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872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docx

宏观经济政策案例

一、案例名称: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也很重视微观调节。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

在经济陷入“滞胀”的情况下,用宏观政策进行总量调节,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于是,美国政府扩大了财政政策的使用范围,强调以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的配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美国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利用大幅度优惠,减轻企业、居民的负担,鼓励私人投资和消费,刺激供给和内需有效增长。

   1981年,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之中。

为了实现经济的复兴,里根政府奉行了以刺激供给、调动企业积极性为主要目标的新经济政策,其重大举措是《经济复兴税法》的实施。

该税法在大幅降低公司所得税率的同时,把加速折旧制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把资产的使用年限与专为征税目的而折旧的周期之间的联系切断,如规定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10年,而实际平均使用年限为37年。

这样,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进一步加快,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笔固定资产的重置资金,从而为扩大投资迅速积累资金。

另外,为了使无利或低利企业享受投资税收抵免,即企业资本投资额的一部分可从当年应纳税额中扣除,美国政府出台了“安全港租赁”条款。

该条款允许低利或无利企业可向别的企业租赁设备。

这样,作为出租方的高利贷企业因购人设备,可享受投资抵免的好处,而租用方的低利或无利企业不仅获得了设备,而且还可以与出租方“共享”投资抵兔的好处。

再加上投资在享受投资抵免后,仍可按全额计算折旧。

这样,有力地激发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维持了企业在经济衰退时适当的投资规模。

为了刺激国人消费,美国政府同样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消费。

例如,美国政府运用减免税引诱人们购买房地产。

住宅购买者在计算自己当年度的应税收人时,可以扣除购买第二栋住宅支付的地产税和住宅贷款利息;住宅购买者如因购买新宅而将旧宅出售,他可以将出售旧宅所得不计人当年的应税收入总额中,享受延税优惠。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向高收人者征收高税,再以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向低收人家庭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租金利息补贴、食品补贴等,减轻他们的消费开支负担。

类似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极大地刺激了人们消费的积极性,保证了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2.政府自身投人高新技术开发与研究。

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但是,由于技术投资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私人企业对技术开发和研究往往不会投入足够的资金。

这就要求政府在鼓励私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必须自身投人技术开发与研究,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美国政府大幅度压缩军事开支,减少军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向民用产业转移。

据统计,1981~1990年与1991~1995年相比,联邦军事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由24.2%降到了19.3%。

同时,1994年8月,美国政府推出了“技术新投资计划”,鼓励国防部门与有关的民用企业一起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加快了国防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次,美国政府还选择了信息、生物技术、特种材料等10个部门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实施产业倾斜政策。

包括:

(1)税收支持。

设立专项税收信贷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资本收益税率,鼓励风险资本家投资于技术创新型公司;不断延长“科技换税法”的实施期限,降低科研和实验费用。

(2)鼓励多方合作研究。

美国政府放松了反托拉斯法的管制,有助于各公司共同发展高技术;增设了90个新的制造技术推广站,以加强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加速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3)直接提供科研补助。

美国政府每年都向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2000万美元的专款,用于资助大学和工业的合作研究;每年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工业企业所属的科研单位提供科研费用等。

1993年,美国政府的研究与开发开支达715.48亿美元。

美国政府对科研等的极大支持有力地推进了美国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7%归属于技术通信和信息产业。

这样,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自然就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3.政府融入市场,引入竞争争机制,提高国家开支效率。

 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美国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纳入市场运行之中。

同时,政府对企业的非行政性干预也要求美国政府参与市场运行,以市场化的政策手段实现其影响经济的目标。

目前,美国政府参与市场活动最显著的代表是政府采购活动。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美国政府本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原则,以招标等竞争手段参与市场活动。

美国政府制定维护采购信誉的行为准则,捍卫采购的公正与道德;设立抗议程序,保持采购制度的透明度;增加商业操作,变换采购技巧,在众多的厂商之间展开竞争,以获得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商品或服务。

另外,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美国政府也要给予中小企业帮助。

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搁置购买、拆散合同、颁发能力证书,以及在二级合同中推动政府机构或大企业向小企业订货等方式,帮助小企业尽可能多地得到合同。

随着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府采购数额的不断增加,美国政府的采购支出已经构成了美国经济中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1994年,美国政府的采购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4%。

美国政府以其作为一个超级公司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市场价格,从而间接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最终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包括增加就业、增加市场需求、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案例评析:

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可以涉及属于宏观的经济领域、涉及总量平衡和收人的再分配等,而且可以在属于微观范畴的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发挥作用。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具有双重身份:

首先,它是一个微观经济的引导者、管理者,担负着干预、调节微观经济运行过程的任务;其次,它又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直接参与经济运行过程,通过提供供给产品等微观活动,对供给和需求都有重大影响作用。

2.在本案例中,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和居民的生产与消费,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典型事例。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运用税收优惠来减轻企业、居民的负担,可以有效地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测可以加大税收力度,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避免经济发生波动。

而政府投入高技术开发与研究,则直接弥补了市场中的不足,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样,政府通过采购活动,间接影响市场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达到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

 

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

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我国财政政策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

年中,适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9月份,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

根据中央宏观调控导向,年中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更为积极的财税政策措施,10月份后进一步明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免税费,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和重点支出,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持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适度增长。

年初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项目资金,同时增加中央基建投资。

预算执行中,根据抗震救灾需要,调整支出规模和结构,建立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大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第四季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筹措资金,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用于加快灾区恢复重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稳定物价和缓解价格矛盾。

大幅度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

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和重要原材料等进口,严格控制粮食、化肥等出口,加强重要商品储备调控。

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较大的渔业等五大行业实施补贴。

积极扶持一些价格矛盾短期内难以理顺的资源性产品生产企业。

及时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助水平。

对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给予临时伙食补贴。

    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实施企业所得税新税法,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个人所得税。

实施促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

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收负担。

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改为单边征收。

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

允许困难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等。

初步统计,2008年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2800亿元。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286.4亿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国际市场开拓。

推动创业投资试点。

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对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和补贴。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范围,提高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标准,建立贷款奖励和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积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稳定出口。

四次调高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经济财政形势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在一起,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财政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

2009年财政将十分困难,收支紧张的矛盾非常突出。

从收入看,受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来源明显减少。

同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

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快有特殊因素,这些因素2009年减少或没有了,也加大了财政增收的难度。

从支出看,增加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缓解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等,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财政支出基数较大、刚性很强,也增加财政支出压力。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形成巨大的需求潜力。

社会资金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

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并将继续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而为财政收入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提出2009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9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这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2008年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其中:

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2081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493亿元,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713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13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680亿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及服务业发展452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2317亿元。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

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

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继续执行2008年已实施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改为单边征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个人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税收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

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1230.8亿元,增加200.4亿元,增长19.4%,支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春节前向城乡低保等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贴和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资金2208.33亿元。

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同时,增加财政投入,带动和引导消费需求,实施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增加粮食、石油、有色金属、特种钢材等重要物资储备,安排资金1033.41亿元。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安排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加1653.34亿元,增长29.4%。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科技投入,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增加297.74亿元,增长25.6%。

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安排200亿元技改贴息资金,引导增加银行贷款,重点支持行业振兴规划项目等。

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安排资金495亿元,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

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

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安排资金96亿元。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预算收支总量和财政赤字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初步安排,全国财政收入6623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76235亿元,增长22.1%。

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500亿元通过发债弥补。

    2009年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大特殊举措,是必要的。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幅度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深化改革。

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需较大幅度扩大财政赤字并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前些年财政赤字逐年减少,虽然2009年财政赤字增加多一些,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预计在3%以内,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在20%左右,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总体上是安全的。

(四)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

    按照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方针,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重点安排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支出。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存款准备金率。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抗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地紧急通知》(银发〔2008〕36号),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合理摆布资金投入结构、进度和节奏,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地信贷支持力度,并紧急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保证市场现金供应,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地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7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在强调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地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坚持贷款投放有保有压,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生产地信贷支持。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地存款准备金率。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地存款准备金率。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5月20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5%地存款准备金率。

   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国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地紧急通知(第1号)》(银发2008152号),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行恢复金融服务地特殊政策。

取消灾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约束,引导其充分运用资金,满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需求,并引导全国性金融机构加强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加大对灾区地信贷投入。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执行17.5%存款准备金率,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地通知》(银发2008238号),进一步改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地意见》(银发2008225号),全方位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

  8月15日,为增强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能力,人民银行决定,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地支农再贷款自2008年5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实行优惠利率,各期限利率在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基础上分别下调0.99个百分点。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7.47%下调至7.20%,其他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5年期以下由4.77%下调到4.59%,下调0.18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由5.22%下调到5.13%,下调0.09个百分点。

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4.14%下调至3.87%;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7.20%下调至6.93%;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下调0.27个百分点。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地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地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下调0.27个百分点。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信贷服务工作地指导意见》(银发2008304号),强调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地意见》(国发200821号)精神,做好农房重建地信贷服务工作,加快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步伐。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3.87%下调至3.60%;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6.93%下调至6.6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地存款准备金率。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1年期存款利率由3.60%下调至2.52%,下调1.08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利率由6.66%下调至5.58%,下调1.08个百分点;其他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