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476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docx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台账4

                    档案编号:

0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2020--2025年度)

 

 

  

 

用  人  单 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 系 电话:

    

电 子 邮 箱: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

(附:

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

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生产工艺流程图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示意图

取水口、配水泵------噪声

投药消毒、反应沉淀池-----化学因素(有毒物品)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

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名称

使用车间和岗位

生产、供货单位

设备

抽水机

噪声

抽水机房

加压机

噪声

加压机房

材料

化学品

次氯酸钠

氯气

消毒净化车间

盐酸

氯气

消毒净化车间

 编制:

 审核(签字):

    编制日期:

2015年6月20日

说明:

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盐酸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

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产品名称:

次氯酸钠

分子式:

NaCl0

分子量:

74.44

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

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

制备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Cl2+2NaOH→NaClO+NaCl+H2O注意氯气溶于热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次氯酸钠包装、贮存:

次氯酸钠溶液应用塑料桶或槽车包装,运输时要密闭,装运容器要求防腐。

贮存时应放在干燥避光的罩棚内。

安全与防护:

在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戴橡皮手套。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次氯酸钠注意事项:

1.冲洗时不可加压,针头不可堵住根管,以免溶液超出根尖孔,损伤根尖周围组织。

为了使药液达到根尖1/3处的根管,应在根管预备充分通畅后使用。

2.应新鲜配制,避光、避热、密闭保存。

3.浓度高时对黏膜有刺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

岗位

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危害

来源

接触方式

(定点/巡检)

接触职业病危害

工程防护

设施

个体防护

用品

总人数

女工数

 1

抽水车间 

噪声 

机器噪声 

 

 1

 

 

 耳塞

2

加压车间

噪声

机器噪声

1

耳塞

3

制氯岗位

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

1

防毒口罩、防护服

编制:

      审核(签名):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车间

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监测周期

监测

点数

监测结果范围

合格率(%)

职业

接触限值

监测人员

抽水车间

噪声

1年

疾控中心检测

合格

加压车间

噪声

1年

疾控中心检测

合格

净化车间

化学因素

1年

疾控中心检测

合格

编制:

         审核(签名):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年月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附件:

检测评价报告书

 

                                 

            

 

生产工艺流程图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示意图

取水口、配水泵------噪声

投药消毒、反应沉淀池-----化学因素(有毒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