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435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docx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朗读mp3课件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a)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chān)石灰,用糯(nuò)米饭、鸡蛋清作黏(nián)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guà)[1]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

村边有防护林带。

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

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

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a),将楼房隔为两层。

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

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

中柱一般是8根。

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

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

傣族还有个风俗: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

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

同时还要请“赞哈”[2]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八卦:

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相传是伏羲所造。

[2]赞哈:

是傣语中民间歌手的意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默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三、梳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

古人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

“?

?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

?

”(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

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

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

?

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__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

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

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

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

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辟()()()()扁()()()()感()()

二、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数以千计(shùshǔ)处事(chǔchù)空地(kōnɡkònɡ)

三、照样子写词语。

载歌载舞(ABAC)

五颜六色(含数词)四、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

?

还?

?

纵使?

?

也?

?

虽然?

?

但是?

?

1、()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人,()生活再苦,感觉()是甜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卖鸡蛋的小姑娘

星期日上午,我做完数学题后望着“咔嗒,咔嗒”响的闹钟出神。

忽然,厨房里传来妈妈喊我的声音,我连忙跑进厨房。

妈妈边炒菜边对我说:

“写完作业了吗?

”“还有一篇作文。

”“噢那你去写吧!

”“妈妈,有事要我做吗?

“咱们家的鸡蛋吃完了,我也忘记买了,今天又得用。

既然你没时间我就自己去买吧!

”“妈妈,我这就去买。

反正作文还没想好写什么呢。

”“好吧,那你就去买吧!

菜市场真热闹,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混在一起,真像一曲交响乐。

我提着篮子找到卖鸡蛋的地方。

一个卖鸡蛋的小姑娘比我高不了多少,苗条的身材,细眉毛,大眼睛,手里拿着一杆秤,正向过路的人叫卖。

我走到她面前,蹲下身子刚要挑,小姑娘热情地说:

“小姐姐,要买鸡蛋呀,来,我给你挑,保你满意。

”说着,她挑了几个大的称了称,刚好一斤。

我付了钱,满意地走了。

到了家,我把鸡蛋交给妈妈,她高兴地说:

“这鸡蛋真叫人喜欢。

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竟是那个卖鸡蛋的小姑娘她看了看我说小姐姐刚才你把这个小本子掉在我的竹筐边上里边有钱有地址我就是按照上面的地址找来的说着她把小本子交给我转身就跑了

我心里突然一热,感动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看看她的背影,不由得对她敬佩起来。

我返回屋里,对着厨房嚷道:

“妈妈,我的作文想好了,题目就叫《卖鸡蛋的小姑娘》。

1.给倒数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卖鸡蛋的小姑娘有哪些好品质?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一、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关键:

掌握说明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六、教具:

课件七、学具:

资料八、字词:

1、四会字:

无2、形近字:

无3、多音字:

模踏空

4、重点词: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5、近义词:

繁盛-繁荣.点缀-装饰.隆重-庄重.排挤-排斥.偏僻-偏远.宽敞-宽大.安然无恙-平安无事6、反义词:

宽敞-狭窄.井然-杂乱.繁盛-凋敝.和睦-反目.隆重-草率.别致-寻常.排挤-拥护九、句子: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

“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十、课文重点部分:

客家民居有的特点:

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

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

第二点,他们房屋的

排列方式很特别,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语文科教学设计方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12英语4班黄冰雪xx157415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六年级。

2.学科:

语文。

3.教学准备:

二、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

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可嘉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教学目标:

①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③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④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教学难点:

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

4.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

利用互联网,用XX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视频、课文的朗读,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②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

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

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1.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

__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

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

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

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

500人。

尤其令人__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

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