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082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docx

15单元整合金版新学案

单元过关检测——A卷(三)

[必修1·第5章]

(考试时间45分钟,本卷共10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深圳调研)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

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体内需要不断更新;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酶在细胞内、细胞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

 A

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中贮存大量ATP

C.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较少,所以易断裂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解析:

 ATP并非大分子物质;ATP在细胞内含量较少;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化学能,水解时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

 D

3.(2011·苏中四市二区联考)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

B.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C.洋葱表皮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解析:

 ATP的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答案:

 D

4.(2011·启东中学模拟)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解析:

 本题考查ATP、ADP及AMP相互转化及利用的知识。

分析图示不难发现,ATP、ADP、AMP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中AMP是一磷酸腺苷,相当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组成的基本单位之一;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可参与C3的还原和细胞分裂;合成ATP的能源可以是光能、电能和化学能,但不能是热能;乙过程是水解过程,丙过程是合成过程,两者所需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答案:

 C

5.(2011·山东日照一调)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CO2的产生

D.ATP是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ATP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全部来源,绿色植物光反应阶段也产生ATP,用于C3的还原;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有无酒精产生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产生灰绿色;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防止因缺氧产生酒精而腐烂。

答案:

 D

6.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制造的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分别是(  )

深度

瓶中O2的变化(g·m-2)

白瓶

黑瓶

1m

+3

-1

2m

+2

-1

3m

0

-1

4m

-1

-1

水底

-3

-3

A.5;7B.8;7

C.8;11D.5;11

答案:

 B

7.关于右图所示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试管中的催化剂相同

B.两试管加入催化剂的分子数相同

C.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两试管中产生氧气总量可能相同,但所需的反应时间不同

解析:

 在两试管中加入的催化剂分别是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1滴氯化铁溶液所含的氯化铁分子数远远多于1滴过氧化氢酶溶液所含的酶分子数。

从图中看出实验变量是催化剂的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

由于两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体积完全相同,而酶与无机催化剂只是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同,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因此最终产生的氧气量相同,而过氧化氢酶最先催化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

 D

8.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

 如果无C2H5OH产生只有CO2产生,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氧气浓度为d时的呼吸方式。

如果产生的CO2和C2H5OH摩尔数相等,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如在氧气浓度为a时的呼吸方式。

如果产生的CO2的摩尔数大于C2H5OH的摩尔数,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如氧气浓度为b和c的呼吸方式。

氧气浓度为b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7摩尔,剩余的0.6摩尔是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

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产生0.9摩尔的CO2,消耗0.15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0.3摩尔葡萄糖,故C错误。

答案:

 C

9.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叶绿体在适宜光照下,将水分解为[H]和O2等,并合成ATP,无光条件下不能合成ATP;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能合成ATP,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利用,而叶绿体暗反应利用的ATP是自身光反应产生的。

答案:

 D

10.若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而图乙表示大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通过分析大棚中CO2和O2的变化量,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原理的实际运用。

图中纵坐标是大棚内CO2浓度,图中b点发生转折,说明b点的光合作用正好与细胞呼吸相等,此时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正好等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

答案:

 B

11.(2010·娄底联考)白天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218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C.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D.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解析:

 H2O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H2O

(CH2O)+O2,其中,H2O中的氧经光反应阶段进入O2,O2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O。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H2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2O中的氧经过转化进入CO2中。

答案:

 D

12.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加强,水果贮藏只有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绿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时,不需要氧气的参与。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某同学用如下三组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5分钟后把酶溶液分别倒入同一水槽中的另一试管,摇匀后在原温度下维持5分钟后,各滴加1~2滴碘液。

某学生按要求操作,结果发现:

(1)在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6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00℃的试管中反复滴加碘液,每一次溶液的颜色均由蓝色变为无色。

对该结果,有的同学认为,100℃高温下酶可能仍有活性,有的同学认为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不稳定。

现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试剂(可根据你的实验需要自行选择),请你设计实验对两种不同的假设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

①操作:

重复实验丙,5分钟后,在试管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混匀后沸水浴2分钟,观察实验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如果出现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0℃的试管中酶的活性被抑制,淀粉不能水解,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变蓝。

60℃的试管中酶的活性很高,淀粉水解,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不变蓝。

答案:

 

(1)温度太低,淀粉酶活性很低,淀粉几乎未分解 

(2)温度适宜,淀粉酶催化淀粉彻底水解 

(3)①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在100℃时淀粉酶仍有活性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高温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②重复实验丙,5分钟后,在100℃下加入碘液1~2滴,混匀,观察实验结果 如果先出现蓝色,再变为无色,结论是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不稳定;如果出现蓝色且不再褪色,结论是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稳定。

14.(12分)(2011·黄冈调研)图1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B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①~⑥代表物质,abcdefgh表示生理过程,Ⅰ~Ⅲ代表B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相对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①是[H],③是________。

(2)在图2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1abcdefgh中的b、e、g和________。

图2中乙~丙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如果在图2的乙状态下突然升高CO2浓度,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

(4)写出该植物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产生CO2的生理作用名称:

______________。

(5)⑤、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6)在B生理作用过程的Ⅰ~Ⅲ反应阶段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________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阶段。

解析:

 本题从多个侧面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分析图中A结构是叶绿体,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光产生①([H])和③(ATP)。

(2)图2甲状态时,光照强度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应该发生图1中b、e、g、h过程。

图2中乙→丙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3)在图2的乙状态下突然升高CO2浓度,CO2固定过程加强,而此时光照强度偏弱,产生[H]和ATP相对较少,即C3的还原没有增加,最终导致C3增加。

答案:

 

(1)ATP 

(2)h 光照强度 (3)增加 (4)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5)水、丙酮酸 (6)Ⅱ、Ⅲ Ⅲ

15.(14分)(2011·惠州一模)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表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当氧浓度为________时,无氧呼吸最弱;当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答案:

 

(1)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其他条件同这个装置 

(2)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

(3)d、e、f 5

 

单元滚动检测——B卷(三)

[必修1·第1~5章]

(考试时间45分钟,本卷共10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江门一模)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pHD.抑制剂浓度

解析:

 过高的温度和pH都会使酶失活,反应速率降为0;抑制剂会抑制酶的活性,反应速率也会随之降低;反应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会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酶浓度的限制,反应速率达到最高点后不再增加。

答案:

 B

2.右图中a、b、c三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解析:

 三种处理条件下的最大生成量一样,说明三种条件下的反应底物的量相等;该图中影响达到最大生成量所用时间的因素可能是酶的剂量、温度和pH,其中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比较a、b、c三条曲线可知a曲线最先达到最大生成量,所以a曲线处理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较高,但不说明此条件为最适条件。

答案:

 D

3.(2011·汕头调研)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A.组织细胞利用氧气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丙酮酸形成乳酸D.神经细胞吸收K+

解析:

 A过程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过程产生ATP使ADP消耗而减少;C过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D过程消耗ATP使ADP增加。

答案:

 D

4.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

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线粒体基质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 类囊体的薄膜

答案:

 C

5.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3∶1

B.两组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C.两组释放的能量不相等

D.两组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

 D

6.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解析:

 图甲可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图乙中限制e~f段上升的因素是麦芽糖的量。

题干中已说明是最适温度,故升高或降低温度,f点都将下移。

麦芽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都是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是否被水解。

答案:

 B

7.如右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弧、突触

B.物质出入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乙醇进出细胞

C.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颤藻

答案:

 C

8.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

请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图P点制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

B.乙图中P点光合速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C3含量较低

C.乙图的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D.丙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是随温度升高而都呈逐渐下降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A项中甲图P点制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温度;B项乙图中P点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太低,产生[H]和ATP较少;C项乙图的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丙图Q点之后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降低,曲线将呈逐渐下降趋势。

答案:

 D

9.(2010·山东省日照市调研)花生种子萌发时,若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变化的比值小于1,其原因可能是(  )

A.分解了脂肪       B.分解了核酸

C.出现了无氧呼吸D.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A

10.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细胞间的通讯,下图所示为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是胰岛素,肝细胞上的受体与a结合后,可引起糖原的合成速率加快

B.乙图中的b是细胞表面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丙图中的抗体是由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后经细胞胞吐方式分泌的

D.丙图中生理过程产生抗体与抗体的释放都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甲图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过程,当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时,促进了肝糖原的合成;乙图中细胞能够接受外界的信息,是因为膜表面有糖蛋白;丙图中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的再加工,以胞吐形式分泌出细胞;抗体的产生与分泌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答案:

 C

11.(2011·厦门模拟)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测定A、B、C、D四种植物分别在强光和弱光的光合作用速率,其中属于最典型阴生植物的是(  )

解析:

 最典型的阴生植物是在弱光条件下,其光合作用速率即可达到较高的值,但在强光下光合作用速率则相对较低。

分析图形信息可知,C植物与其他植物相比,其在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强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最低。

答案:

 C

12.如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

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解析:

 萌发的种子中所含水的类型有两种:

结合水和自由水。

在其萌发过程中,自身有机物不断被分解产生自由水,自由水的含量逐渐增多。

人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2011·合肥质检)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此时O2吸收量________(>、<、=)CO2的释放量。

(3)氧浓度调节到__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粮食的贮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倍。

(5)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

 

(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P = (3)此时有氧呼吸较弱,无抽头呼吸受抑制,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4)一样多 1/3 (5)略

14.(12分)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回答:

(1)此图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物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除叶绿体、线粒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为研究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低等植物 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2)2、3、4、5、7 

(3)核糖体 高尔基体 (4)差速离心法

15.(14分)(2011·山东省临沂市质量检查)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作出假设:

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实验步骤:

(略)

实验结果:

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

灯泡的功率(单位:

W)

20

50

75

100

200

300

0.1%

3.4

16.0

28.2

40.5

56.5

56.5

0.03%

2.3

11.2

19.8

27.6

27.5

27.5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