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88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1单元 第4节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第1单元第4节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解析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训练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7分)

题组一 语段翻译

一、(2015·湖南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禁家人侵渔

张养浩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现在多写作“

”,编者注)踵也。

呜呼!

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节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涉及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

(1)“所以……者,……也”是固定句式,可理解为“……原因,是……”。

(2)使,表假设;第一个“为”,介词,“为了”;第二个“为”,动词,做。

(3)“盖”表推测,可理解为“大概”;“阖门”,指“关门闭户”;“几席”指“几案与坐席”,引申为“身边”。

答案 

(1)(有的人)担任官职不能保持清廉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才这样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3)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虽然关门闭户长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发生在身边。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不能保持清廉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才这样的。

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

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

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

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

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

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

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虽然关门闭户长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发生在身边。

(对于)这两种情况,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不容易与之交流。

做官的君子,应该仔细思考选择啊。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休烈,河南人也。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译出大意,关注重点词语“罪己”“规过”的翻译。

(2)译出大意,关注重点词语“亲贤”“推毂”“曾”的翻译。

答案 

(1)夏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于休烈)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连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作精神听取臣下建议,曾对于休烈说:

“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录下来,这才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他回答说:

“夏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

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

而(于休烈)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连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三、(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

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子关键字,辨识句中特殊句式,能直译的直译,不能直译的意译。

(1)关键词:

赐、复、民业、力争。

(2)关键词:

偕、伏阙、入、不食。

答案 

(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疏呈进,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

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

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

第二年皇上召见并升迁他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

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

“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

“好。

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韩文立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疏呈进,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

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

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把这作为韩文的罪状。

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

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

几个月后才释放。

四、(2014·浙江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

“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①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

“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②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有删节)

【注】①汩没:

沦落。

②欧:

通“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

若、奈何。

文言句式:

判断句。

(2)关键词:

诱、进、推拔。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

答案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

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

十来岁时,对村里的事物没什么喜好。

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

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去问文章字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很长时间内心感到很得意,长吟高啸,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内心,常对乡里人说:

“这孩子不知道他心志怎样,怕不会成为沦落的饥民吧。

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

”乡人中知道事情多且见闻广的人,都祝贺他们说:

“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通晓父子君臣之间的礼节,对于忠于君主孝敬长辈这些事情,唯恐达不到圣人的要求。

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名声在乡间显扬。

建中、贞元期间,他的文章兴起,名声更加显扬,瓯闽一带,人们不知道还有别的文人。

适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文章方面名望很高,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常公到的这一天,把欧阳君比作芝英。

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常公就屡次加以赞赏激励。

游玩宴饮,一定会同席。

题组二 综合阅读

五、(2016·九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B.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C.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D.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解析 断句时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

答案 A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解析 《论语》不属于“六经”,《论语》应为《春秋》。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解析 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

强加因果。

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

“丞”“堪”“猝”“师”。

(2)关键词:

“俾”“籍”“次”。

答案 

(1)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2)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是建昌郡南丰县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

考中嘉祐二年进士。

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

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

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

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

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夫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

调到洪州。

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

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

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

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

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

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

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

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

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

曾巩说:

“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

”就停止了这种做法。

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

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

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

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连通古今,愈来愈精,从“六经”出发,衡量比较学习司马迁和韩愈的为文之道,当时善于写诗文词赋的人,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