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50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

定远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

1.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B.磷脂C.葡萄糖D.蛋白质

2.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C.制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4.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发挥发酵作用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5.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6.将大肠杆菌菌种从菌种试管接种到另一支试管的操作,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B.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之后即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

C.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

D.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面上轻轻划线

7.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文库法D.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8.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9.图示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和发酵装置简图,与此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选取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再反复冲洗干净后备用

B.葡萄汁装瓶发酵时,要留出约

空间,以保证发酵前期氧气供应

C.果酒接种醋酸菌后,需适当提高温度,并不断通人无菌空气

D.排气口采用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10.如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与该实验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品和培养器皿必须高压蒸汽灭菌

B.①~③只能用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培养

C.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在④上获得单个菌落

D.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即为接种到④上的活菌数

11.在“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中,为判断是否起到了分离效果,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需要精心设置对照.对照组的设置方式为()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相同土壤样液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无菌水

C.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不接种

D.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接种无菌水

12.关于酶和加酶洗衣粉的描述正确的是()

A.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酸、碱等化学因素对酶的作用影响不大

D.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时,设置20℃、30℃、40℃3组温度下洗涤同一污渍,40℃时洗涤效果最好,则说明4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13.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如图),对资料中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牛奶污渍

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

D.这种洗衣粉对衣服上油渍也能较易清除

14.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毛霉等微生物的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

C.人工加配料形成

D.细菌繁殖形成

15.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菜花和猪的成熟红细胞都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在酒精溶液中,某些蛋白质的溶解度比DNA大

C.在研磨植物细胞时加入洗涤剂是为了溶解DNA

D.在50~60℃的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后即呈蓝色

16.下列关于醋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菌为严格有氧呼吸B.醋酸菌有氧无氧都能生存

C.醋酸菌能形成芽孢D.醋酸菌能将淀粉分解成醋酸

17.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18.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19.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D.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20.下图

(一)是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

(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21.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醋,他将新鲜葡萄榨汁后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先后在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酵母菌和醋酸菌

B.应把发酵装置始终放于30~35℃的温暖环境中

C.果酒发酵时始终关闭阀a、阀b,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阀b

D.发酵液的pH会逐渐下降,温度可能略有升高

22.无菌操作时间段内,需要消毒的是(  )

A.操作者的双手B.玻璃器皿C.涂布器D.固体培养基

23.要将菊花茎段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无需(  )

A.选用生长旺盛的嫩枝

B.离体状态并且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24.图1、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25.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6.以下关于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样品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点样后,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后,再重复几次

B.点样完成,将滤纸卷成筒状使两侧边缘连接在一起,放入层析液中

C.层析用的溶剂不能没过样品点样点

D.层析用的玻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

27.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

A.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

B.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

C.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致相等时

D.只使用细胞分裂素不使用生长素时

28.下图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测定纤维素酶活性的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驟①的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

B.Ⅰ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

C.可根据Ⅱ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目的菌

D.可采用纤维素酶分解滤纸所产生的葡萄糖量对其活性进行测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4分。

29.(14分)Ⅰ.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

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其中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______,第三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2)图中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检验。

Ⅱ.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3)柑橘组织培养的操作程序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接种;④培养;⑤移栽;⑥栽培。

(4)柑橘皮可以用提取橘皮精油,橘皮在___________中的浸泡时间为10h以上,并且橘皮要浸透,这样才会得到高的____________。

30.(12分)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的α-淀粉酶基因往往需要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其中PCR技术过程的三个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

(4)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

31.(10分)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Ⅰ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引物A等。

(2)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_________℃。

(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_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_______。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32.(8分)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和鉴别的关键,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为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色。

(3)若要估算试管中菌种的数量,除了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法进行计数,该方法测得的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毛霉发酵的原理:

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磷脂的功能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分解,因为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答案选C。

2.C

【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选C

3.A

【解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线粒体,而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

故选A

4.D

【解析】A、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A错误;

B、发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此外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发挥了发酵作用,B错误;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C错误;

D、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目的是保持坛内的无氧状态,D正确.

故选:

D.

5.D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其碳源为有机碳源,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其碳源物质为CO2,A错误;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除含有碳源、氮源、水和多种无机盐外,还应含有生长因子等,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而且还会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C错误;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而微生物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D正确。

6.B

【解析】为了减少杂菌污染,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之后,等接种环冷却后才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以避免杂菌污染;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面上轻轻划线,防止划破培养基。

故选B

7.D

【解析】.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PCR技术扩增和化学合成法。

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PCR扩增,即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8.D

【解析】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D正确。

9.A

【解析】新鲜葡萄若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可能造成污染,所以应先冲洗干净再去除枝梗;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再密封进行酒精发酵,所以葡萄汁装瓶时要留出约

空间;酵母菌发酵的温度约为18~25℃,醋酸菌发酵的温度约为30~35℃,所以果酒接种醋酸菌后,需适当提高温度,又由于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所以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排气口采用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10.C

【解析】A、微生物的培养中需要对培养器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样品不能进行灭菌,A错误;

B、①~③只能用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作为唯一的碳源进行培养,B错误;

C、据图分析,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在④上接种培养后获得⑤中的单个菌落,C正确;

D、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少于接种到④上的活菌数,D错误.

故选:

C.

11.A

【解析】本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分离效果,故应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接种相同土壤样液观察菌落的多少,通过两种培养基上菌落的多少,可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分离效果.

故选:

A.

12.A

【解析】A、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A正确;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B错误;

C、酸、碱等化学因素影响酶的活性,且过酸、过碱将使酶失活,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温度梯度来观察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发现在40℃时洗涤效果最好,但是还不能确定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还需要在此温度基础上设置更精细的温度梯度来确定较为准确的温度,D错误.

故选:

A.

13.D

【解析】A、牛奶污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这种活性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消化,所以,可以洗掉衣服上的牛奶污渍,A正确;

B、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发挥它的最大活性,温度超过了60℃,酶就会失去活性,不能将蛋白质消化,衣服上的蛋清也就不能洗掉了,B正确;

C、丝质及羊毛衣料都含有蛋白质,使用这种洗衣粉,里面的蛋白酶就会损坏衣料,C正确;

D、这种洗衣粉不含脂肪酶,对衣服上油渍也不能较易清除,D错误.

故选:

D.

14.B

【解析】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故选:

B.

15.B

【解析】A、理论上只要含有DNA的生物组织均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但猪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错误;B、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能溶于酒精,B正确;

C、在研磨植物细胞时加入洗涤剂是为了瓦解细胞膜,C错误;

D、用二苯胺鉴定DNA时需要沸水浴才能出现蓝色,D错误.

故选:

B.

16.A

【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A正确;醋酸菌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存,B错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不能形成芽孢,C错误;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但不能将淀粉分解成醋酸,D错误。

17.C

【解析】①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该条件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想条件,菌体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对应曲线丙;②以葡糖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会导致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越来越少,同时代谢废物的积累会导致菌体种群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有减少的趋势,对应图象甲;③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开始时,大肠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所以在③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数量开始时会增多,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由于没有碳源而使得数量暂不变化,当其开始利用乳糖时,其数量又开始增多,当乳糖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的数量将开始减少,对应图乙。

故C正确

18.D

【解析】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D错误。

19.B

【解析】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应该先加入尿素作为分解尿素菌的唯一氮源,让其合成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呈碱性;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呈红色.

20.C

【解析】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甲罐顶上管道弯曲,防止杂菌进入,以及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减压,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因此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B正确;乙罐中刨木花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不能提供营养,C错误;果醋发酵能将酒精最终转化为醋酸,因此酒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醋酸含量一直升高,因此a、b曲线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21.D

【解析】果醋所需菌种是醋酸菌,所以加入醋酸菌;A错误。

酵母菌最适温度应为18~25℃,醋酸菌的最适温度是30~35℃;B错误。

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所以阀a要一直关紧,因为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关闭阀b;C错误。

醋酸菌进行发酵时产生醋酸和水,释放能量,使得发酵液PH逐渐下降,温度升高;D正确。

22.A

【解析】双手可用酒精擦拭来进行消毒,A正确;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一般采用干热灭菌,B错误;涂布器是通过酒精引燃灭菌,C错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高压蒸汽灭菌,D错误。

23.C

【解析】进行菊花植物组织培养时,因为使用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选用生长旺盛的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A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离体的细胞,B正确。

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C错误。

要进行培养培养基中要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D正确。

24.A

【解析】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使细胞吸水涨破,后者是析出DNA,A错误;图1中加入蒸馏水使血细胞吸水涨破,完成过滤之后获取含DNA的滤液,所以要保留滤液,B正确;图2中加蒸馏水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DNA的析出,所以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C正确;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其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分解DNA中的杂质蛋白,从而有助于去除杂质,D正确。

25.A

【解析】微生物体内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故选A。

26.B

【解析】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点样后用吹风机吹干,但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使胡萝卜素分解,A正确;滤纸下端边沿接触层析液后,滤纸两边不能接触,否则会由于毛细现象而使溶剂前沿不齐,B错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基线,否则点样处的有机成分会溶解在层析液中,C正确;因层析液易挥发,故应在上方用玻璃盖盖严,以防止层析液挥发,D正确。

27.C

【解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

28.A

【解析】土壤样液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步驟①的目的是对样品进行选择培养,A项错误;因为要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所以Ⅰ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应是纤维素,B项正确;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所以可根据Ⅱ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目的菌,C项正确;可采用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量对其活性进行测定,D项正确。

29.

(1)纤维二糖

(2)18-25C6H12O6―→2C2H5OH+2CO2酸性重铬酸钾

(3)配制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

(4)石灰水出油率

【解析】Ⅰ.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