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2682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docx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的测定。

二、 编制依据

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2、《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关于淡化砂使用的通知》甬地管[1993]4号

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7、《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标准》GB1250-89

三、 采用的仪器设备

1、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名称

细度模数

表观密度

堆积、紧密密度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含水

吸水率

有机物含量

轻物质含量

氯离子含量

坚固性

云母含量

贝壳含量

石粉含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碱集料反应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2、各检测项目采用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用于检测项目

规范要求采用的仪器设备

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3、4、5、8、9、11、12、13、14、15、16、

试验筛

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烘箱

温度能控制在105 ±5℃

1、2、4、6、7、9、13

天平

称量1000g感量1g

3

案秤

称量5000g,感量5g

5、6、10

天平

称量2000g,感量0.01g

8、14

天平

称量100g,感量0.01g

8

量筒

2500mL,1000mL,10mL

8

天平

称量500g,感量0.5g

12

放大镜

5倍左右

9、12

天平

称量100g,感量0.1g

11

天平

称量200g,感量0.2g

10、14

移液管

50ml、2ml

14、

三片或四片叶轮搅拌器

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14、16

天平

称量1000g,感量0.1g

15

高温炉

最高温度1000℃

15

天平

称量100g,感量0.001g

16

比长仪

由百分表和支架组成,百分表量程为10mm,精度0.01mm

四、检测项目、被测参数及允许变化范围

1、颗粒级配

(1)砂的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率相比,除去5.00mm和0.630m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2)筛分析试验,被测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

级配三个区:

砂粗细程度:

粗、中、细。

被测参数中,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时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大于1%。

底上分计筛余量必须记录,而在分、累计百分率计算中则排除在外;细度模数:

μf1、μf2之差大于0.20则重做。

注:

粗砂μ1=3.7~3.1中砂μ1=3.0~2.3细砂μ1=2.2~1.6

%

10.0mm

0

0

0

5.00mm

10~0

10~0

10~0

2.50mm

35~5

25~0

15~0

1.25mm

65~35

50~10

25~0

0.630mm

85~71

70~41

40~16

0.315mm

95~80

92~70

85~55

0.160mm

100~90

100~90

100~90

GB/T14684-2001

%

1

2

3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90

100~90

100~90

1)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5%。

2)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2、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

含泥量(按重量计%)

≤3.0

≤5.0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

3、泥块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

含泥量(按重量计%)

≤1.0

≤2.0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4、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

2500-2700kg/m3。

5、砂的松散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

1300-1700kg/m3。

6、砂的紧密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

1300-1700kg/m3。

7、砂中有害物质限值

项目

质量指标

云母含量       (按重量计%)

≤2.0

轻物质含量     (按重量计%)

≤1.0

有机物含量    (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示准色,则应按水泥胶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

8、坚固性指标

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坚固性重量损失应小于8%。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循环后的重量 损失(%)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

≤8

其它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

≤10

9、氯离子含量

(1)对素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予限制;

(2)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下同);

(3)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10、石粉含量  

项目

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1

MB值<1.40

或合格

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3.0

<5.0

<7.01)

2

泥块含量

(按质量计),%

0

<1.0

<2.0

3

MB值≥1.40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1.0

<3.0

<5.0

4

泥块含量

(按质量计),%

0

<1.0

<2.0

1)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应小于0.5。

12、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13、贝壳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0

≥C30

≥C40和有抗渗要求、抗冻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贝壳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

16

14

10

五、样品要求及准备

1、取样方法

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1.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量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

1.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试样数量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表格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序号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

1

细度模数

4400g

2

表观密度

2600g

3

堆积、紧密密度

5000g

4

含泥量

4400g

5

泥块含量

20000g

6

含水率

1000g

7

吸水率

4000g

8

有机物含量

2000g

9

轻物质含量

3200g

10

氯离子含量

2000g

11

坚固性

天然砂

8000g

人工砂

20000g

12

云母含量

600g

13

贝壳含量

20000g

14

石粉含量

6000g

15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600g

16

碱集料反应

20000g

3、试样处理

3.1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过分料器。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3.2人工四分法: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均,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3.3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检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4、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4.1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4.2试验用筛:

应满足GB/T6003.1和GB/T6003.2中方孔试验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

六、检测前的检查

(1)查仪器设备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出现线路破损、漏电现象。

(2)接通电源,运转各仪器设备,确定其是否运转正常。

(3)检查所配的溶液浓度是否符合检验的标准

七、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筛分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倒入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

a,试样为特细砂时,在筛分时增加0.080mm的方孔筛一只。

b,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C,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Ad1/2

mr= ——————……………………

(1)

300

式中:

mr——在一筛上的剩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

(2)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4)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

(5)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6)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µr(精确至0.01)

(β2+β3+β4+β5+β6)-5β1

μ1=————————————……………………

(2)

100-β1

式中: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5.00mm、2.50mm、1.25mm、0.630mm、0.315mm、0.160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7)筛分试验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

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注:

国标GB/T14684-2001中,使用方孔筛,孔径分别为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及9.50mm。

试验步骤及计算方法相同。

 

2、表观密度

(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o),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草药,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1);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前面水温相差不超过2℃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2)。

(注:

在砂有表现密度试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果,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2)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o

ρ=(————————-at)×1000………………………(3)

mo+m2-m1

式中:

ρ——表观密度(kg/m3)。

mo——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a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表

水温℃

15

16

17

18

19

20

at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水温℃

21

22

23

24

25

at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注:

国标GB/T14684-2001中,计算方法中无需考虑水对密度影响修正系数。

3、堆积密度

(1)用浅盘装样品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先捏碎。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3)紧密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分,分二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4)堆积密度(ρι)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2-m1

ρι(ρc)=—————×1000(kg/m3)…………………(4)

V

式中:

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砂总重(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ρι

空隙率υι=(1-——)×100(%)………………………(5)

ρ

ρC

υC=(1-——)×100(%)

ρ

式中:

υι——堆积密度的空隙率;

υC——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ρι——砂的堆积密度(kg/m3);

ρ——砂的表观密度(kg/m3);

ρc——砂的紧密密度(kg/m3)。

(6)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

以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重。

用下式计算筒的容积:

V=m`2-m`1

式中:

m`1——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kg);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重量(kg)。

4、含泥量(标准方法)

(1)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2)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

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3)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容器内的水清澈为止。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子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m1)。

(4)砂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o-m1

ωc=—————×100%…………………(6)

mo

式中:

ωc——砂的含泥量。

mo——试验前的烘干试验重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注:

国标GB/T14684-2001中,使用75μm及1.18mm方孔筛,试样称取500g,试验步骤及计算方法相同。

5、泥块含量

(1)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缩分至约3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

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温,冷却后称重(m2)。

(3)砂中泥块含量ωc,L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2

ωc,L=—————×100%…………………(7)

m1

式中:

ωc,L——砂的泥块含量(%);

m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重量(g);

m2——试验后的干燥试样重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注:

国标GB/T14684-2001标准中,采用600μm及1.18mm方孔筛,试验步骤及计算方法相同。

6、含水率试验(标准方法)

(1)由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

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

含水率ω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m2-m3

ωwc=—————×100%……………………(8)

m3-m1

式中:

ωwc——砂的含量水率(%);

m1——容器重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重(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7、吸水率试验

(1)饱和面干试样的制备,是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于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水温控制在20±5℃)。

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

静置24h以后,细心地倒去试样上的水,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再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砂表面的水分在各部位均匀蒸发。

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满饱和面干试模中,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不超过10mm,任其自由落下,捣完后,留下的空隙不用再装满,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

如试模呈(a)形状时,则说明砂中尚含有表面水,应继续按上述方法用暖风干燥,并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直至试模提起后试样呈图(b)形状为止。

如试模提起后,试样呈图(c)的形状,则说明试样已干燥过分,此时应将试样洒水约55ml,充分拌匀,并静置于加盖容器30min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直至试样达到如图(b)形状为止。

 

 

 

(a)——尚有表面水(b)——饱和面干状态(c)——干燥过分

 

(2)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500g,放入已知重量(m1)的杯中,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干样与烧杯的总量(m2)。

(3)吸水率ωwa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500-(m2-m1)

ωwa=———————×100(%)…………………………(9)

m2-m1

式中:

m1——烧杯的重量(g);

m2——烘干的试样与烧杯的总重(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有机物含量

(1)筛去样品中的5mm以上的颗粒,用四分法缩水至约500g,风干备用。

(2)向250mL量筒中到入试样至130mL刻度处,再注入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至200mL刻度处,剧烈摇动后静置24h;

(3)比较试样上部溶液和新配制标准溶液的颜色,盛装标准溶液与盛装试样的重量容积应一致。

注: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取2g鞣酸粉溶解于98mL的10%洒精溶液中,即得所需的鞣酸溶液后取该溶液2.5mL,注入97.5mL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即得标准溶液。

(4)结果评定应按下列法进行:

若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则试样的有机质含量鉴定合格,如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则应将该试样(包括上部溶液)倒入烧杯中放在温度为60-70℃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

如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色,则应按下法进一步试验:

取试样一份,用3%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质,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至试样用比色法试验时溶液的颜色浅于标准色,然后用洗除有机质和未洗除的试样分别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配制两种水泥砂浆,测定28d的抗压强度,如未经洗除的砂的砂浆强度与经洗除有机质后的砂浆强度比,不低于0.95时,则此砂可以采用。

注:

国标GB/T14684-2001中,使用4.75mm方孔筛,试验步骤相同。

9、轻物质含量

(1)称取经缩分的试样800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将大于5.00mm小于0.315mm的颗粒筛去,然后称取每份为2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2)配制相对密度为1950-2000kg/m3的重液:

向1000mL的量杯中加水至600mL刻度处,再加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