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88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docx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

【热门分享】高考作文经典素材16篇

 

1.哭完了,我就去打仗

周冲

人最应学会的本领,即是自重。

自重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批准自己犯贱。

骆以军在散文集《我爱罗》里,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女孩,受了些情伤,夜夜笙歌,过着每天坐在酒吧等天亮的日子。

一天,她又喝得烂醉,蹲在巷口吐得一地都是。

颓废中,突然听到一阵密集的脚步声,抬头望去,才发现是一群人,正背对阳光朝氣蓬勃地跑步。

“他们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生活,”女孩长叹道,“而我还留在昨夜。

这个短故事令人看了很难过。

一来,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走不出的痛苦;二来,你又为她的不愿走出而心生遗憾。

大学时,文学老师曾在课上激昂语之:

“人,最容易感动于自己的贱。

当你为自己疯狂落泪时,即是最危险时。

你们每个学生,尤其是每个女生,都要在心里刻上这句话……”

他一个半老头子,头发花白,态度端肃,极少谈感情,忽然谈起,竟是如此犀利明白。

而我后来所见,都证明了他的话。

1896年,汤姆•勒弗罗伊离开简•奥斯汀。

没有告别。

没有留言。

没有交代。

他们在聚会中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连那种机智的刻薄,都一拍即合。

她喜欢上了他,做了很多关于他的梦。

但汤姆不能娶她。

作为流亡的贵族,家族的复兴,都寄托在他的婚姻上。

他悄悄离开。

从此,再没出现。

多年以后,汤姆对人说:

是的。

爱过。

然而并无必要。

简•奥斯汀用创造,代替了情绪的消耗。

那段时间,她写下《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名著,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女作家。

她很快就已释怀。

在《傲慢与偏见》里,她说:

与往昔怨恨,是今时之阴影。

是啊,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今日种种,方成新我。

切莫踌躇,莫停留,莫沉溺。

人这一生中,谁都曾在长夜里痛哭;谁都曾被苦难吞噬;谁都曾在命运的短刃之下动弹不得;谁都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击伤,被背叛,被侮辱,被打倒在地……痛彻心扉,无人可以援救。

可是,一切都会过去的。

天总会亮的。

 

【素材运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悲伤之后,要收起眼泪,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简•奥斯汀用这种方式救赎了自己,也放过了汤姆,原本忧郁的日子一点点明媚起来,最终成就了她的精彩人生。

一切苦痛都只是瞬息,也都会过去,正所谓:

天总会亮的。

 

【速用名言】

1.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法国思想家蒙田

2.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

——爱尔兰诗人斯蒂芬斯

【适用话题】坚强;自爱;情感与理智

(特约教师)

 

2.要做零差评的好演员

陈凯茜

 

2017年4月,《花兒与少年3》如期播出,与往年一样,有颇有情怀的文案,有养眼的鲜肉花旦,也有好坏不一的评价与质疑。

这不,18岁的小花宋祖儿就招来了质疑——“宋祖儿是谁?

她怎么上的《花少》,该不会是有黑幕吧?

确实,宋祖儿在大众的印象里并不深刻,这个18岁女孩的代表作只有一部《宝莲灯前传》,且一晃已近十年。

《花少》的播出或许让记忆力好的观众想起了她,但是也产生了一些谣言,诸如“从小性格刁蛮”“只跟有钱人交朋友”“工作人员都不喜欢她”。

其实,宋祖儿的身份并没有那么神秘。

她于1998年出生在天津,妈妈是北京人,因觉得北京的教育环境更好一点,便带她在北京上学。

那时宋祖儿二年级,从主持升旗仪式,到上校广播台;从学校的小晚会出演,到跟学校表演队伍上春晚,热爱文艺的她积极争取每一次机会,直到她被选中拍了公益电影,才最终争取到了拍摄《宝莲灯前传》的机会,让观众认识了她,从而进军演艺圈。

宋祖儿从小就爱看美剧,在看美剧的同时,她的英语口语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北京读完初中后,严重偏科的宋祖儿对出国动了心思,但宋祖儿并没有得到家人明显的支持,妈妈只是放话:

“如果想出国,就自己去争取,如果有学校要你了,那我哪怕卖房也会支持。

”于是宋祖儿多方打听,中介太贵,她就干脆买了一张电话卡,每天半夜给美国学校打电话咨询,然后准备材料申请学校,最后竟真的出去了。

抱着对美国的各种幻想,宋祖儿启程去了学校,寄宿在一个美国家庭里,在那里,她需要帮助寄宿家庭的大人们看孩子、换尿布、冲牛奶。

上学期间,《洛杉矶捣蛋计划》剧组找到了宋祖儿,这本是件开心的事,但拍完戏回来,宋祖儿在寄宿家庭的房间却被换到了地下室。

那是个冬天,堆满杂物的地下室阴冷异常,宋祖儿无助地站在地下室门口,想哭又忍了回去,倔强的她不愿软弱,旧床单、海报、毯子装饰一番后,她又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在外经历的委屈让她更成熟,也更加懂事,在美国读了三年书后,她不希望在国外继续深造的经济压力给母亲太多的负担,毕竟当初母亲为了支持自己去国外念书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

所以,她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再次进入演艺圈。

年龄虽小,但宋祖儿却有自己的人生感悟与要求——“做人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是她上学时努力攻克数学未果领悟到的道理。

她说自己才刚刚18岁,还有很多犯错误和改正的机会。

但不给自己压力,并不是不严格要求自己,“小时候拍戏,我是一个零差评的孩子,我希望保持这一点”。

显然,这一句话就泄露了她想要在演艺路上取得成绩的“秘密”!

18岁,正是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年龄,这不,几期《花少》下来,“百变小花”“话痨少女”“省钱小能手”等吸睛的话题已经向宋祖儿涌来,相信未来也一定会有好的角色等她吧!

 

【人物速写•敢拼】

留学,让宋祖儿遭受过太多的委屈,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她继续拼搏的脚步。

出国中介费用高,她就自己半夜打电话咨询;住处被换至阴冷的地下室,她忍住眼泪装饰一番继续奋斗。

18岁的她再次走进观众视野,靠的不是黑幕,而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

 

【人物速写•律己】

在很多人眼里,宋祖儿是幸运的,但其实,只要我们看一下她成长的足迹便能发现,她的幸运来自“律己”。

在演艺事业上,她要求自己零差评;在学习生活中,她争取每一次机会;在家庭中,她又懂事地体贴母亲,这样的18岁少女简直满满的正能量!

(特约教师赵福海)

 

3国人的骄傲!

见证折纸的奇迹!

刘江

 

说起折纸,人们总会和纸飞机这样的小孩子玩意联系在一起,可有这么一个青年,在他的手中,一张普通的纸,似乎有了魔力,上到九天之龙,下到鱼虫蝼蚁,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他手中幻化生成。

这个青年叫刘通,2017年4月,刘通带领团队创作出了世界最大的白犀牛折纸,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被称为“中国折纸第一人”。

最初与折纸结缘,缘于刘通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段巧遇。

一天,在公交车上的刘通看见邻座男子折出一朵玫瑰送给身旁的女朋友,刘通心中感叹:

折纸这么神奇,我也要学。

从那天起,折纸成了刘通的唯一爱好。

没有老师,就按照网上的教程,从最简单的学起。

渐渐地,刘通的折纸技艺越发娴熟,他开始尝试设计自己的原创作品。

然而,创作出原创的折纸作品是十分不易的。

折纸是一门研究折痕的艺术,而折痕轨迹又具备典型的数学性质,是在单位1的纸上进行构想和创作。

这种创作,不是用剪刀拼接来完成,所以必须思虑全面,不能有丝毫的结构误差。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张普通的纸折叠成一个复杂的作品呢?

就是对折痕图反复推敲。

平日里,只要手边有纸,刘通就会在纸上画着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折痕图,再拿折痕图折来折去。

大量实践后,刘通得出了一套理论:

一张纸上,他用红色的线代表峰,蓝色的线代表谷,两条线所形成的交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科学地折叠起来,一个是蓝颜色的线和红颜色的线的峰谷之差必须等于2;另一个是任何一个交点周围的角,用顺时针标号之后,奇数角之和等于偶数角之和等于180度。

除了要有缜密的逻辑和大量的数学运算,折纸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

在作品《龙之魂》中,仅打格子就需要9000多个,30平方米的牛皮纸,对折一次要走10米,做4个下蹲起立,打完9000个格,相当于走了2公里路,800个下蹲起立,而这仅仅完成了整个作品7000多个步骤中的一个。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他的折纸作品《母爱》被西班牙博物馆珍藏,作品《青花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加蓬共和国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作品《天使加百利》被匈牙利大使馆珍藏,就连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爱马仕也邀請他设计艺术橱窗。

刘通说:

“学习折纸,只是因为兴趣,但当我深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这门技艺。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热爱,刘通在兴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成了一个“国字头”的折纸设计大师。

 

【观点速递•热爱】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一张纸能有什么名堂?

然而刘通因为热爱,硬是将一张纸化为极致,让它充满了魔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纸上幻化生成,乃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爱为眼,端正其心,必能精进。

 

【适用话题】兴趣;勤奋;热爱;突破

(特约教师)

 

4盼你长大,也怕你长大

李月亮

 

昨晚睡前,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诗。

读完,你躺好。

我说,你多幸福,有妈妈陪,有的宝宝是没有妈妈的。

你很机灵,立刻回我:

你也幸福,有的妈妈是没有宝宝的。

我们各自承认了幸福。

你睡了。

我舍不得离开,看了你很久。

台灯暖黄的微光里,你小脸粉嫩,呼吸均匀,手指微微蜷曲,周身散发着娃娃香。

你有安定我心的神力,什么都不用做,就让我心旷神怡。

从你出生那日起,我无数次这样看你。

你酣睡,你开怀大笑,你咕咚咕咚喝水,你嘟嘟囔囔玩卡片,你聚精会神看动画片……我看着你,欢喜溢满心底。

其实我很想告诉你,你不用多么争气、多有出息,不用反什么哺、养什么老,只要我们一直相爱,就足够了。

我的确为你付出很多,但你给我的幸福,早已无数倍偿还。

你纤尘不染的童真和爱意,温暖着我,唤醒着我,感染着我,改变着我。

若要感恩,我更该感恩你。

邻居大姐有次说,她儿子读大学,一学期不见,真真是想念。

暑假儿子回家,开门进屋,喊了一声妈。

她冲出去,特别想紧紧抱他一下。

却终究没好意思。

她听他讲学校见闻,看他跟同学朋友闲侃。

他去K歌,他组织球赛,他关上卧室的门……她知道,妈妈再也不是他的全世界。

那个整天赖在她怀里求亲亲求抱抱的小奶娃,再也不会回来。

孩子长大了,她开心,又失落。

开心能讲。

失落,却不敢说。

我知道,这失落,也在未来等我。

所以,我必须马不停蹄地爱你,在这仅有的、闪烁着钻石光芒的时光里。

趁你还会欢天喜地地扑进我怀里,还会偷笑着把被子抱进我卧室要跟我睡一起,还会在委屈时扬起脸哽咽着叫妈妈泪落如雨,还会在第一时间把心事愿望与我分享。

趁你还毫无保留地爱我粘我信任我。

趁我还是你的全世界。

我必须珍惜我们如此相爱的每一个日子,不浪费一分一秒。

我要用心哄你入睡,给你擦眼泪,抱你小小的身体,欣赏你笨拙的画作,捕捉你无邪的笑声。

我要好好给你洗澡做饭,跟你笑成一团打成一片,参与你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因为这样亲密无间的日子,也没几年。

稍微一怠慢,就一去不返。

总有一天,你会从软软糯糯的顽童,变成独当一面的大人。

想要的东西会自己买,不再眼泪汪汪搂着我恳求。

出门会自己开车,不再紧紧牵我的手做我的跟屁虫。

生了病会自己买药,不再没精打采赖在我身上。

有麻烦会自己解决,不再下意识地来告诉妈妈。

我会不好意思抱你,也抱不动你。

我会不好意思说爱你,更不能时刻跟你在一起。

我会隐藏我的留恋宠溺,免得你太烦或者太牵挂。

我会轻轻放手让你远远飞去,不管多么失落惶惑舍不得。

盼你长大,又怕你长大。

时间不听我的话,它在悄悄制造一个分岔,你正在出发。

而我,只能马不停蹄地爱你,马不停蹄地收集你的爱。

趁你,还在我怀里。

 

【素材运用】

小時候,妈妈是你的全世界,你喜欢粘着妈妈,享受着妈妈的宠溺;长大后,妈妈不再是你的全世界,你要展翅飞翔,妈妈不得不将从未减少的爱藏匿些许——在我们的成长路上,这是多么常见的镜头啊!

牵着你的手是爱,放手让你飞也是爱;不用你多有出息是爱,想你飞得高远也是爱;盼你长大是爱,怕你长大也是爱——在母亲心中,你永远都是全世界!

 

【适用话题】母爱;感恩;幸福;温暖

(特约教师)

 

5少女曾有一棵樱桃树

权蓉

 

在我小时候,外公的某个朋友不知道从哪里得了新品种的樱桃树苗,拿了两棵给外公。

他拿回来之后,一棵种在自家的屋后,一棵送了我栽在我家的屋前。

于是我就有了自己冠名的一棵樱桃树,而外公家那棵樱桃树在三舅名下,我可以帮吃。

外公说,小女孩吃了樱桃,长大嘴甜。

我不知道自己长大后符不符合外公的“嘴甜”,但是我自己吃樱桃的时候嘴里的确是甜的。

后来看书,说江南有习俗,生女儿后在院子里种香樟树,出嫁时就用这树做嫁妆。

我想起外公给我栽的那棵樱桃树,隐隐为自己的小馋嘴找了个可靠的文艺解释。

三舅的樱桃树的高度让他修剪控制得非常合理,简直举手可摘,不像我家的,出动梯子才能上去。

所以在一棵特别高的树面前,当时小短腿的我再有能耐也是无用武之地。

初夏,每年第一次摘樱桃那天,就是我的儿童节。

因为不单是能解馋,还有种莫名的自己的树结果了的丰收感。

樱桃长在雨季,摘的时候,得专等晴天,扛着梯子去。

摘下来,用大芭蕉叶做成一个漏斗样的容器装着,碧绿绿的叶子兜住鲜红的樱桃,给邻居家分送。

成长,就是在几年里,我由舍不得分享樱桃成长到主动承担了去送樱桃的任务。

现在街上摆卖的樱桃,都会垫一些叶子增加观赏性,而我常常就会被这种搭配吸引去。

因为用叶子包裹果实,变成我的情结——去采蘑菇,用长草来穿着拎上;去摘覆盆子,用桑叶来兜着装。

感觉这种植物与植物的搭配,才是一种最好的熨帖。

樱桃的季节很短,离树不远的地方是爷爷的芍药园,往往我在等樱桃的时候,芍药就撑起了花苞,但樱桃都吃光了,芍药还没完全开好。

陪伴过樱桃,再来的就是芍药。

剪一枝芍药回来插在瓶子里,滴几滴纯蓝墨水进去,看粉色的花瓣上慢慢抽出一丝丝天蓝色,每天变一个样子,直至凋落。

外公家每年摘樱桃的时候,也要给我送,但当时并不觉得是送的。

小孩子,不會想是怎么来的,只当是自己该得到的奖赏。

特别是在我的樱桃树已经清空的情形下,午睡起来,看桌子上有洗好的樱桃,简直像是神仙坐镇变出来的。

断断续续地将远远近近的樱桃吃完,时令就开始走到枇杷、李子、黄桃的季节了。

我最初的时令感,就是靠果树们给系统建立起来的。

越长大,我吃到我的樱桃树上的樱桃概率就越小。

每年吃的樱桃的范围也从我家那一小片的樱桃树的范围渐渐扩大。

一颗颗樱桃越来越大,越来越红,但奇怪的是,很多竟然吃起来是酸的,淡的。

细细一想,大概是因为樱桃在树上成长的时长不一样。

樱桃在我的树上变红变红再变红,一直到它爆红起来跌下树,才被摘下来到我手里,而后来这些红艳艳的樱桃,可能刚涂上胭脂面颊就下了树。

三舅去世后,他那棵樱桃树无人修剪,肆无忌惮地疯长。

现在差不多已有四层楼高,每年享用樱桃的,大都是那些鸟儿。

而我那棵樱桃树,后来因为修路占道被砍了。

这都已是我长大后能接受无常时的事情,所幸记忆里有过些甜蜜,也不至于太苦涩不想提及。

【素材运用】

樱桃树在阳光中自由生长,滋味醇厚,人们因为分享它的果实而感受到快乐。

人活着,就在于有寄托、有付出、有收获、有值得分享有回味的东西在。

人有聚散,树有荣枯,但生命中那些滋味是永恒的。

 

【速用名言】

1.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

2.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法国小说家左拉

【适用话题】亲情;分享;滋味;寄托

(特约教师)

 

6老爸喜欢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难看

六神磊磊

 

从小到大,我妈求过我不要打游戏,我爷爷求过我跟着他拉二胡。

只有我爸从来不求我。

唯独有一天,只有一次,他求我看一本书。

记得是十岁左右,在新华书店里,他试探地、讨好地,几乎是谄媚地对我笑着:

“我给你买一本《林海雪原》,好吗?

”我不干。

这书的名字太二了,谁看谁傻。

我想买的是另一本《豪夫童话》,黄色的封皮上画着童话小人儿,很可爱。

他说:

“那就两本都给你买,《林海雪原》也买,好吗?

”到现在都还记得他那眼巴巴的样子。

反复恳求下,我才终于勉强屈服。

他从售货员的手上接过了那本书,像接过了一件庄严圣物。

他还要仔细翻检回目,说是要看看和过去的版本是不是一样,一边还喃喃念着:

“第一回《血债》……”认真核对完,确信了和他当年看的完全一样,这才满意地给我:

“真的很好很好看的啊。

买回家后,这本书沉睡了很久。

我觉得自己死都不会看它,我宁愿去看《新华字典》都不会去看它。

何况,很快我又有了金庸,眼看这本书就要被打入冷宫了。

可事实是,后来不知怎的,居然就看了。

你大概要问:

它好看吗?

这么讲吧,《人民的名义》里那些最正的角色,什么侯亮平啊,陆亦可啊……和这本书里的正面人物一比,那根本都算不上正气凛然了,都只能算是少先队员。

要说艺术水准,这本书也真的很俗套,很糙。

不过也要承认,这本书,还……真是好看。

不过,还是有一点疑惑:

我爸自己喜欢就好了,干吗非要低声下气推销给我呢?

很多年之后,我有了一个职业——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在讲座上,我问下面的年轻学生:

你们看的金庸原著,都是哪个版本?

是三联版吗?

是新修版吗?

然后我就觉得空气不对,有点异样。

他们眨着眼睛,神情复杂地望着我,像看一个化石般的怪物。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是的,1994年金庸出三联版的时候,他们都还没出生呢!

一种莫名的失落涌上来,我简直有种冲动,想抓住他们的衣服摇晃:

“唉,那么好看的书,你们怎么不看呢?

你不看,我们怎么聊呢?

”这一瞬间,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在新華书店柜台前的老爸。

他哀怨地看着儿子,希望他收下那本《林海雪原》。

此时此刻我才悟到:

《林海雪原》,就是他那个年代的武侠小说啊!

他当时的心情,就和我现在一样啊。

金庸是我的少年记忆,就像《林海雪原》是我爸的少年记忆。

过去,他拼命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可是我满脸嫌弃。

就像今天,我喋喋不休地讲着金庸小说的版本,下面的年轻学生一脸懵懂。

我们都想把一些东西往下传,想把记忆往下传。

可是我们都遇到了一种阻力——年代的阻力。

老爸喜欢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难看的。

 

【素材运用】

为了让儿子也爱上当年自己心爱的书,父亲居然可怜兮兮地相求。

这种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作者直到到了和父亲当年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才真正理解。

我们忽略的,或许曾经也是最好的——两个时代,两本书,两种心态与记忆,发人深思。

 

【速用名言】

1.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德国作家席勒

2.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适用话题】阅读的益处;代沟;父子关系;理解

(特约教师)

 

7不要上了潜移默化的当

王路

我上大学时,学英语,把托福听力存进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边听。

反反复复听,每天听十小时以上,整个人都想吐,还是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呢?

因为我没有背单词。

连单词都不认识,句子怎么可能听得懂?

但是,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相信听得多总是好的。

后来,它每讲一句话,我都知道下面要出来的是什么音节,但是没有用,什么意思还是不知道。

背单词,为了方便,只背第一个意思,而且只记拼写,不看音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单词我也背过,但因为不看音标,不知道怎么读,听听力时仍然听不出来,全部抓瞎了。

后果就是,我过四级和过六级中间隔了五年,而且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英语,努力考试。

为什么效果这么差?

因为我把邪路认成正路,把错误的方法认成正确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

比如认为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就不会错。

哪怕没读懂,也有潜移默化的好处。

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种解释让自己感觉更舒服而已。

那种潜移默化留下的,就跟当年一天十小时托福听力在我耳朵里“潜移默化”留下的一样。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

同样是上学,同样是一天七八个小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

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学了,有人要复习到高四高五。

考20分的人,他也潜移默化了呀!

复习到高四高五的人,潜移默化的时间更长呢!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别不同的情况。

什么时候该谈潜移默化?

“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一次做坏事,很紧张,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没那么紧张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个人就完全变了。

这种事上,一定要谈潜移默化。

但人们往往不爱在这种事情上谈潜移默化,倒爱在另外的事情上谈:

看一本书,没看懂——“我潜移默化啦”;办一件事,掉链子了——“没事,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啦”。

为什么会这样?

做了恶而无益的事,不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大过失看成小过失,把有过失看成无过失;做了劳而无功的事,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长进看成有长进,把没功劳看成有功劳。

人实际上滑头得很呢,总爱把事情往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讲“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样的地方还做砸,就是“不好学”。

以“反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素材运用】

“潜移默化”,一直觉得是个很美妙的词儿,意味着总在无意间提升、丰富着自己,也坚信随着那种感觉,一定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细品,才身冒冷汗:

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潜移默化,原来是慢性毒药。

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当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自我约束。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

2.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德国剧作家莱辛

【适用话题】理性思考;不能想当然;做事方法

(特约教师)

 

8性格穷

尤今

 

12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因事起争执,把语言变成刀化成剑,你来我往地斗得好不热闹。

慢慢地,越斗越凶,恶言相向。

儿子骂女儿:

“你头上顶着的是豆脑,不是头脑。

脑小如豆,根本没法子思考!

”女儿反唇相讥:

“你骂我什么,你便是什么!

儿子气极,搬出他半通不通的“逻辑学”:

“以后,如果我当上百万富翁,骂你是穷光蛋,难道我就会真的像你一样变成穷光蛋吗?

女兒不急不缓地回应:

“如果你是百万富翁而出口伤人,那么,你的确就是个穷光蛋。

不是你口袋里没有钱,而是你的性格穷!

啊,性格穷!

一直“隔岸观火”的我,暗暗拍案叫绝。

无忌的童言,竟然不可思议地充满了令人激赏的哲理。

是的,就算你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可是,如果你性格上布满了窟窿,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依然穷得一无所有。

 

【素材运用】

物质的丰盈永远无法弥补精神的匮乏。

连小孩子都知道,一个人性情品格的层次,不能用拥有的财富来衡量,否则哪怕是百万富翁,若出口伤人,性格上也是“穷”。

写毛笔字需要筋骨,画中国画讲究韵味,做人也应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

有童真,存善心,卓然于世,厚德载物。

 

【速用名言】

1.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

——当代作家丁玲

2.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适用话题】物质和精神;性情品格;童真

(特约教师)

 

9人的义务不来自资历

黄执中

 

我一直认为:

彼此有选择的,才是朋友。

彼此,也才有义务。

至于那些被迫同班的同学,被分到同一寝室的室友,以及不得不一起玩的儿时邻居……老实说,都不是我选的。

相处,只是因为我当年没能力。

也因此,面对那些用“看在同窗多年的情谊”“当年大家毕竟都是睡一间房”“别忘了咱们曾一起玩泥巴”等之类帽子,来绑着要你尽义务的人,我的忍受力特别低。

我認为,每个人唯一能接受的,不由自己选择,必须完全配合的宿命……到家人,已经到底。

所以,一旦我能自己选择朋友之后,之前那些昔日同学、多年室友、儿时玩伴,都别来跟我现在的朋友比。

因为人的义务,来自选择,不来自资历。

 

【素材运用】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一个人自由、自愿做出的选择,是他精神、信仰、价值观认同的苦苦寻觅,绝对不是被动的“不期而遇”。

所以,不要对友情进行绑架,而是要学会从感情的真真假假中辨识出真正的友情。

人生也一样,我们要学会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速用名言】

1.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

2.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德国诗人席勒

【适用话题】选择;自由;感情绑架;主动与被动

(特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