化合物

HF、HCl

冶金

气体废弃物管理制度: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②排污申报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⑤大气污染排放限制制度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⑦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制度⑧大气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工艺淘汰等企业管理制度⑨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管理制度⑩大气污染监测制度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和奖励制度。

3.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

(对于我国这种大型燃煤型

国家的大气污染如何防治?

)(简答)

答:

①煤炭使用的制度:

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分,限制高

硫份、高灰分煤炭的开采②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

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③关于锅炉等使用的制度在锅炉产品质量标准

中规定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对饮食服务企业限制使用天然气、液化石

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④促进燃烧电厂的清洁生产的制度⑤煤炭及产生

废物在储运过程的管理制度。

4.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

(对于我国燃油汽车的污

染如何防治?

)(简答)

答:

①机动车船排放标准控制的制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

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

②机动车船清洁能源使用的激励制度国家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

的机动车船

③机动车船污染排放年检制度

5.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

(简答)

答:

①对粉尘、可燃性气体、硫化物气体、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排

放的规定。

②对恶臭气体、焚烧产生气体物质、散发气体的物质、扬尘等的规定。

③对消耗臭氧物质及其替代品的规定。

(P178)

6.“33211工程”——3湖(太湖、滇池、巢湖)、3河(淮河、辽河、海河)、两

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一海(渤海)、一市(北京市)

7.三大公约:

(选择填空)①《维也纳公约》——全球第一部保护大气公约(主

要是保护臭氧层)②《蒙特利尔协定》——保护臭氧层③《巴塞

尔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和转移。

8.环境影响评价:

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

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

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以及制定相应的方案

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固体废物:

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

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

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10.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原则: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焚烧——处置;减量化——处理。

(选择)

11.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

指以环境保护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和

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12.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

①分类管理制度②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③三同

时制度④排污收费制度⑤限期治理制度⑥进口废物审

批制度⑦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⑧危险废物经营单

位许可证制度⑨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案例分析)(P241)

1.政府产业环境管理:

是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以产业活动中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综合采用法律的、

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

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设

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府对从事产业活动的一个个具体企业的环

境管理,其管理对象是作为产业活动基本单元的企

业;二是政府对产业活动中某一行业进行的环境管

理,其管理对象是从事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

三个特征:

①有强制性和引导性;②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

式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③政府产业环境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

(一)对企业发展建设过程的环境管理:

①在企业建设项目筹划立项阶段,

企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审查,组织开展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环境影

响评价,解决建设项目和规划的合理布局。

②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

响评价③环境对策和防治措施的审查④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

(二)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核心是对企业各种物质资源能利用和消

耗、生产工艺的清洁化、废弃物产出和排放三个环节的环境管理。

(三)对企业其他环境行为的管理:

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绩效、

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企业绿色营销。

3.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

①制定和实施宏观的行业发展计划

②制定和实施行业环境技术政策

③制定和实施能源资源政策

④发展环境保护企业

4.产品生命周期:

指产品的生产(包括原料的利用),销售(运输),使用和后处

理四个阶段

5.环境标志:

张贴在产品上的一种图案。

实质是对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环

境行为进行控制管理。

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指客观的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企业的环

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企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准则的

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核查过程。

7.企业:

是人类社会产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

8.企业环境管理:

是企业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

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和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减少企

业不利环境影响和创造企业优良环境业绩的各种管理行动的

总称。

特征:

①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②环境管理的

具体内容和形式与企业的行业性质密切相关;③企业环境管理按其目标

可分为多个层次,承担起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9.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①制定企业环境政策②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

理体系③绿色设计制造和绿色营销④治理废

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10.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

判明企业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分析企业废弃

物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方案。

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作用:

①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

源和废弃物的资料②确定废弃物的来源、数量以

及类型③提高企业对削减废弃物获得利益的认识

和知识④判定企业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

的地方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11.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

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

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为什么要进行清洁生产?

答:

实施清洁生产,可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降低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

运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施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

除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染转移问题;实施清洁生产,

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因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降低生产和

服务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并为发展

“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12.ISO14000:

就是一个以组织为单位,以标准体系的形式和约束组织活动,特

别是在产业活动方面的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标准系列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②有利于

政府加强对企业环境管理的领导,规范企业的

环境行为,改进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认

证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ISO14000的特点:

①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②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

强制性③没有绝对量的设置④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⑤强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溯性体现出的整体特色⑥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不同点:

①概念不同:

管理/生产全过程;②实施手段不同;③审核方式不同;④资质不同。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构成表格:

(小题)

分委员会

主题

标准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13.ISO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即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ISO14000系列的环境体系运行模式:

五大要素在环境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实施与运行,通过管理评审改进提高,在加上持续改进的原则构成了螺旋式上升和动态循环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

14.环境管理体系:

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划分、有效途径)(P29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