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996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docx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与教育概念》章节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个人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B.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

C.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形式D.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D)。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埃及B.公元前21世纪夏朝C.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5.教育的本质(D):

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上层建筑;

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6.教育的起源:

(C)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动物本能说

17.“得天下英才育之”一语出自(C):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18.“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C):

A.《学记》B.《论语》C.《说文解字》D.《大学》

1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A):

A.《学记》B.《论语》C.《中庸》D.《说文解字》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对)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错、这是古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上相结合)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对,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错,原始教育没有)现在有吗?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错,是共产主义)(教育平等和社会制度有没有关系?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错,都有)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错,并未实现)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3.教育政策: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4.教育规律:

是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

5.社会教育:

指学校和家庭意外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6.家庭教育:

指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7.学校教育:

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外延(教育所指的对象范围)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独立开来

(2)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非常粗糙

(3)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不断强化

3、近代教育的特征:

国家化、世俗化、法制化程度较强。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普及性、法制性和免费性加强了

(2)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平等性增強,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加密切

(4)制度化的教育对人才培养形成了阻碍

5、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教育中介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媒介或教育媒体及教育中介系统,有神秘的大自然,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文化生活环境,固定的学习场所,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论述题

1、怎么样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在:

 ①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明确教育进行人力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使其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②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活动及人才培养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2、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者如果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学生,就形成教育最大的弊端—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健康的人生观 

②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优点得以发扬,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变的光彩夺目 

③循序渐进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会向前发展的 

④以爱育人的教育观。

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爱为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的去关心学生,才会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六、实例分析

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

“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

”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学习过教育学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教育规律,对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学生行为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意义在于

(一)有助于日常教育经验的科学思考;

(二)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三)可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对一、二、三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第二章教育功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指由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者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指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我同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5、教育的政治功能:

指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三、简答题

1、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

答:

①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②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③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

④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功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

教育对文化不仅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而且还有创造和更新的功能

3、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答:

①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②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③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

①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

P30—32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除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和生态的影响之外,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①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把人类累计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有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先前的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尽管手到当时的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但都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带有自身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③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发展不同步:

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另一种是教育的发展领先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新疆,你怎么了?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

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对个体,经济,政治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其中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狭义):

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2.德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3.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辨析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狭义→广义)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知道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可分为“社”和“个”)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有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所以,····)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的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手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因此,········)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有4个: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有4个:

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协调功能)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社会的教育理想)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答:

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观点:

(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挥职能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

观点:

(1)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级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在现代 ,是指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使之成

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角色:

是指由教师承担的社会职责、所处的社会位置决定的,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特

征,其实质是对“教师是什么样的人”的概括。

 

3.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组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态度等。

4. 学生:

是教师工作的对象。

5.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

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6.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对其要求是从一般或现实社会条件下对老师

的职业要哦球和角色期望角度提出来的,是教师履行职责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3.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

4.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D)。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新教师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D.包括以上三者

5.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C)。

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专业自我

6.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是(D)。

A.示范B.教具C.多媒体D.教学语言  

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0.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11.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4.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C)。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15.人们常说: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

1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 )B?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B)。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2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2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22.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A.教师中心B.民主平等C.授受关系D.教学相长E.尊师重教

2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C )。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2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2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27.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