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486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疾病预防控制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快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强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精神和国家卫生防病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防治为目标,开展了大量工作,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我区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机构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升,服务规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硬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国家加大对各级疾控机构建设投入,各级疾控机构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综合楼在十一五期间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借助国家及自治区项目加大了对疾控机构各类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更新。

由此地区及各县(市)疾控机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疾病监测条件和技术服务能力有了增强。

2、内设机构日趋科学合理,工作范围广度及深度不断增加。

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颁布了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对于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为疾控机构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各级疾控机构的职责、任务、人员、经费等均做了详细规定。

随着国家对疾控工作重视的日益增长,对工作任务的要求提高,及社会发展需求赋予疾控工作任务广度及深度的增加,疾控机构开始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而设置相应的机构,完成大量相关内容的工作。

机构逐步规范,分工清楚,职责明确,日趋向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3、行业管理日趋规范,能力建设、人员素质软环境有较大提升。

各级疾控机构结合行业特点,按照《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要求,大力加强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各项工作按照要求程序实施,制度建设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日趋加强,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大力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新招聘一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目前全地区疾控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6.75%,大学及大专以上学历占55.74%。

——大力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疾控机构通过强化管理、科学防治,以计划免疫为基础,以艾滋病、结核病、肠道传染病、地方病及新发传染病等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实施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防治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艾滋病防治项目、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防治项目、碘缺乏病防治项目等取得巨大成效。

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为地区适龄儿童提供了免疫接种服务,“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疫苗针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2008年9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实施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市、县、乡全部落实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通过开展免疫规划和强化免疫活动,使疫苗针对传染病在我地区的发生和流行大大降低,我地区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连续多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引起的麻痹病例,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筛查工作,初步摸清了艾滋病疫情在我地区的流行特征和趋势。

全面实施结核病DOTS策略,以县(市)为单位,DOTS覆盖率达100%。

结核病卫Ⅹ项目、全球基金项目如期实施,项目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目主要工作指标均达到自治区要求。

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有效控制了传播蔓延。

甲型H1N1流感防控也取得阶段性胜利,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地方病防治取得显著成绩,大力宣传提倡居民食用加碘盐,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包虫病及人间布鲁氏杆菌病发病率逐年降低。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

各级疾控机构在总结非典防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卫生部《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制定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处理机构,组建了应急处置队伍并加强人员培训,储备应急物资,加强信息报告,不断提高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时调查和科学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止疫情扩散等事件发生。

——建立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疫情监测预警初步显出成效。

依托国家对地区各级卫生机构的投入支持,建立了地、县、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系统。

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固定专人进行疫情报告管理和疫情分析工作,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疫情网络直报为手段,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网络系统以基本建成。

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目前全地区乡镇都已实现了疫情的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率达到95%以上。

我地区的疫情网络直报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进入全疆前五位。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显著提高。

将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作为实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先导,各级疾控机构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使城乡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有了较大提高。

社会共同参与卫生防病工作的自觉性和居民自我保健与防护的意识和技能有了明显增强。

——重视机构内涵建设,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行业形象有了较大提升。

各级疾控机构在注重抓好行业规范化建设,完成本职业务工作同时,注重加强机构的内涵建设。

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抓行业作风建设,抓人员文明礼仪,加强对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通过加强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争先创优意识,抓好群团组织建设,抓党建促业务,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地区8家疾控机构中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家,地区级文明单位5家,县(市)级文明单位1家,树立了良好地社会形象。

(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疾控事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卫生改革力度不够,影响疾控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尤其是疾控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度不够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不科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是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转变相对滞后,疾控中心硬件建设完成后,正常运转缺乏后续保障,国家对疾控机构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严重不足,设备缺乏,对疾控事业发展制约影响很大。

三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

卫生资源配置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符合全体、公众利益而且有更大社会效益的预防保健却发展缓慢。

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由于投入不足,加之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不能适应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

四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够健全,重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老的传染性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形势严峻,对重大疾病防治还缺乏部门配合、社会联动的有效手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不够强。

五是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及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特别是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人员和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十分短缺。

(三)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的发展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会日益增加,预防保健需求将不断扩大。

但是我地区疾控事业的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我们面临繁重的急、慢性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任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解决好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新时期疾控工作的重大课题。

同时本地区发展环境和形势也为疾控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十二五”期间,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调整策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取的进展。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全面深化疾控机构内部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做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公益事业性质,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现象,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

我们要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报告和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促进疾控机构全面可持续发展。

3、坚持保证基本预防保健服务和重点发展的原则。

在巩固计划免疫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肠道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以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甲型H1N1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开创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新领域,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技术服务。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要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三、“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适应地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各族群众健康需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要求,居民广泛享有疾病预防保健服务,促进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科学发展,各项工作进入全疆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1、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完善机制、落实职责,强化疾病预防与控制责任。

实施疾控机构绩效综合考核,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与内涵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发展。

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迅速、动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和装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2、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有效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积极做好我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使我区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儿童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儿童建卡率、建证率达到100%;切实落实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措施,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85%以上,降低人群乙肝发病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2%;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继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到2015年,全地区以县(市)为单位,保持DOTS覆盖率100%,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人数达到3750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80%以上;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0%以上;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率达到100%;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接受治疗率达到95%以上;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100%;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

继续巩固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开展我区重点地方病普查工作,摸清感染现况和流行特征,为政府提供防治政策依据和防控措施。

加大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防治知识知晓率在我地区城市达到90%、农村牧区达到80%。

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稳定专业防治队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水平。

加强艾滋病性病监测,及时掌握全地区发病情况。

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有效实施高危行为干预,推广实名制检测和VCT(自愿咨询检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在我区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使全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我地区城市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在高危人群达到90%,控制艾滋病性病在本地区的流行与传播。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队伍和监测评价系统,不断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推动群众预防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降低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

重点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防治工作。

掌握我区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3、支持各级疾控机构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工作,提高职业病诊断、治疗及管理水平。

对地区的各类厂、矿企业进行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掌握职业危害现状,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调查研究存在的健康危害危险因素,提出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4、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的覆盖城乡的地、县、乡三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进一步提高三级网络信息报告水平,做好我区疫情的监测工作。

加大对乡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投入,争取网络覆盖所有乡村。

加大对各级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疫情预警预测工作能力。

使系统反应灵敏,提高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预警、报告的灵敏性,为我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迅速、高效、科学有序的处置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健康。

5、继续深化改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发展的体制,搞活内部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建立科学分类、规范完善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为群众提供卫生服务。

6、增加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要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群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

7、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在职教育、参加培训班等各种学习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对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此带动疾控整体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补充专业人才队伍,更新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提升各级疾控机构总体业务能力。

鼓励和支持开展学术研究。

8、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卫生检验监测能力。

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全部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

9、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加强中心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能力,提出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降低危险因素。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0、在地委、行署的总体安排部署下,完成福海新区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作。

四、“十二五”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政府财政投入是确保疾控中心五年规划实施和做好日常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要,我们要不断争取政府政策和地区财政对各级疾控机构的大力支持,以确保疾控中心始终坚持公益事业性质,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工作开展的需要,解决工作因资金问题受限,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二)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强化疾控机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综合评估制度,增强机构自律性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建立职能分工明确,精干高效,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的专业水平。

在五年内重点选拔培养一批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学科的带头人。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人才结构,吸收和引进优秀卫生人才从事疾控工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人力储备缺乏的现状,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防病和应变服务能力。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多方支持。

进一步加强地区各级疾控机构交流与联防工作,加强与地区、自治区主管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与技术援助,支持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阿勒泰地区疾控中心

二○一○年三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