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肿物.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247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腔肿物.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鼻腔肿物.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鼻腔肿物.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鼻腔肿物.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鼻腔肿物.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鼻腔肿物.pptx

《鼻腔肿物.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腔肿物.ppt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鼻腔肿物.pptx

患者女性岁汉患者女性岁汉:

鼻腔鼻腔由鼻中隔、鼻道和外侧壁构成。

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腭骨和四边形软骨形成。

鼻腔外侧壁由阶梯状排列的鼻甲,由下向上递次缩小1/3。

鼻腔肿瘤非常少见,鼻腔、鼻窦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3%,其中仅15%30%发生在鼻腔。

恶性病变良性病变:

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感染等上皮来源非上皮来源:

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等上皮源性:

鳞癌、腺癌黏膜小涎腺源性:

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鼻及鼻窦息肉常见病,多双侧发病,可单独发生,也可鼻腔和鼻窦同时发生。

病因倾向于变态反应和鼻粘膜慢性炎症。

炎症长期刺激使鼻粘膜发生水肿和肥厚形成息肉。

部位筛窦和上颌窦多见。

临床症状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鼻窦炎症状。

息肉堵塞咽鼓管咽口时有耳鸣和听力障碍。

影像学表现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有蒂为典型表现。

粘膜增厚。

增强扫描线样强化,代表包绕鼻息肉的粘膜。

息肉充满窦腔时,窦壁呈膨胀性改变,偶见骨质吸收或硬化。

双侧鼻息肉累及鼻道内翻性乳头状瘤常见的良性肿瘤,男性多见。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和溢泪等。

病理属良性,常复发,可侵犯骨质。

分为外生型和内翻型,后者多见。

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上皮团块向水肿和基质内倒生。

影像学表现:

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有轻度强化。

骨质吸收和破坏。

恶变时,骨质破坏更明显。

左侧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横断面扫描,左侧鼻腔中后部长柱状肿物,大小为2.0cm4.5cm,边缘规则,密度大致均匀右侧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恶变A.横断面扫描,右侧鼻腔肿物,大小约5.0cm7.0cm,肿物自鼻腔最前部至后鼻孔,密度不均匀,呈中等强化,肿物形态不规则,侵犯上颌窦、筛窦;B.冠状面扫描,肿物破坏眶内侧壁、颅底骨质,侵入眶内及颅内血管瘤1.多起源于粘膜,生长缓慢,膨胀性。

2.临床表现单侧进行性鼻阻塞、反复鼻出血。

3.CT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

静脉石有定性意义。

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受压、吸收。

4.MRI软组织肿块显著增强。

骨瘤额筛交界区,以额窦发病多见。

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病理分三型:

密质骨性、松质骨型及混合型影像表现:

鼻腔和鼻窦内见边缘清楚的骨密度肿块为直接征象。

CT检查的目的是观察骨瘤范围及继发改变。

鼻窦霉菌病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等。

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患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临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侵袭性者常有面颊肿胀、结膜充血和眼肌麻痹等症状,与恶性肿瘤相似。

上颌窦多见。

影像表现:

CT鼻窦内结节、息肉样改变,密度高,部分有强化。

半数可见点样及斑块样钙化为本病的特征。

钙化多位于上颌窦口,真菌致坏死物内有钙铁盐沉积。

骨质硬化和骨质破坏。

恶性肿瘤:

上皮源性鳞癌l鼻腔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l好发于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为鼻中隔黏膜与皮肤交界区。

l影像表现:

鼻腔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常较明显、很少有骨质残留。

呈软组织密度,界限欠清。

表现为中等及较高信号,较大肿瘤常因坏死与出血而信号不均。

多为中度至明显强化。

鼻腔低分化鳞癌。

)鼻腔冠状面平扫示右侧鼻腔软组织肿块(箭),鼻中隔上中段、右侧钩突、右侧中鼻甲及部分下鼻甲、右侧眼眶内壁骨质破坏;)横轴面增强扫描示右侧鼻腔肿块中度欠均匀强化(箭),值增加。

腺样囊性癌最常见于于腭部,向上侵犯鼻腔,累及鼻腔者约为。

临床上病程较长,可达年之久,临床表现为鼻腔肿块与疼痛、麻木、鼻阻塞等。

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为低或高信号,可能与肿瘤内部坏死、细胞密集程度等有关鼻腔腺样囊性癌。

)横轴面平扫示右侧鼻腔软组织密度肿块(箭),向后累及鼻咽腔,右侧上颌窦内壁受压变形;)横轴面示肿块呈近似肌肉的均匀信号(箭);)横轴面示右侧鼻腔肿呈不均匀高信号(箭);)冠状面增强示右侧鼻腔肿块明显及不均匀强化(箭)。

恶性肿瘤:

非上皮源性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l临床少见,属结外型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l发年龄是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l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鼻塞,部分患者有鼻涕带血。

l早期病变多局限于一侧鼻腔,常原发于下鼻甲,进展侵犯。

lCT检查其表现没有特异性,表现为鼻腔肿物,易发生于鼻腔前部和中线区,骨质破坏、一般范围都较小,多数为虫蛀样骨质吸收破坏,而且相应部位肿瘤的范围要远远大于骨质破坏范围。

肿瘤组织容易坏死是鼻腔NHL的临床特征。

如具上述征象伴发热症状,应高度警惕鼻腔NHL。

嗅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于鼻腔顶部的嗅上皮,属于神经嵴细胞肿瘤。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10-20岁和50-60岁为发病高峰。

鼻阻塞和鼻出血、嗅觉消失、头痛、侵犯眼眶、肿瘤易出血,有向粘膜和颅内扩散倾向。

影像表现:

嗅神经分布区软组织肿块肿,多位于鼻腔顶部,易穿过筛板侵入颅内、形成腰状或哑铃状,也可累及上颌窦。

及为中等信号,上也可为较高信号、但信号强度低于鼻腔癌。

增强扫描肿瘤较明显及不均匀强化。

右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MRI平扫示右侧鼻腔内病灶累及右前颅窝,信号不均匀。

a)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箭);b)T1WI示病灶呈低信号(箭);c)增强扫示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还可见多条状及小片状T1WI更低信号影,呈“蘑菇”状(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