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51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docx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光

第1课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事塑料软管。

2、手电筒、投影仪、光学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纸片、玻璃镜片、不锈钢板、木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手电筒灯光、车灯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一些光源的投影片。

(2)讲述: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

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谈话:

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投影片——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3)讨论:

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

(4)实验验证假设。

①讲述: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②汇报结果并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③教师演示实验2:

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④学生分组做实验3:

把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水槽里的水中,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并把实验室窗帘拉上。

⑤小结: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而且光线能透过透明的物体。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提问: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呢?

(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我们有眼睛)在漆黑的屋里我们虽然睁着眼睛为什么也看不见东西呢?

为什么一开灯又看见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有光,光把东西照亮了)

(2)观察:

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镜面及其他物体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分组实验:

利用投影仪灯光、手电筒灯光或把室外阳光反射进室内,研究不同材料、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4)学生汇报结果。

(5)讲述:

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线照亮了这些物体,光又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缘故。

物体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

4、教师总结。

5、课后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学生对小孔成像能解释清楚了。

第2课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精神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镜子。

(2)讲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把学生带到室外。

(1)讲述:

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2)学生实验。

(3)讨论:

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①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②镜子本身会发光吗?

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

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

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③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

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④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

(板书:

反光)

2.指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1)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上写有文字的纸片。

(2)讲述:

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

比一比,两张纸上的亮度是否相同?

(3)讲解:

实验说明,反射光越多,被照射的地方越亮。

(出示额镜图)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额镜,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额镜可以把阳光或灯光反射并集中到一点,从而把耳内或鼻腔内照亮,以便医生检查耳、鼻内的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1)谈话:

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

有铅笔、苹果、玩具吗?

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2)讲解:

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3)分组观察:

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4)汇报观察结果。

(5)讲解:

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三)巩固

(1)讲述: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镜子的作用。

下面请你看一段录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镜子有什么作用?

②镜子里的像与实际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第3课彩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

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

”“彩虹太美了!

”“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

”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

再现彩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

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太阳。

(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

(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2.活动:

做再现彩虹实验。

3.交流:

学生介绍实验结果。

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4.拓展: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

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

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

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演示:

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

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3.出示:

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4.演示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5.学生汇报发现:

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6.归纳: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7.拓展:

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第4课光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光源的发展,电灯是怎样发明的。

2.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并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光的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出示:

任务驱动页的图片,灯火通明的城市。

2.提问

灯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3.目的:

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

光的利用与发展

这个活动是一个搜集资料、进行交流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与发展,知道光(主要是照明)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光的利用与发展是经过了人类漫长岁月的里程,知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发展更多既节能又明亮,既安全又实用,对人类生活有更大贡献的新光源,把我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更迷人。

引申的问题:

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

光的利与弊

怎样才能正确地利用光为人类服务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光的利用,知道光确实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在教材中就列举了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

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生光污染等。

1.引趣:

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灯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2.媒体:

出示课本图片。

3.讨论:

说说图片中人们利用了什么光,重温人类对光利用的历史,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归纳:

光的其他用途和光的重要性。

5.讨论:

光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今天,大家带了许多资料回来,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6.交流:

说说你知道的光的利弊,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7.归纳:

光有利也有弊许多用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它们才能为人类造福。

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

第5课健康饮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2.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学校饭堂一周食谱图片、食品卡片、饺子、包饺子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

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

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

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

饺子里面有什么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所以本课选取了饺子作为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对象。

什么叫素食者?

不吃肉的人叫素食者。

他们的食物主要由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面食和乳制品组成的。

这种饮食如果搭配得当,对健康很有好处。

1.导入

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位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