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习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329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暑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暑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暑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暑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暑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暑习俗.docx

《小暑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暑习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暑习俗.docx

小暑习俗

小暑习俗

【篇一:

衣食住行观节气(7)小暑与大暑】

斗指辛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

此时天气虽已热,但还达不到最热的程度,所以叫小暑。

俗语“热在三伏”,伏:

即伏藏的意思,小暑节气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说明小暑时节风中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昼长夜短,相对其他节气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更应注意养生保健。

此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最宜“春夏养阳”,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时节,容易烦躁不安,易困乏,少精神,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心身。

夏历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之说,即衣着宜轻便。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

这一天多在小暑前夕,为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爱美的女郎则喜欢露足穿凉鞋,涂上指甲油以美趾,看上去犹如梅花瓣瓣,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道景观。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接接地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夏天出汗较多,金属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中所含的镍、铬会溶于汗水中,并能渗入皮肤内,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故不宜常戴。

也不宜久穿长筒丝袜。

否则,不仅使汗孑l不能舒张,影响汗液的排出,而且汗液中的皮肤代谢产物还会刺激皮肤,导致发痒,甚至触生皮肤炎症。

民谣说: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民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此期可喝粥品,如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成,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因为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同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强的作用。

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小暑吃藕也是民间的饮食习惯。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最适合夏天食用。

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时节居家的人,应注意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夏养阳”的原则。

所以,小暑在家,心自然凉。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暑时,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材,如木墩、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有的人刚返回家门即冲冷水澡,殊不知,这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出于防暑,小暑时避免经常外出,特别是尽量不出远门,例如不宜前往外地旅游,以避暑气。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大暑

大暑节气,斗指丙。

太阳黄经为120度,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带常出现40℃高温天气。

我国古代又把大暑分成“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是说萤火虫在这一时候由腐草变成;土地很潮湿;大雷雨会出现于夏令三伏。

此时阳气旺盛,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

大暑时候的人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因此注意防暑降温,但是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

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大暑养生,注意扶阳,尤其应该精心调养,重点防治。

夏季穿衣戴帽,绚丽多彩。

因为很多漂亮的衣饰多用化纤面料制作,面料重量轻、价格廉、花色品种多,很受人们的喜爱。

其实,夏季人体出汗很多,而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较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

而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则是夏季衣着的最佳选择。

丝绸衣服亲肤性强。

重量轻、厚度薄,夏天穿上既舒适美观,还会感觉通体凉快。

棉质衣服吸汗,透气性强,而且面料柔软,不僵硬。

麻质的衣服因为其分子结构松散、质地轻、孑l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非常高。

布料衣服织得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轻,穿起来越凉快。

大暑饮食应多酸多甘、补气去火。

此时暑深湿重,适宜清补。

因为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性酸甘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番茄等。

选择黄瓜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此期人们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又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便爱喝清凉饮料。

大暑时节,人的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

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

合理的饮食可以助人抵御

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苡仁、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宜将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

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

这些鲜叶能芳香化浊、祛暑解表,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祛暑防疾。

也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俗话说:

“人是水浇成的。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_卜,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为了解渴,有的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所以,炎热季节,渴极j,也不可暴饮,应缓慢频饮。

除了多喝开水,

最适宜喝绿豆汤、菊花茶等清暑凉茶,因出汗较多,用糖盐水、茶水以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大暑盛夏,阳热下降,湮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

安度苦夏,居室要注意开窗,排除暑气,保护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居室以通风凉爽为宜,以化解一些症状,合理安排室内工作及活动,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居室卫生。

暑天在室内不妨应用艾灸等方式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与治未病。

因为有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如阳虚症),可以冬病夏治。

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疾病的人,可以利用大暑时节施治,但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了。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作,预防中暑。

因为人在大暑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即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有“情绪中暑”趋向者,也可利用日落之后,走出居室,前往环境适宜之地散步、乘凉,舒缓一天的暑气。

但是应注意避免蚊虫叮咬。

喜欢外出运动者,其运动量不宜过大。

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农家锄禾,以及各业室外露天劳动,也宜避开“日当午”之时,可充分利用早、晚时进行劳作。

【篇二:

小暑】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

节气

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

节气

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

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

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

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四川盆

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

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

节气

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

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

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

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

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

但是,春分前

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

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

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

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

节气

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

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

俗话说:

“雨生百谷”。

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

时至暮春了。

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

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

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立夏

节气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

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

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

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毫米。

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

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

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

“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

芒种

【篇三: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

夏季的开始。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

秋季的开始。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

寒露: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开始。

小雪:

开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春节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

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古称元旦。

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

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扫尘: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

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

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

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富的年饭。

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

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

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守岁:

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鞭炮迎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兴旺。

拜年:

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

拜年的习俗各地并不相同,但一般初一上午不走亲访友。

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

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吉利话,即使是遇见平时与之开惯了玩笑的人也不能随便开玩笑。

见到长辈要行拱手礼。

走亲访友要携带礼物。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有讲究,通常以谐音讨口彩,比如吃柿子苹果,喻意事事平安;吃年糕则意味着年年高升。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项目。

春节期间也要注意喜庆有度。

这一期间热闹的时候比较多,不应为了自己开心而打扰了邻居们休息。

春节不仅要拜年,有时候也要恭喜人家喜迁新居。

看看新房的格局,参谋一下崭新的家具,如果您是访客,也会有这样的“猎奇”心理。

但参观前应该征得主人的同意,等待主人的邀请,而不要主动直接提出参观请求,令主人不好拒绝。

如果受到主人邀请参观,

也要跟在主人身后,不要自己去打开房间门,尤其是卧室和主卫的门。

因为有很多城市都不允许燃放烟花,有的人也没有放鞭炮的喜好,所以过年送礼最好不要送鞭炮。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

现在元宵节有很多节俗活动。

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

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

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这一天要吃元宵。

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