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329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docx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

开题设计书-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设计书

 

培养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学科领域

研究方向

体育硕士姓名

 

2014年6月26日

论文题目

影响中小学体制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分析

选题来源

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其他□

论文形式

专题研究□调查报告□体育组织(或企业)诊断□案例分析□其他□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应得到重视与关注。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六十多年了,在党正确的领导指导下人民当作家做主,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当前中小学体质与身心健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978年至1980年,我国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与素质、机能等方面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

调查研究表明,多数青少年在柔韧、力量与速度以及心血管系统等机能方面的耐力素质逐年下降,同时超肥胖的中小学生人数上升,特别是城市中的超重、超肥胖人数比乡村的中学人数明显高出很多。

长期任由该问题发展下去,将会对中小学的体质与健康产生造成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与成长,甚至影响国家的未来。

中小学时期不仅是身心健康以及身体各项素质发育的关键时期,还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与民族的未来。

根据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条例中,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与运动可以磨练个人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与品德,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地政府部门与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心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工作,确保中小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各项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体质,为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对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发展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其的心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也逐渐定型,吸收知识快,因此这一年龄层的人群对对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社会至关重要。

现阶段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与体质水平就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关心与努力。

国家教委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的部门自建国以来积极鼓励并有效推动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切实增强自身的体质,制定的制度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劳卫制》以及《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多项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实际应用价值

2.1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也是身体综合素质的竞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体质作为基础保障是难以与他国竞争的。

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其体质健康状况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与质量水平。

因此更应做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减少肥胖、近视等问题的出现十分重要。

青少年的机能或者是素质指标下降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文章研究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因素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进一步突出体育运动是磨练意志、加强爱国意识与培养良好品德的途径之一,对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将来国家人才的培养具奠定基础。

根据以往的资料分析研究可知,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不是很理想,比如:

在身高、胸围或者体重等形态的发育过程中,各个指标的身体机能不一且生长的水平增幅缓慢。

此外部分年龄的中小学生出现负增长现象。

国内的部分专家也将青中小学生的体质归纳为:

动作僵硬、迟缓、不协调或笨重等类型,以此同时随着其体能的下降,中学生的心理也出现了不良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情绪调整的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与受挫能力差;在耐力与力量以及速度方面的体能指标逐年降低、学生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近视、肥胖的人数增多。

;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多数出现高血压、近视或者糖尿病等疾病。

中学生的健康状况问题急需解决,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也给予足够的关注。

因此本文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这一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中小学生长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少、身体的脂肪日益堆积,造成肌肉与脂肪比例失衡,最终导致其的心血管疾病增高,严重时将影响个人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

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各个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其的体质与活力,进一步提高其的身心健康。

2.2、实际应用价值

公民体质的强壮与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民族的进步,同时也是当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国家的青少年质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问题。

因此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问题不仅是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的大事,中小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人才保障,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学着与人事的密切关注。

本文研究主要是以中小学的身体活动行为当作入手点,同时借助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收集的方法,分析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因素展开分析研究。

同时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影响因素以及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等几方面的因素切入,阐述这些影响因素从群体或环境、个体等层面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

此次研究分析证实了中小学生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均会对中小学的体质与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体质能力,同时积极借鉴他国优秀的方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从个体方面、家庭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对策,切实解决好当前影响中小学生体质欠缺的因素。

首先,针对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与解决,按照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规定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生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培养中小学生的毅力、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各个学校与家长应提倡并引导身心健康的第一理念,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成才观、人生观、教育观,重视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学校以及社区可与家庭常沟通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个人、家庭与社会养成良好的教育理念;有效指导中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经一步改善青少年的机能与身体形态,从而切实提高其的机能与体质水平。

通过研究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分析,从而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他们的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与主动性,鼓励肯定他们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从而减少中小学生的超重、超肥胖等现象。

其次,解决好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的因素问题,积极让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与活动,对他们的机能与循环系统发挥着促进作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提高人体的心脏动力,有效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强身体各细胞与组织的活力并显著改善心血管的各项循环。

最后,体育锻炼能够使人保持体重,塑造健美的体形、进一步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锻炼使人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能防治疾病,提高人们的抵抗力,减少受到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困扰,因此解决好影响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问题对学生个人、国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3.1体质和健康概念界定的综述

3.1.1体质定义

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AAHERD)(1958)将“体质”(physicalfitness)解释为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的程度的一种状态。

后来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各种疾病达到重视,体质的定义则被定义为:

“能安全的从事体力活动,并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而20世纪70年代认为体质应该包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体力活动与健康》(1996)将体质定义为有能力完成比较繁重和紧张的日常工作而不出现过度疲劳等健康问题,并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休闲享受活动,并且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以高水平的能力加以应对和解决,认为体质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耐力、人体成分、柔韧性4部分。

日本则认为体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质分为防卫体质和行为性质,分别指抵御外界刺激、维持健康的能力和随着环境的变化,克服因作业、运动所产生的刺激生存下去的能力。

我国对“体质”的引用在1949年之后,其中《实用体质学》和《学校体育大辞典》认为“体质反映人体质量的高低,是人体在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身体因素、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认为体质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如体格、体型、姿态、营养状况以及身体成分;人体生理功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达到工作效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即速度、力量、弹跳、灵敏、协调、柔顿、耐力等素质以及走、跑、跳、投、攀、爬、负重等身体活动能力;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即人体本体感知能力、个性特征、意志品质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即对不利因素和环境变化影响的应激调节能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这是体育届对“体质”的大体定义。

在1982年的泰安会议中我国对体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1.2健康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基本要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是复杂多变的,相互交叉影响的,大致来说有以下三种因素: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环境、营养环境等);生物学基础(遗传、成长发育等);保健服务设施(医疗条件等)。

3.2有关社会生态学研究的综述

社会生态学是社会生态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以人类社会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它由美国社会学家R.帕克和E.伯吉斯于1921年提出,用来指对生活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人类群体的各种该行为的理论研究,也被称为“人类生态学”,即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中的人。

EexeHкOB(1987)提出社会生态学是综合运用生物和社会方法来研究人类以及人类环境的之间关系、作用。

B.C.皮尔茨基把社会生态学看作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M.H马梅多夫认为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是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生态作用,马尔柯维奇(1995)则认为社会生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社会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具有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又有自然科学的唯理性,是探求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共同生存的最佳模式。

国内学者吸收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态学。

丁鸿富、虞富洋、陈平(1987)认为社会生态学以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演化机制为研究重点,同样认为是研究个体的人与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马世骏(1991)强调城市生态研究,认为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全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严重,而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有效地结合自然、人类、社会,因此当代的社会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进行城乡生态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如马世俊(1991、马传栋(1998)、叶俊(1999)等都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讨论研究。

但是社会生态学的理论众多,如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如教育方面。

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于西方。

英国学者阿什比(1966)首先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开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

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1976)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这时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大多是研究教育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直到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在《学校生态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也应该研究教育资源的分布以及个体对教育资源分布的反应,开辟了研究的新思路。

美国古德莱德(1987)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提出“文化生态系统”。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陈敏豪(1988)开始从人类生态学角度讨论现代教育问题。

吴鼎福(1988)从教育的生态环境、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出发,研究教育问题。

吴鼎福和诸文蔚(1990)在《教育生态学》中系统讨论了教育的生态环境、生态结构、生态功能、生态基本原理、生态基本规律、行为生态、生态演替和演化、生态的检测与评估等问题。

方然主编的《教育生态论纲》(1998)主张建立“符合自然生态综合发展科学原则的教育生态系统”和“符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现代模式的教育生态科学”。

范国睿(2000)从文化、人口、资源、学校、环境与课堂等几个方面对学校、教育和个人之间的相关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并认为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

贺祖斌(2005)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论,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生态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

吴林富(2006)对教育生态学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

社会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大多数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对社会生态学以及延伸到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构建上,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对实际案例和社会现象的分析还相对比较缺乏。

3.3有关述运用社会生态学进行体育研究的综述

目前运用社会生态学理论进行体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

伊向仁(2007)根据美国社区健身活动的研究,详细了阐述社会生态模式下人际之间和社区层次干预目标及相关检浏指标。

曾永忠和赵苏喆(2008)通过社会生态学模型的行为学理论研究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将社会生态学的方法应用到身体锻炼领域的行为研究理论上有助于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转变。

李伟光(2011)从社会生态学视阈下研究厦门市老年人的体育情况,通过对厦门市老年体育公共政策领域、家庭与社区领域、学术研究领域、健康保健服务领域、宣传和营销领域及综合领域的综合分析,运用社会生态学理论中的“阿里氏原理”、“限制因子定律”、“花盆效应”、“边缘效应”、“生态位理论”、“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理”对厦门市老年体育进行研究分析。

苏传令(2012)通过社会生态学模型介绍锻炼心理学理论,并通过这些理论探索研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参与的因素,同时为国内对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提供新理论新模式。

胡国鹏,王振(2012)以当前高校教师健康和学生体质水平呈下降的体质健康状态为出发点,以行为学和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型为分析视角,探讨影响高校师生健康的生态学因素。

郭献中(2012)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高校大学生喜爱体育课程,但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以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理论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戈莎(2012)通过研究证实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等生态因素对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该文章通过国外先进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现状,建立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生态学模型,模型涉及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以及政策层面等,该文章从宏观的角度为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并为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王淑康(2012)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分析一般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经济状况等)、个体健康知识、社会支持、环境条件、健康状况、慢病条件、心理状态等多个因素对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的作用,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LeastSquares,PLS)路径模型分析方法确定老年人RPA的社会生态学影响因子及各因子之间的路径关系,以期为RPA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4.1研究方法

4.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网、XX文库等实体和网络途径,查阅与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研读社会生态学相关书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国内外的相关作品成果,为论文的写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文献基础知识。

4.1.2问卷调查法

本文首先通过资料和文献调查大体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体质和健康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些情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完成最终确认的结果。

本文所设计的问卷均来自国外的社会生态学方面的成熟量表,并结合我国的体育教育和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合理的增删修正,最终确定正式的问卷,以保证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

本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是本市15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共27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主要为4、5、6年级)900名,初中学生900名,高中生900名,各年级分别是300名,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1:

1。

4.1.3个别访谈法

根据文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走访个别的体育教师、家长、学生,切实了解到实际的情况,包括对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的看法,目前有何问题,希望如何提高体质以及如何改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提高体质健康等问题进行深入地访谈,掌握切实的信息。

4.1.4数据统计分析法

通过调查收集掌握相关的实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输出基本结果,以供论文进行写作分析时使用。

4.2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研究分析中小学体质和健康状况,借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研究途径,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社会生态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中小学体质和健康状况的社会生态学因素,并从这些角度提出对策和措施,以期能够对提高中小学体质和身体健康水平提出些许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出有效的贡献,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事业。

五、主要研究内容

1绪论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体质与健康的定义及研究

1.3.2社会生态学研究

2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检索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个别访谈法

2.2.4数据统计分析法

2.3研究步骤

3中小学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3.1青少年体质与身体健康情况分析

3.1.1整体普遍情况

3.1.2存在的问题

3.2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研究

4运用社会生态学原理分析研究中小学出现体质与健康问题的原因

4.1学生个体因素

4.2学校环境因素

4.3社会环境因素

4.4家庭环境因素

5从社会生态学角度就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质与健康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5.1个体认知方面

5.2学校制度方面

5.3社会文化方面

5.4家庭教育方面

5.5国家政策方面

6总结

六、研究计划

(1)2014.04-2014.07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联系导师,确定论文题目,准备论文开题。

(2)2014.07-2014.08初步设计问卷,并与导师沟通相关问卷细节问题,确定问卷

(3)2014.08-2014.09针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

(4)2014.09-2014.12问卷信息梳理,并着手设计论文初稿

(5)2015.01-2015.02论文预答辩

(6)2015.02-2015.05论文修改并定稿

(7)2015.05-2015.06论文正式答辩

七、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问卷发放过程中有可能会遭到拒绝填写问卷

(尽可能多的联系以诚相待,并说明意图)

(2)数据的信息量较大,在梳理工作上较为繁琐

(在梳理工作时尽量做到仔细,反复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八、主要参考文献

[1]邱远.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苏传令.社会生态学模型与青少年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2,

(2).

[3]慈玉鹏.德鲁克的“社会生态学”[J].新远见,2012,(4).

[4]张惠娜.社会生态学视域中的社会—自然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

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5).

[6]王淑康.城市社区老年人规律体育活动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探索及健康干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

[7]李伟光.社会生态学视阈下的厦门市老年体育研究[D].集美大学,2011.

[8]古城,李继业.苏州:

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意义[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06-08(002).

[9]SamuelM.Scheiner,MichaelR.Willig.Ageneraltheoryofecology[J].TheoreticalEcology.2008

(1).

[10]BolundP,HunhammarS.AnalysisEcosystemservicesinurbanareas.EcologicalEconomics.1999.

[11]CadenassoML,PickettSTA,WeathersKC,JonesCG.Aframeworkforatheoryofecologicalboundaries.Bioscience.2003.

[12]McLeroy,K.R.,Bibeau,D.,Steckler,A.,&Glanz,K.(1988).Anecolpgicalperspectiveonhealthpromotionprograms.HealthEducationQuarterly,15:

351—377.

[13]STOKOLS,D,ALLEN,J,BELLINGHAM,R.L.TheSocialEcologyofHealthPromotion:

ImplicationsforResearchandPractice.AmericanJournalofHealthPromotion.1996.

[14]LAKER,A.TheSociologyof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2002.

[15]方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

(1).

[16]洪茯园.上海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

[17]李小英,燕子.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6).

[18]司琦.锻炼心理学[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9]曾永忠,赵苏喆.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社会生态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福建体育科技,2008,(01).

[20]胡国鹏,王振.高校师生健康的生态学模型分析与“大健康”促进[J].体育科学研究,2012,(3).

[21]马思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2]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3]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

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