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87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docx

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50页

目录

1总论1

1.1项目名称1

1.2项目实施单位1

1.3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1

1.4项目背景1

1.5评价由来2

1.6环境保护目标2

1.7环境敏感目标2

1.8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3

1.9评价重点4

1.10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4

1.11评价标准5

2试验区规划简介6

2.1试验区性质6

2.2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6

2.3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6

2.4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6

2.5试验区功能规划6

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7

预留织造印染企业7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8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8

3.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8

3.3声环境现状评价8

3.4土壤环境现状评价8

3.5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8

4规划方案分析9

4.1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9

4.2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9

4.3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0

4.4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12

5工业区污染源分析13

5.1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13

5.2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13

6环境空气影响评价15

6.1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15

6.2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16

7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性分析17

7.1预测目的17

7.2预测因子17

7.3预测模式17

7.4污水排放情况17

7.5预测结果17

8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19

8.1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19

8.2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19

8.3航运噪声影响分析20

9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21

9.1固体废物产生量21

9.2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21

9.3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21

9.4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22

10总量控制24

10.1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24

10.2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25

10.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26

11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27

11.1自然生态环境现状27

11.2区域水土流失评价27

11.3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27

12社会经济影响评价29

12.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29

12.2提高社会经济效益29

12.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30

12.4经济影响评价30

13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32

13.1主要事故源分析32

13.2事故发生影响分析32

13.3风险防范措施32

14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34

14.1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34

14.2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8

15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43

15.1环境管理原则43

15.2环境管理目标44

15.3试验区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能44

15.4环境管理内容44

15.5环境监测计划46

16环评结论47

1总论

1.1项目名称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1.2项目实施单位

吴江市桃源镇人民政府

1.3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

建设地点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铜锣社区西南部(铜锣严慕村),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40亩(0.56km2),区域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项目选址地在当地的位置。

1.4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吴江市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有相当份额,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1.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5%。

目前,吴江市已变成一座极具经济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来人口的急剧膨胀,必将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特别是吴江市盛泽镇,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吴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

尽管吴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盛泽镇的水环境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削减工业污染源、搬迁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从产业结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

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1.22号)要求,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发改环资〔2005〕2199号),要求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并要求抓紧组织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实施方案。

为规范各试点单位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2005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又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的通知。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盛泽地区印染企业搬迁进程,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水质,2005年12月27日,吴江市人民政府吴政发[2005]210号文向江苏省环保厅申请在桃源镇设立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并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争取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

1.5评价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区域开发建设前期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区域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建设方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6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地区水、气、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划分见表1-1。

表1-1水、气、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

环境要素

功能

质量目标

环境空气

二类区

二级(GB3095-96)

地表水(大德港)

工业、农业用水

类(GB3838-2002)

声环境

3类

3类(GB3096-93)

1.7环境敏感目标

评价区内没有特殊需要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2。

表1-2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方位

距离(m)

规模(人)

保护要求

(环境功能)

大气

试验区附近严慕村

E

毗邻

约26户

二类区

大德村

NW

1000

约60户

二类区

铜锣社区

NE

1600

约200户

二类区

水体

大德塘

N

毗邻

工农业用水

噪声

试验区企业厂界外1m

3类

根据试验区的性质,试验区内企业运行时主要排放生产废气、生产废水、工业固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可能会对敏感目标有所影响。

1.8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营运期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项目的排污、交通运输及试验区内生活活动的排污。

(1)水污染源及污染因子

Ø根据规划主要引进行业为印染和化工,印染行业排放的工艺废水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色度、NH3-N、TN、TP。

Ø设备维护及保养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油类、SS等。

Ø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

Ø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

(2)大气污染源及污染因子

Ø试验区内建设自备热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和烟尘。

印染行业基本没有工艺废气产生。

Ø试验区内污水厂产生恶臭类气体,主要是H2S、NH3等;

Ø道路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

(3)噪声污染源

Ø机械设备噪声:

各类生产设备运转噪声以及基础设施中的水泵、风机、空调等引起的机械噪声;

Ø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

(4)固体废物

Ø工业垃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及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废弃边角料、废弃工具零件、废包装材料、废次品等,其中可能存在部分危险废物;

Ø污水厂污泥;

Ø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废纸和其它生活废弃物;

Ø各类除尘器捕集的烟、粉尘;

(5)其他关联影响

Ø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流动人口增加,项目地区人口在年龄、性别、文化结构方面的改变;

Ø区域开发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生活习惯的影响。

Ø对城市景观、区域风景区和旅游经济的影响;

Ø对项目地区现有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

Ø对开发区繁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Ø对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能力的影响。

1.8.1评价因子

根据上述对污染因子的识别,筛选出评价因子见表1-3。

表1-3评价因子

评价要素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地表水环境

pH、CODcr、BOD5.色度、NH3-N、挥发酚、TP

CODcr、NH3-N

地下水环境

高锰酸盐指数、色度、挥发酚、pH、氨氮

-

环境空气

SO2.PM10.NO2.H2S、NH3

SO2.PM10.NO2

声环境

Leq(A)

Leq(A)

土壤

Ni、Cu、Cr、Pb、Zn、Cd、As、Hg

-

固废

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生态环境

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绿化率

绿化率

环境景观

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

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

社会环境

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等

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等

1.9评价重点

Ø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试验区及附近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根据当地的环境现状和预测开发活动污染排放情况制定大气和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求;

Ø对试验区开发规划进行评价,从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环境现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限制因素以及改进意见;

Ø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1.10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1.10.1评价范围

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1-4。

表1-4各评价要素评价范围

评价要素

评价范围

生态

试验区内

空气

以试验区热电厂排气筒为中心,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轴的边长为6km的矩形区域

地表水

试验区四周的的河流:

沈公桥河、白寺港、紫荇塘、大德塘;污水排放的河流郑产桥港(后塘港)及相连的大德港(试验区下游)

声环境

规划区域内

固体废物

规划区域内部,并追溯到最终处置场所

1.11评价标准

1.11.1环境质量标准

Ø《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

Ø《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Ø《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值,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执行4类标准。

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

Ø《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类标准。

1.11.2污染物排放标准

Ø《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中二级标准,试验区内计划建设的热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燃煤锅炉第3时段排放标准;试验区污水厂H2S和NH3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Ø《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Ø《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

类标准。

 

2试验区规划简介

2.1试验区性质

新开发的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小区。

2.2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施目标:

通过试验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大力削减“产业项目”污染物排放,通过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在印染企业贯彻全过程控制和循环经济的思想,广泛推行中水回用等先进生产技术,鼓励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强调全过程控制和源头削减,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扩大循环经济的外延,将可用废弃物资源化,如推广中水回用、粉煤灰制砌或水泥等,试验区内印染企业回用水比例从吴江当地不足10%的水平上提高到35%以上。

主要任务:

(1)首期拟将盛泽镇2家企业迁入桃源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入区后两厂通过采用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排污总量限制在10000m3/d。

(2)以后逐步从盛泽镇再搬迁2~4家印染企业。

2.3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

预计首期项目总投资达73804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2006年~2008年)。

首期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7.52亿元以上,可以净增税收0.86亿元以上,印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4000m3/d,可解决1400余人就业。

试验区最终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13.72亿元以上,净增税收1.76亿元以上,印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10000m3/d,可解决3000余人就业。

2.4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

基地现状多为已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田、林地和河道,地势平坦,区内仅有少数村镇民宅位于沈公桥河沿岸。

经现场踏勘考察,基地内河道均为小河沟,与外界的大河不相连,见附图5试验区地块原始地形图。

2.5试验区功能规划

试验区按功能划分为产业用地、配套用地和道路、河道、绿化等基础设施用地,各功能区用地详见表2-1。

表2-1各功能区规划用地

序号

类别

面积(亩)

百分比(%)

1

产业用地

509

65.5

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

200

预留织造印染企业

309

2

配套用地

226

23.5

热电厂

108

污水处理厂

90

工业水厂

20

自来水厂

8

3

基础设施用地

105

10.9

道路

36

河道

24

绿化

40

其它用地(防汛排涝站等)

5

总规划用地

840

.0

2.5.1配套项目规划

“配套项目”规划包括已批准建设的热电厂,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以及已有的自来水厂。

“配套项目”规划建设用地226亩。

2.5.2产业项目规划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以织造印染行业为产业定位,在试验区内计划搬入4~6家织造印染企业,首期搬入2家印染企业。

“产业项目”规划建设用地509亩,首期规划用地200亩。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环评对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SO2.NO2.PM10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监测期间SO2、NO2、PM10的样品检出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相应功能区评价标准的要求,其中SO2、NO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

表明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挥发酚、pH值、氨氮均达到评价标准;

●BOD5超过评价标准,但均达到Ⅴ类标准;

●CODCr有超标现象,但超标幅度均较小,均可达到Ⅴ类标准。

●各监测断面总体水质均无法达到Ⅳ类水体要求,水质状况较差。

3.3声环境现状评价

试验区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均可达到功能区标准,但夜间蛙声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造成部分监测点夜间噪声超过昼间噪声。

3.4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试验区现状土壤质量较好,均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3.5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色度达到评价标准,氨氮超标,表明试验区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污染,且氨氮污染很严重。

 

4规划方案分析

4.1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4.1.1与城市用地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位于铜锣社区的西部,其土地功能在《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属于工业用地,因此本项目在城市土地功能利用上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的。

4.1.2与城市产业定位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发展织造印染企业为主业,属于桃源镇重点发展产业,符合《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的产业定位。

4.2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4.2.1吴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吴江市盛泽镇,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对下游浙江省嘉兴市北部的河流水系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此,吴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

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盛泽镇的水环境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4.2.2吴江市确定了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的方针

为了彻底解决盛泽镇的水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引导并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达到削减工业污染源的污染治理方案,从污染产业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

4.2.3建立印染企业经济试验区是吴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织造业是吴江的传统产业,也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其兴衰直接影响吴江的经济发展。

纺织印染行业污染严重,其治理力度明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吴江盛泽水网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了吴江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声誉。

实施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可以使吴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继续做强纺织产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构建和谐吴江、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盛泽部分印染企业搬入桃源循环经济试验区后,使印染企业适度集中,可以做到污水排放口集中管理,将大大减轻政府管理力度和减少企业偷排的现象。

同时对盛泽镇来说,一方面可进一步减少盛泽地区的污染排放环境总量,减轻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地区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盛泽地区发展高科技、低污染产业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

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减轻吴江市废气污染的需要。

盛泽镇印染企业搬迁中,若仍然采取各企业自建锅炉房的方式,则烟囱林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热电联产”,将热电厂余热制成蒸汽供印染企业使用,可有效解决印染企业锅炉及烟囱的废气污染,集中解决印染厂烟气污染问题。

“热电联产”项目利用发电后所排出的高温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生产的高温、高压、高品质蒸气,由供热管网向印染企业及周边其它企业提供,蒸汽的品质与自建小锅炉相比更高也更好。

项目投产后,搬迁进入的印染企业可以不建高污染、高能耗的小锅炉,也就没有烟囱污染的困扰。

“热电联产”高效、低耗、污染少的清洁生产特点十分明显,每年向印染企业及周边其它企业提供蒸汽80万多吨,可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

通过集中供热,生产成本也会明显下降,印染企业的生产效益可提高3%以上。

总之,在桃源镇铜罗工业区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吴江市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4.3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4.3.1区位分析

本试验区地块距铜锣社区1.6km,距离比较适中,既可以与人口聚集地保持一定的环境缓冲空间,又有利于工作人员在社区和试验区之间的通勤,保持试验区和社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充分发挥社区居住和文化娱乐的作用。

本试验区的选址,必然带动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试验区在铜锣社区的西南方向,根据当地的风频分析,当地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主导风向,试验区位于铜锣社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东北风)和侧风向(东南风),因此,试验区选址地有利的区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气污染物对人口聚集区的影响。

4.3.2交通条件

本试验区地块位于桃源镇,桃源镇位于吴江市西南部,距上海95km,苏州60km,湖州50km,杭州85km,是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中心,该镇水陆交通便利,陆路交通干线有震桃公路,自镇中北部南北向贯通,其北经震泽接318国道,南与浙江嘉兴相接;四级航道烂溪(京杭大运河)是主要的水运航线;此外,还有一些通村公路,为镇与村、村与村的联系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因此从交通条件上看,选址是比较合理的。

4.3.3用地条件分析

选址地块范围东起沈公桥河、西至紫荇塘、南靠白寺港、北到大德塘,四周均为河道,属于显著性地物标志,因此地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边界较易控制,具有较好的屏障作用。

从项目选址地块这一地貌特征判断,该地块比较适宜于规划建设需要有一定控制距离的项目,因此将该地块作为试验区选址地是适宜的。

目前地块内主要是农田、林地和河道,土地平整,便于各类管线布设及大规模土建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节省费用。

基地内河道为小河沟,与外界的大河不相连,在施工时不易对基地外的河流造成污染。

选址地块东侧有居民35户,位于基地东北侧和东南侧边缘,如果需要动迁,费用也较少,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小。

选址地块面积840亩,东西长约750m,南北长约870m,基本形状呈正方形,地块形状较为完整,利于内部各功能区合理布局。

4.3.4基础设施分析

选址地区虽然为农村地区,地块现状为农田,但由于与铜锣社区较近,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供电、供水、电话通讯等均可比较迅捷地接入城市已有网络,铜锣社区已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试验区本身也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集中供热系统。

选址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能很好地满足试验区建设并迅速投入运营的需要。

4.3.5对保护目标的影响

试验区选址地及附近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对象。

选址地离太湖岸边最近距离约17km,是属于5km以外的太湖三级保护区(在5km以内的区域属二级保护区),《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规定:

“在三级保护区内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并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具。

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按照排污总量收费。

建设项目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实施‘三同时’以及三级保护区内控制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等要求。

本试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建设中采用各种环保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及地方的环保要求,能满足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

因此,从总体上看,在选址地建设本项目是合适的。

4.4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生态适宜度评价是通过分析试验区主要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与镇域内的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在评价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试验区土地规划利用是否合理。

按照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调整,对循环经济试验区进行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对试验区东侧一带的居住用地进行居住生态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分值分为4级,综合评分值在85分以上的为“很适宜”级,在70-85分间的为“适宜”级,在40-70分间的为“较适宜”级,低于40分的区域为“不适宜”级。

(1)工业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

试验区在吴江市的最南面,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侧风向,对镇区的影响较小,区内绿化用地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