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19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

13《打电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打电话》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

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拐弯抹角 婆婆妈妈 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风趣幽默

师:

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

为什么?

2、师:

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

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

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打电话。

【设计意图:

出示两组对比鲜明的成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是为了让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说话”上来,为导入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

读过课文了吗?

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   呃   耗子 啰嗦  嘚儿啷   甭

师:

“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

“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

看到它。

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

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

都是人物对话!

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

听过相声吗?

听过谁说的相声?

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

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

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

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

《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

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

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

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

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

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相声里有几个人?

各自有什么特点?

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

什么表情?

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设计意图:

虽然是略读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学得精要。

对于相声的特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小结,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

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

板书:

半分钟 ?

    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

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

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

他说话有什么特点?

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

不知道你猜猜。

猜不着?

猜不着使劲猜。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

我姓啰,我叫啰嗦。

(2)甲: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

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

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

何必让别人去猜?

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

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识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

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

我正找你呢。

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

学习吗?

不学习呀。

开会吗?

不开会。

(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

太好了。

我请你听戏好不好?

票都买好了。

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啰里啰唆)

③甲:

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

看看吧,好极了。

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

你们几位等一会儿。

小王,我现在开始学:

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

没听见?

还没吃饭呀?

我给你准备吧。

我买二十块饼干,我吃四快,给你留八块。

(没话找话)

⑤甲:

大剧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废话连篇)

4、师:

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

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生:

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师:

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

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

怎么说?

【设计意图:

阅读,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批注,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进行了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习典型语句的基础上,人学生概括青年人的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师:

相声是用来表演的!

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师:

他们俩说得怎么样?

优点是什么?

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师:

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

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

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

播放原相声选段。

3、师:

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师:

(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要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要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

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

学习吗?

(噢)不学习呀。

开会吗?

……不开会。

甲:

嗯,京戏?

不——对。

嗯,评戏?

不——对。

越剧?

哎!

3、师:

明白了怎么说相声,相信大家能说得更好了。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同桌之间相互配合,说一段相声。

待会儿,老师将选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给大家听。

4、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如何说相声?

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教师采用了尝试——欣赏——对比——练习——展示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学生对比、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说好相声的四点要求,并进行了表演示范,为学生的练习指明了方向。

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摸到了相声表演的一些门径,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师:

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

让我们想一想:

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

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生:

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生:

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回味无穷;

2、师:

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设计意图:

结课时,再次落脚到“语言”上,是对开课环节的照应,也是对文本主题的回归。

本文的学习,正是让学生感受到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相声艺术打开一扇窗。

附:

板书设计

打电话

知道消息—— 每分钟不空闲—— 用时最少

 

《打电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

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

(板书课题:

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

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

“我们玩个比赛吧!

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

【设计意图:

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

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

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

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

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

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

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

这样打电话行吗?

为什么?

B、讨论。

师:

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

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

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

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

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

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

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

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

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

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

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

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

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

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

时间怎么变少了?

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

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

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

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

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

“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

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

“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

”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

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

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

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

这里意图有二: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

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

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

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

猜一猜吧!

为什么是16人?

师:

那第5分钟呢?

第6分钟呢?

师: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第20分钟呢?

第n分钟呢?

师:

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

怎样计算?

师:

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

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

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

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

“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

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

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

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

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

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

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

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

你知道吗:

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

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打电话》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运用。

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

1.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画图白纸。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知识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缺乏有续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二)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因此让学生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类推法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个班级都在紧张的排练节目,可是音乐老师黄老师接到一个紧急通知:

本周末舞蹈室要进行重新装修,请需要排练节目的班级更换地方。

那么,黄老师怎么通知她的7名舞蹈队员呢?

2.揭题:

既然大家都认为打电话最方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打电话)

【设计意图: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这个数据太大,难度较大,因此我将本教学设计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提问:

假如老师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你会怎么通知?

2.学生设计方案

(1)自主学习提纲:

①请为黄老师设计几种打电话方案(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②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③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④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说清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既有要求,又不束缚;既放手又密切掌握学情。

3.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教师让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呈现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指导,既肯定和保护了学生的设计,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渗透了优化思想。

(1)对比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2)选择其中两个方案,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案又有什么不同呢?

为什么会节省时间?

这1分钟是怎样节省下来的呢?

请你结合图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

(3)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同时打电话,接到电话的所有的学生都不空闲,帮忙打电话给其他学生,最节省时间,所以只用了3分钟就通知完七个人,这个小组的方案最节省时间。

4.小结节省时间的方法。

(并强调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即时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方案的展示点评,让学生经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所有人都不空闲三个阶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

通过对增加一分钟通知几个人的猜想验证,既深化了知识,理解了方法,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课本内容。

(三)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1.课件演示流程图的不同画法,从而初步感知这个方案里隐藏这的规律。

2.请看大屏幕。

想象:

按照这样的规律,同学们想一想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

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

四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增加一分钟通知几个人的猜想验证,既深化了知识,理解了方法,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课本内容。

3.这个方案里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1)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同学们真用心思考,每增加1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或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被通知到的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3)按这样的规律,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用发现的规律的方法很方便,那么10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呢?

4.即时练习。

【设计意图:

探索这个最优方案中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以图形做铺垫,通过“如果再多给你1分钟,最多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

”让学生产生猜想,在图示的基础上学生会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方案中规律的存在。

其次,让学生在表格中发现规律。

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找规律这个知识点,并且也有了找规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们凭借已有知识会发现表格中所蕴藏的规律。

再次,通过归纳、优化规律。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在应用规律的时候,我通过设计基本练习、重点练习、拓展练习等几种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

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不但优化了认知结构,而且还完善了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板书设计

打电话

知道消息—— 每分钟不空闲—— 用时最少

注意:

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

【设计意图:

便于学生观察讨论,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打电话》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102-103页的教学内容。

本堂课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问题中运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1、合理使用教材,遵循课本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这个数据太大,难度较大,从几次试教证明教学效果不好,本教学设计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

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要通知500个人需要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