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99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docx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阅读

孔子家语:

致思第八阅读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

“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对曰: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

舍此①而为非者,不亦鲜乎?

曰:

“然则章甫、绚履、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

孔子曰:

“不必定也。

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

夫端衣玄裳②,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菲③,杖而歆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公曰:

“善哉!

尽此而已乎?

孔子曰:

“人有五仪④,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

“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

孔子曰: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⑤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

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

此则庸人也。

公曰:

“何谓士人?

孔子曰: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⑥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⑦之不行易也。

富贵缺乏以益,贫贱缺乏以损。

此则士人也。

公曰:

“何谓君子?

孔子曰: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油然⑧若将可越,而终不行及者。

此则君子也。

公曰:

“何谓贤人?

孔子曰:

“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⑨。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

此则贤者也。

公曰:

“何谓圣人?

孔子曰:

“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

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

明并日月,化行若神。

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此谓圣人也。

公曰:

“善哉!

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

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缺乏以行五仪之教。

若何?

孔子对曰:

“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

“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

吾子言也。

孔子曰:

“君入庙,如右⑩,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

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

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

一物失理,乱亡之端。

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

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

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

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

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

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解释】

①舍此:

旧注:

“舍,读去声,训为‘处’。

”意为处于这种境况的人,有此种作为的人。

②端衣玄裳:

指穿着礼服。

端衣:

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玄:

黑红色。

③斩衰:

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

菅菲:

据《荀子·哀公》当作“菅屦”,草鞋。

④五仪:

五个等次。

⑤训格:

标准,典范。

⑥道术:

道德学术。

⑦形骸:

人的形体、躯壳。

⑧油然:

沉着安闲的样子。

⑨规绳:

指标准、法则。

规:

校正圆形的用具。

绳:

木工用的墨线。

⑩君入庙,如右:

君:

指国君。

如右:

《荀子·哀公》作“而右”,指从右边走。

古人以右为尊。

机筵:

筵席。

也作“几筵”。

平旦:

早晨。

缅然:

悠思貌。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

“我想评论一下鲁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请问怎么选拔人才呢?

孔子答复说:

“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倾慕古代的道德礼仪;依现今的习俗而生活,穿着古代的儒服。

有这样的行为而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见吗?

哀公问:

“那么戴着殷代的帽子,穿着鞋头上有装饰的鞋子,腰上系着大带子并把笏板插在带子里的人,都是贤人吗?

孔子说:

“那倒不肯定。

我刚刚说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些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乘着车子去行祭祀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食荤;穿着用粗麻布做的丧服,穿着草鞋,拄着丧杖喝粥来行丧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酒肉。

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却倾慕古代的道德礼仪;依现代的习俗生活,却穿着古代的儒服,我说的是这一类人。

哀公说:

“你说得很好!

就仅仅是这些吗?

孔子答复道:

“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分清这五类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哀公问道:

“请问什么样的人叫做庸人?

孔子答复说:

“所谓庸人,他们心中没有慎重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不选择贤人善士作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生活。

他们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随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

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哀公问道:

“请问什么是士人?

孔子答复说:

“所谓士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打算,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肯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百擅长一身,也肯定有自己的操守。

因此他们的学问不肯定特别广博,但肯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学问是否正确;话不肯定说得许多,但肯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路不肯定走得许多,但肯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

知道自己具有的学问是正确的,说出的话是确当的,走的路是正道,那么这些正确的原则就像性命对于形骸一样不行转变了。

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

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哀公问:

“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

孔子答复说:

“所谓君子,说出的话肯定忠信而内心没有怨恨,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

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自强不息。

他那沉着的样子似乎很简单超越,但终不能到达他那样的境地。

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哀公问: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贤人呢?

孔子答复说:

“所谓贤人,他们的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

他们的言论可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会招来灾祸,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他虽富有,天下人不会怨恨;他一施恩,天下人都不贫困。

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哀公又问: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圣人呢?

孔子答复说:

“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

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

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

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哀公说:

“好啊!

不是先生贤明,我就听不到这些言论了。

虽然如此,但我从小生在深宫之内,由妇人抚养长大,不知道悲伤,不知道忧愁,不知道劳累,不知道惧怕,不知道危急,恐缺乏以实行五仪之教。

怎么办呢?

孔子答复说:

“从您的话中可以听出,您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我也就没什么可对您说的了。

哀公说:

“要不是您,我的心智就得不到启发。

您还是再说说吧!

孔子说:

“您到庙中行祭祀之礼,从右边台阶走上去,抬头看到屋椽,低头看到筵席,亲人使用的器物都在,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您因此感到哀伤,这样就知道哀伤是什么了。

天还没亮就起床,衣帽穿戴整齐,早晨到朝堂听政,考虑国家是否会有危难。

一件事处理不当,往往会成为国家混乱灭亡的开端。

国君以此来忧虑国事,什么是忧愁也就知道了。

太阳出来就处理国家大事,直至午后,接待各国诸侯及子孙,还有来宾往来,行礼揖让,慎重地根据礼法显示自己的威武仪态。

国君因此思索什么是辛苦,那么什么是辛苦也就知道了。

缅怀远古,走出都门,周游扫瞄,向远远眺,看到那些亡国的废墟,可见灭亡之国不只一个。

国君因此感到惧怕,那什么是惧怕也就知道了。

国君是舟,百姓就是水。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国君由此想到危急,那么什么是危急也就知道了。

国君明白这五个方面,又稍稍留意国家中的五种人,那么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失误呢?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

“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①有天命,非唯人也?

孔子对曰:

“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公曰:

“善!

吾子言之,岂有其事乎?

孔子曰:

“昔者殷王帝辛②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者曰:

‘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于是帝辛介雀之德③,不修国政,亢暴④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

此即以己逆天时,诡⑤福反为祸者也。

又其先世殷王太戊⑥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⑦,桑毂⑧于朝,七日大拱⑨,占之者曰:

‘桑毂野木而不合生朝,意者国亡乎?

’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⑩至者,十有六国。

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

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

寤梦征怪,所以做人臣者也。

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

公曰:

“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解释】

①信:

确实。

②帝辛:

即商纣王。

③介雀之德:

旧注:

“介,助也,以雀之德为助也。

”介:

因,依靠。

④亢暴:

特别*。

⑤诡:

奇异,怪异。

⑥太戊:

商王名。

太庚子。

时商朝衰微,太戊用伊陟、巫成等贤人,商朝复兴。

⑦夭蘖:

反常的树木。

⑧桑毂:

古时以桑木、毂木合生于朝为不祥之兆。

毂:

楮木。

⑨大拱:

长大到两手可以围抱。

⑩重译:

辗转翻译。

指远方国家的使者经过多重翻译才能沟通。

说明相隔遥远。

儆:

告诫,警告。

寤梦:

半睡半醒,似梦非梦,恍惚如有所见。

征怪:

怪异的征兆。

鄙:

鄙陋,浅陋。

固:

鄙陋。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

“国家的存亡祸福,确实是由天命打算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吗?

孔子答复说:

“国家的存亡祸福都是由人自己打算的,天灾地祸都不能转变国家的命运。

哀公说:

“好!

您说的话,有什么事实依据吗?

孔子说:

“从前,殷纣王时代,在国都的城墙边,有一只小鸟生出一只大鸟,占卜者说:

‘但凡以小生大,国家必将成为霸主,声名必将大振。

’于是,商纣王凭借小鸟生大鸟的好兆头,不好好治理国家,*至极,朝中大臣也无法挽救,外敌攻入,殷国因此灭亡。

这就是以自己的肆意妄为违反天时,奇异的福兆反而变成灾祸的事例。

纣王的先祖殷王太戊时代,社会道德败坏,国家法纪紊乱,以致消失反常的树木,朝堂上长出桑毂,七天就长得两手合抱之粗。

占卜者说:

‘桑毂野木不应共同生长在朝堂上,莫非国家要灭亡吗?

’太戊特别恐惊,当心地修养自己的德行,学习先王治国的方法,探究养民的措施,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家思慕殷国的道义,偏远之国的使者经过多重翻译来朝见的,有十六国之多。

这就是以自己的谨身修治转变天时,祸兆反变为福的事例。

所以说,天灾地祸是上天来警告国君的,梦见怪异是上天来警告臣子的。

灾祸胜不过良好的政治,梦兆也胜不过和善的行为。

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治国的境地,只有贤明的国君才能做到。

鲁哀公说:

“我假如不是如此浅陋,也就不能听到您这样的教导了。

【评析】

“致思”二字源于篇中“于斯致思”,是集中精神思索的意思。

本篇由很多小事、小段落组成。

“孔子北游”章是孔子听*言志,这里突显“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的德治。

“孔子之楚”章从馈鱼说起,可以看出孔子是敬重节省而又与人共享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