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96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

积计算的方法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

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动作操作、实际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

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寻“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

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

面积。

2.难点:

(1)能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基本训练内容:

内容

课时数

1.比较图形的面积

1

2.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

3.动手做

1

4.探索活动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5.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2

6.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1

7.练习二整理与复习

2

 

五、教学具准备:

尺子、三角板、方格纸等。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难点:

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具准备:

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问:

1、你都认识哪些图形?

2、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

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一)实物投影呈现课本插图。

1.提出问题:

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全班交流讨论。

(1).说一说: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2).看一看:

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3.提问:

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5.归纳比较的方法: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三、巩固练习

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根据自已的理解在方格纸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

米都可以。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作业设计:

1、练一练第3、4题。

2、《同步练》的相关内容。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

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

简单的方法计算出面积。

教具准备:

方格稿纸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18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实物投影呈现情境图。

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

2.引导问题:

观察左图,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3.揭示课题。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米。

1.提问:

(1)这块地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

全班交流、讨论、反馈结果:

方法一:

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

图形面积。

方法二:

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

方法三:

数格子。

2.小结:

从刚才探索计算地毯上蓝色部分面积的过程中,你学会

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9“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五、作业

1.课内作业:

求下面各图中红色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与同学交流。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

 

 

2.课外作业:

《同步练》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子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化整为零

               

作业设计:

《同步练》中的相关练习。

 

课题:

动手做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策略分割图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板、三角尺、剪刀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19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

还见过什

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

说得很好!

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

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

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

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

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

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

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

那我们就

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

动手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一名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同学们是怎样想

的,为什么这样剪?

5、教师:

同学们好聪明!

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

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

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谁来说

说你的理由。

(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

词)

(3)教师小结:

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

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

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

念。

2、出示三角形

(1)教师:

这是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看了这个

三角形你想说点什么?

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

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尝试练习。

①教师: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

我用直尺画很难画垂直……

③师生交流得出:

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

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师:

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师:

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你周围的

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

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

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

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

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或同学吗?

(五)作业

课本22页练一练第4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高(垂直线段)

梯形     

               

作业设计:

(1)画出右边三角形给定

底边上的高,再量一量它的

长度。

(2)画出右边各图形给定

底边上的高。

课题:

探索活动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

够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在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

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

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系?

经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难点:

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

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教具、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0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学过面积吗?

那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摸一摸手中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怎样才能得到长和宽呢?

(量一量)

3、出示平行四边形,你们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你们会求吗?

(板书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和什么有关?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6个平行四边形,(1—6号平行四边形的

底都是15厘米,它们的邻边都是10厘米,但高不同,1号最宽,

6号最扁)试着求一求它们的面积,一定要写出计算的过程和

结果。

汇报:

(1)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相等。

再次观察6个平行四边形,到底它们的面积相等不相等?

各自

说说理由。

学情预设:

(1)认为面积相等的同学:

6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都是相等的,

邻边长度的乘积也相等,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此时教师可拿出

1个长方形,长15厘米,宽10厘米,把它与平行四边形比较,你

们觉得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2)认为面积不相等的同学:

选1号和6号比,底边相等,

高在哪?

用手一折——高不相等。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极端平行

四边形面积不相等,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不等于邻边长度的乘积。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要怎么求呢?

请你们从6个平

行四边形中自己任选1个,求一求它的面积。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折、剪、拼,进一步感知。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

只有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

长方形。

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

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

3.归纳总结公式

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互相讨论,汇

报讨论结果。

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板书S=a×h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

成“S=a·h或“S=ah”。

(3)提问:

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4“试一试”。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10

平方米。

( )

(2)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3)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S =  a  ×   h

               S =  a h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第一、二题。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练习课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2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S =  a  ×   h)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底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3.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公顷=()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6平方米=()平方分米

0.5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指导练习

1、一块底边长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面要贴瓷砖,每

平方米需要贴6块瓷砖,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

2、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

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

3、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8分米,另一个底是6分米,这个

底上的高是4分米,求8分米的底所对应的高是多少?

(图略)

4、有甲、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乙平行四边形的底

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

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

三、巩固练习

1.测量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

它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

(单位:

㎝)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S =  a  ×   h

               

作业设计:

1、课本P24第3、4题。

2、同步练习第三题。

课题: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三角形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或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5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

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

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

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

面积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

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

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S=ah÷2。

(板书)

2.即时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

,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课内作业:

P26试一试。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作业设计:

1.书上2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2.同步练第一、三题。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的练习课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6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2.8米,高是1.5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

右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为什么?

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

角形吗?

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

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

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

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

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

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

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

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平方厘米。

3.练习:

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

估算一下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

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

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

400×60÷2=12000(平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P26第2题。

(分组完成)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五、作业

课内作业:

P26第1,3、4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作业设计:

1、同步练的第二、四题与拓展提升题。

课题:

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

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20根同样的铅笔

和渠道模型。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8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计算右面图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要“除以2”?

3.指出右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梯形转化成

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

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

你能用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

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拼拼看,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交流、汇报,最后教师总结三种拼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方法,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一半。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所以: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板书)

3.想一想:

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点拨: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

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4.用字母表示公式。

引导学生知道: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

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可以表示为:

S=(a+b)h÷2(板书)

5.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为什么要“除以2”?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堤坝的横截面如右图,

它的面积是多少?

2.计算下边梯形的面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

积公式?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作业设计:

P30第1、2、3、4题。

课题:

练习二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等。

教学日期:

2012年9月29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各图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课堂活动

完成课本P29页练习二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情况。

2.利用学具尝试剪一剪、拼一拼。

3.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29页第1题。

重点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为什

么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