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761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 文档.docx

作业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文档

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Ⅱ)历史试题分析与反思

课程名称:

中学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研究

任课教师姓名:

廖光珍

研究生姓名:

马静

学号:

4201430000001

年级:

2014级

专业:

历史

学院(部、所):

历政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

历史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云南、黑龙江均使用新课标全国卷Ⅱ。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高考的命题走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考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高考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推进课程改革?

这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许多一线老师都对自己落实高考考点有效应对高考进行了教学反思,或是当年历史高考试题的一些命题基本特点的研究,但常常不成体系,现本人对2014年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2015年备考策略。

综观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的历史试题,试题与往年相比题型、难易程度、试卷组卷的顺序(按照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命题特点符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标准,坚持以“材料第一、能力为主,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试题试题凸显综合性、开放性与探究性,重视创新思维,以鼓励考生有创见性地答题。

一、下面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与试卷结构进行总结归纳

表1:

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教材知识点分布

(以人教版为例)

  选

  择

  题

  48分

24

分封制、礼乐制

4分

必修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5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分

必修三··第2课: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6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4分

必修二··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

27

明朝内阁制

4分

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8

服饰变革

4分

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9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4分

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0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4分

必修一·专第16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31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

4分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2

《十二铜表法》

4分

必修一·专题六·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3

工业革命的影响

4分

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34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电影艺术

4分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必修三·专题八第24课:

电影艺术

35

欧洲一体化(欧盟)

4分

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课: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非

  选

  择

  题

  52分

40

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5分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必修一·第4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4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文化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政策

12分

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必修二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必修三·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45

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15分

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46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三三制原则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47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8

光绪帝与戊戌变法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表二: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Ⅱ卷历史试题模块分布

专题史知识

通史知识

选修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中国史

24、27、30、40

26、28、31

25、29、

24、25、26、27、40、

28、29、30、31、40、41、

32、33、34、35、41

选修一:

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选修二: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三三制原则

选修三: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选修四:

光绪帝与戊戌变法

世界史

32、41

33、34、35、41、

34、41、

分值

45分

26分

14分

28分

37分

20分

15分

二、2014年全国文综卷(Ⅱ)大致有如下特点:

①试题总体坚持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②试题重视使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在试题中活化,迁移和升华。

③试题以学科主干历史知识为依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基本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等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探究性问题的考查。

④试题体现了课改理念,从新角度、新情境、新模式入手,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过程和深度。

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主干知识选择性的考查。

⑤试题较好地实现了考核目标与要求,并很好的发挥了高考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很完美地实现了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华丽转身,意义非凡。

三、反思我们的教学

分析试题的过程中,我掩卷反思,似乎感觉我们平时的教学总是滞后于高考改革的步伐,每当高考结束后,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埋怨“高考试题太难”,“怎么教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考,三年的功夫,白下苦”……等等。

近来有人将高考历史命题与高中历史教学比喻为“兔子”与“栽树”的关系,并尖锐地指出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兔子与树并不在一个林子里。

高考命题者试图想达成考试与教育在素质目标上的一致性,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我们的实际教学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考试中心历史学科命题人吴伟教授认为: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及备考存在的问题有:

(1)知识学习缺乏必要的深度。

(2)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效度。

(3)学科视野缺乏自然的广度。

这三个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导致高考结束后,广大考生和教师怨声载道。

究其原因是:

我们的教学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备考教学与命题人的命题要求差距太大,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去组织教学,没有把课改的理念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中灌输的太多,启发学生思维和深度探究的太少,低层次的重复太多,深入的分析拓展太少,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教材”的传统教学阶段而没有做到把教材看做课程资源达到“用教材教”的境界。

没有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上来。

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传统的死记硬背阶段,没有转向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来,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灵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没有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等。

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是一位学识渊博和具有研究能力的人。

优秀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历史教师平均的专业知识的水平,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前沿动态的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课具有独创性,能够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能够保证授课时逻辑清晰严谨,能够紧紧抓住、吸引学生的思维和得到普遍的好评。

除了作为首要因素的专业水平以外,不可或缺的还有组织和表达教学内容的能力,对一位教师是否能够顺利地成长为优秀历史教师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高考与教学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高考所考查的历史思维能力与高中教学所培养的的历史思维能力理应形成共识,不应出现“三岔路”的局面,由于我们教师自己专业素养的限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缺乏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培养,只停留在史实的灌输上,强调的是“背多分”,怎么会不南辕北辙呢?

这些正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方面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早行动,早改变,早受益。

 四、2015年备考策略

总体思路:

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升素养

 

(1)备考方向要明确。

加强对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近几年高考真题以及一线教师高考应对策略的研究。

关注高考指导思想和考试目标的变化,关注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关注课标、考纲与教科书的变化(高考考什么?

);研究高考试题时,要关注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研究试题的参考答案,剖析试题难度等(高考怎么考?

),做到课标明、考纲清,方向准,效果佳。

(2)基础知识学习要扎实。

抓基础应在强化理解记忆、理清历史线索、重新建构教材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理解上做足功夫,力求平中见奇。

分析知识应有历史的深度,思维拓展应有发展的高度,能力提升应有选拔必需的效度。

(3)学科能力要落实。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是: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在平时教学中脚踏实地的落实,潜移默化的渗透;能力训练试题的“质量胜于数量”,应在深入理解中活化训练方式,力求平实有效,踏雪留痕。

(4)史学观念要更新。

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元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命制。

因而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注意更新史学观念,引入多元史观,处理好多种史观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新型史观看待历史事件。

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重新整合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5)学科素养要提升。

日常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6)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要熟悉。

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应试能力。

总之,高考备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要善于苦中找乐。

只有抱着“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树立“行有不得求诸己”的信念,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把复习备考工作做实、做细,不留死角,不留遗憾,才能打破“瓶颈”,走向坦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