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48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docx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小人篇

《论语》专题学习之“君子”与“小人”篇

【原典·译文·简析】

“君子”篇(对举出现“小人”同)

001

1.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002

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003

1.8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

004

1.14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重点是君子的道德要求。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005

2.12子曰:

“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006

2.13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

“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

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007

2.14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008

3.7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

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常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

这就是君子之争。

「评析」

  “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

009

3.24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

“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

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

  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010

4.5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011

4.10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评析」

  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012

4.11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君子与小人的人格形态。

013

4.16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014

4.24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015

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

“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

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

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

016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

017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

“与之釜。

”请益。

曰:

“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

“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十斛。

孔子说:

“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评析」

  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

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018

6.13子谓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

“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

  “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019

6.18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

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评析」

  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

020

6.26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

“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

”孔子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评析」

  孔子认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就可以了。

021

6.27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

  清楚地说明孔子的教育目的。

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022

7.26子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

“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

”孔子又说:

“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

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评析」

  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孔子似乎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圣人”、“善人”,能看到“君子”、“有恒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023

7.31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

“鲁昭公懂得礼吗?

”孔子说:

“懂得礼。

”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

“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

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

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

“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评析」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

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

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

024

7.33子曰:

“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

  孔子说:

“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析」

  孔子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025

7.37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026

8.2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

  孔子说:

“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

  “恭”、“慎”、“勇”、“直”等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027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对他说:

“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

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

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

028

8.6曾子说: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译文」

  曾子说:

“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

是君子啊!

「评析」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029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服而朝。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

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

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

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

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

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

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

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

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

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030

11.1子曰: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

“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

  孔子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031

11.21子曰: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

色庄者乎?

「译文」

  孔子说:

“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

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032

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

“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

你们平时总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子路赶忙回答: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

“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答道:

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答道:

“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

“曾点,你怎么样呢?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

“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

他问孔子说:

“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

“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

“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

“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

“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

”孔子说:

“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

”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

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孔子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

033

12.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

“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

  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034

12.5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

“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

“我听说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析」

  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35

12.8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译文」

  棘子成说:

“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

”子贡说:

“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评析」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

036

12.16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037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

“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

“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

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

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

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038

12.24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评析」

  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

这是君子之所为。

039

13.3子路曰:

“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

“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

”孔子说:

“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

“有这样做的吗?

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

这名怎么正呢?

”孔子说:

“仲由,真粗野埃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评析」

  所讲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从政。

040

13.23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041

13.25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

  孔子说:

“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

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

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

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评析」

  孔子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

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

但小人就不同了。

042

13.26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043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