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应用实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0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应用实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PLC应用实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PLC应用实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PLC应用实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PLC应用实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LC应用实训.docx

《PLC应用实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应用实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LC应用实训.docx

PLC应用实训

实训1FPWIN-GR系统及TVT-90学习机的使用

1.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FPWIN-GR系统及TVT—90C学习机的使用,为今后程序编辑及调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实训器材

个人计算机及TVT—90C学习机。

3.预习内容

第7章FPWIN-GR编程软件的应用、第8章第8.1节。

4.实训内容

1)启动FPWIN-GR软件

在Windows环境下从“程序”中找到“NAiSControl”→“FPWINGR”点击即可打开FPWINGR软件。

然后按第7章第7.3节的操作指导创建一个新文件。

2)程序输入练习

⑴调整光标位置输入如图8-5所示梯形图。

⑵将梯形图进行程序转换后存入“我的文档”图8-5的文件名为“练习1”。

⑶关闭所有窗口。

 

 

⑷打开原有文件“练习1”并将其修理改成图8-6,存入“我的文档”文件名为“练习2”。

⑸将练习1、练习2转换成指令表并抄录下来。

操作步骤:

点击“视图”选中“布尔非梯形图编辑”。

1)连机运行调试程序

⑴将学习机数字输入/输出端子板分别接DC24V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要接反。

确认无误后打开学习机电源开关。

⑵PLC在线连接并清除PLC内部原有程序。

⑶将练习1传入PLC。

⑷调试运行并监控程序运行情况,注意观察工具栏、注释显示栏、程序区、状态栏的内容变化并记录。

⑸运行练习2,重复⑵、⑶、⑷的操作。

2)I/O注释输入练习将练习2加注释如图8-7所示

 

实训2基本指令实训

1.实训目的

1)掌握基本指令功能,为今后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进一步熟悉FPMINGR系统及TVT-90C学习机的使用。

2.预习要求

读懂实训内容1)、2)、3)所给梯形图,写出指令表并分析其运行情况。

3.实训内容

1)输入下列梯形图,检查无误后,由布尔非梯形图获得指令表填入梯形图右侧。

运行该程序,观察运行情况,根据输入信号时序图画出输出信号时序图。

①梯形图②指令表

③时序图④文字描述程序运行情况

X0

X1

Y0

Y1

2)输入下列梯形图,检查无误后,由布尔非梯形图获得指令表填入梯形图右侧。

运行该程序,观察运行情况,画出时序图。

①梯形图②指令表

③时序图④文字描述程序运行情况

X0

X1

X3

Y0

Y1

 

3)输入下列梯形图,检查无误后,由布尔非梯形图获得指令表填入梯形图右侧。

运行该程序,观察运行情况,画出时序图。

①梯形图②指令表

 

③时序图④文字描述程序运行情况

X0

X1

Y0

 

实训3用拨码器改变定时器设定值

1.实训目的

学会拨码器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利用外部设备改变PLC程序设定参数的方法。

加深对高级指令F81的理解。

2.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高级指令一览表,课前读懂本实训所给梯形图,理解其工作原理。

3.实训内容

改变拨码器的数值使WX0具有不同的数据内容,再采用F81(BIN)4位BCD码转换为16位二进制数据指令,将WX0中的内容(BCD)转换为16位二进制数据存放在SV0中,从而达到改变定时器T0的定时值的目的。

当X4接通时Y0接通,经过T0的设定时间,T0有输出,其常闭触点T0打开,输出继电器Y0断开。

实训用梯形图如图8-8所示。

图1-8用拨码器改变定时器设置值梯形图

按梯形图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传入PLC运行该程序,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拨码器数值同时监控WX0、SV0中的内容变化及输出继电器Y0的运行情况。

(2)若不操作拨码器而是对X3~X0进行操作程序运行情况与“1”的运行情况是否相同。

若不同请说明原因。

(3)梯形图中若去掉X4信号后的微分指令DF,程序运行情况与“1”相同吗?

会出现什么问题?

请说明原因。

(4)用所学过的其它指令编写一个可利用外部输入设备改变定时器(或计数器)设置值的梯形图并上机运行。

实训4顺序循环执行电路

1.实训目的

加深对所学指令的理解。

2.预习要求

课前读懂本实训内容,理解梯形图工作原理。

3.实训内容

利用CMP(F60)指令监视定时器的当前值,构成顺序循环执行电路。

梯形图如图8-9所示。

图1-9实训4梯形图

按梯形图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

(1)用时序图描述该梯形图的工作原理。

(2)说明图中R900A触点的动作原理,通过本程序的运行你对特殊继电器R900A~R900C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3)梯形图中触点T10/在控制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若在程序中删除T10/该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何?

(4)能用其它指令编写一个完成同样功能的梯形图吗?

试设计梯形图并上机运行。

 

实训5数据移位指令及计数器指令应用

1.实训目的

1)进一步理解所学指令的功能、特殊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2)学会按照工艺要求编写简单的梯形图程序。

2.预习要求

课前读懂本实训内容,理解已知梯形图的工作原理并编写实训内容所要求的梯形图。

3.实训内容

1)完善第4章4.2节例题4-29的内容要求,回答题目中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2)用移位指令(SR)和高级指令F0(MV)使输出继电器Y0~YA以秒速从左至右依次点亮,而后再从左至右依次熄灭,如此反复循环运行。

3)用左/右移位寄存器指令F119(LRSR),使Y0~YA以每个灯亮0.5s的速度自左向右依次移动,到达最右端再自右向左返回。

如此反复。

要求:

X0=ON时移位开始;X0=OFF时复位清零。

4)根据日常所见,用已学的各种指令编制出各种广告及节日彩灯循环显示的程序,并观察运行效果。

5)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一只按钮控制一台设备的起动、停止。

试用计数器逻辑设计梯形图完成上述功能,要求具有掉电非保护功能。

为便于学生在实训中收到良好效果,给出实训内容2)的参考梯形图如图8-10所示。

X0为控制信号,X0=ON,Y0~YA有输出;X0=OFF,Y0~YA无输出。

实训6子程序调用指令应用

1.实训目的

理解指令功能学会指令应用。

2.实训内容

1)分析运行梯形图8-11,理解指令功能。

2)运行梯形图8-12,X0=ON时调用子程序0,观察Y0有输出吗?

说明原因。

3)运行梯形图8-13,X0=ON时调用子程序0,3s后Y2=ON。

X0闭合5s后断开,观察Y2也断开吗?

说明原因。

 

 

 

4)用调用子程序指令实现下列控制要求

X0=ON时输出继电器Y0~Y7以秒速从左至右依次点亮,而后再从左至右依次熄灭,如此反复循环运行。

X1=ON开始;X1=OFF停止。

X0=OFF时,Y0~Y7以每个灯亮0.5s的速度自左向右依次移动,到达最右端再自右向左返回。

如此反复。

X2=ON开始;X2=OFF停止。

实训7索引寄存器IX、IY的应用

1.实训目的

理解索引寄存器的应用。

2.预习内容

第3章,第3.3节中对表3-3说明8的内容。

3.实训内容

1)利用索引寄存器对地址进行修正

这一功能类似于计算机的变址功能。

当索引寄存器IX、IY与WX、WY、WR、DT、SV、EV连在一起编程时其寄存器的地址发生移动,移动量为索引寄存器IX、IY中的数值。

使用时要注意修正过的寄存器地址不要超出有效范围。

运行并监控如图8-14所示的梯形图。

①PLC投入运行后,设置WX0=1111,在X10未接通且监控IX=0的情况下分别接通X11、X12、X13、X14、X15。

每接通一个信号监控并记录下WR0、WR1、WR2、WR3及输出WY0内的数据变化。

②将X10接通监控IX内的数值并重复①的操作。

③比较上述两次运行记录总结IX对地址的修正作用。

 

2)利用索引寄存器对常数进行修正

当索引寄存器与常数(K、H)连在一起编程时,索引寄存器的数值被加到原常数(K或H)上。

调试并运行监控如图8-15所示的梯形图。

 

图1-15

 

实训8程序设计训练

1.实训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大部分设计型作业都需要上机调试才能最终完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安排本次实训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2.预习要求

对实训内容(前续课程作业)进行整理,以便有效利用课上时间。

3.实训内容

第4章习题:

30、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综合应用实训

本节实训内容是对所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本节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对实际控制问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以便今后更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实训1电机控制试验

控制要求1:

1.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SB1,电动机Y接运行,即KMY接通。

2s后KMY断开KM△接通,电动机△接运行。

即完成了Y/△换接启动。

按下停止按钮SB2电动机停止运行。

2.I/O分配

输入输出

SB1-X0KMY—Y0

SB2—X1KM△-Y1

   KM-Y2        

3.参考梯形图如图8-16所示。

4.分析梯形图画出时序图并调试运行。

              

控制要求2:

用一个按钮SB控制电动机Y/△换接启动/停止系统,即电机停止情况下按SB,电动机Y/△换接启动。

第二次按SB电动机停止运行。

第三次按SB电动机再启动......。

实训2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水塔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8-17所示,按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并上机调试运行。

控制要求1:

1.当水塔水位低于低水位界(S4为ON表示)时,电磁阀Y打开,于是进水(S4为OFF表示水位高于水池低水位界)当水池内的水高于水池高水位界(S3为ON表示),电磁阀Y关闭。

当S4为OFF,且水塔水位低于水塔低水位界即S2为ON时,电机M运转开始抽水。

当水塔内的水至高水位界即S1为ON时,电机M停止。

编写梯形图并上机调试运行。

2.I/O分配

输入输出

S1—X1S2-X2电磁阀Y-Y1

S3-X3S4—X4电动机M—Y2

报警响应按键—X5报警灯—Y3

报警复位按键—X6报警蜂鸣器—Y4

 

3.提示

本实训在调试时,要注意水位传感器的

手工模拟操作要与实际工作情况相吻合。

则程序无法按所设计的工艺要求运行。

例如:

图8-17水塔控制示意图

X4=ON时Y1=ON,即水池中的水低于低水

位传感器S4时,电磁阀Y打开向水池注水。

过一小段时间就应该人为的使X4=OFF。

因为,实际情况是新注入的水已经没过S4,所以X4=OFF。

X3=ON,Y1=OFF。

参考梯形图见图8-18。

控制要求2:

在控制要求1的基础上增设报警装置。

当S4为ON时,阀门Y打开进水,当进水2s后S4还不为OFF表明进水阀门有故障水池内并未进水。

此时,报警灯闪烁、蜂鸣器鸣叫并自动关闭阀门Y。

报警响应后报警灯常亮,蜂鸣器停止鸣叫。

报警复位后报警灯熄灭。

 

实训3天塔之光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实训板如图8-19所示,按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并上机调试运行。

控制要求1:

隔灯闪烁

L3、L5、L7、L9亮1s后灭,接着L2、L4、L6、L8亮,1s后灭,再接着L3、L5、L7、L9亮1s,如此循环,参考梯形图如图8-20所示。

I/O分配

 

图1-19  

控制要求2:

隔两灯闪烁

L1、L4、L7亮1s后灭,L3、L6亮1s后灭,L1、L2、L9亮1s后灭,L5、L8亮1s灭,L1、L4、L7亮1s灭。

如此循环。

控制要求3:

放射状闪烁

L1亮1s灭,L2、L3、L4、L5亮1s灭,L6、L7、L8、L9亮1s灭,L1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