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10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docx

文库精品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时层级训练

知识点

题号

九一八事变

1、2、7、8、9、13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3、4、10

西安事变

5、6、11、12、13

【基础巩固练】

1.A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C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何香凝的诗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可见,②③不符合题意。

3.D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4.B 根据题干材料中“华北……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等信息,结合四个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峻的形势,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

5.C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争取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6.C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实行“兵谏”,扣押了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7.解析: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

(1)事件:

柳条湖事件;日军行动:

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2)情景:

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感想:

倾诉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练】

8.D 解题时紧扣图中标语内容“收回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因而出现了标语中的内容。

9.D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战。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故本题选D项。

10.A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选择A项。

11.B 根据图片可知其反映的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此,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是在192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七七事变后。

C明显理解错误。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解析:

(1)问由图一漫画中文字信息“东北”“蒋介石”“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可知是九一八事变,然后结合相关知识作答。

(2)问由图片中“西安事变”并链接课本知识,回答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原因和结果即可。

第(3)问结合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意义作答。

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企图侵占东北三省。

没有成功,因为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命令东北军撤入关内,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张学良、杨虎城。

原因:

日本加紧入侵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反抗力。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时层级训练

知识点

题号

七七事变

1、2、7、8、15、16

第二次国共合作

3、4、9、10、11、15、16

淞沪会战

5、7、15

南京大屠杀

6、7、12、13、14、15、16

【基础巩固练】

1.C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遭到中国守军——二十九军的誓死抵抗,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D 结合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3.C 根据题干中“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等信息,可以判定蒋介石此时此刻是要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

4.A 本题的关键点是“实现再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日本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故选A项。

5.D 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6.C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南京后,杀害中国人民达30万人以上,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解析:

(1)

(2)问主要考查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淞沪会战。

(2)人数:

三十多万人;日本教科书:

在混乱中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

(3)评价:

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轻描淡写。

(言之有理即可)感想:

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练】

8.B 据题干中时间信息可排除C、D;A项发生在1937年8月,排除A;七七事变后,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表了题干中的通电。

9.D 据题干“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故发表该宣言旨在赶走侵华日军。

10.B

11.C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抗战路线也存在片面和全面两种;共同作战的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2.C 首先根据时间链接所学可知:

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26年即1937年。

再根据“屠杀最惨厉”,链接所学可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此后,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

13.C 根据题干中的“1937年12月”“灭绝人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定材料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14.C 联系历史,结合现实可知,中国人民的愿望是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15.

(1)1937年7月。

(2)1937年9月。

(3)1937年8—11月。

(4)1937年12月。

16.解析:

(1)问根据所学可知这不是偶发事件。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寻找失踪士兵不过是借口。

日军的目的是借此挑起战争,扩大侵华利益。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

七七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国共两党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据此回答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南京大屠杀的残忍性和我们应铭记历史方面回答。

答案:

(1)不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寻找失踪士兵不过是借口。

日军的目的是借此挑起战争,扩大侵华利益。

(2)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促使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

原因: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4)①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使我们更加痛恨日本法西斯。

②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

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还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时层级训练

知识点

题号

台儿庄战役

1、4、5、6、7、8、9、13

保卫大武汉

2、3、5、6、10、12、13

第三次长沙会战

4、5、6、11、13

【基础巩固练】

1.B 根据关键词“1938年”及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可知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D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项符合题意。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失陷,选D。

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由于兵力、财力不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发动了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相持阶段前,排除含④的选项,选D。

5.B ①万家岭战役发生在1938年7-10月,②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③豫湘桂战役发生在1944年,④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

故选B。

6.解析: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5)表述错误,其余均正确。

答案:

(1)√ 

(2)× (3)√ (4)√ (5)×

【能力提升练】

7.D 台儿庄战役是由李宗仁指挥的,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8.B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血染台儿庄”指的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

因此,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9.D 台儿庄战役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故选D。

10.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武汉会战中,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11.D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外围展开肉搏,反复争夺,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2.D 分析型选择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例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关键信息“武汉”。

分析题干中“抗日队伍出四川。

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武汉会战。

A、B、C和歌词中的武汉无关。

13.解析:

(1)问由“台儿庄”“1938年”可知是台儿庄战役,“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问电讯中的万家岭战役是武汉会战中的战役;根据所学可知,万家岭战役胜利的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第(4)问材料展示的都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抗战的史实,所以主题可以是不屈的抗战或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5)问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台儿庄战役。

意义: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采取了正确战略战术)。

(3)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意义:

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不屈的抗战。

(合理即可)

(5)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层级训练

知识点

题号

平型关大捷

1、8、1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3、4、9、10、15、16

百团大战

5、6、7、11、12、13、14、16

【基础巩固练】

1.A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可知选A。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需要掌握各个战役的时间、指挥者、作战区域、取得的战绩和历史意义等知识。

2.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故选B。

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A A项属于政治方面,B、C两项属于经济方面,D项属于军事方面。

5.C 

6.C 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7.

(1)√ 

(2)○ (3)√ (4)× (5)√ 

【能力提升练】

8.B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B 本题考查的是八路军在山西开辟敌后抗日战场的相关内容。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延安,不是山西,所以答案选B。

10.B 井冈山根据地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11.C 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开始时间是1940年,A、B、D三项排除。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故选择C项。

12.C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八路军”“杀倭贼”,结合所学可知,血战卢沟桥是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进行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指挥的,因此排除含有①③的A、B、D三项。

C项正确。

13.D 根据题干“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可知,是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被称为“百团大战”。

14.C 根据题干信息“……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及教材知识,可以判定这是“百团大战”,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15.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抵抗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并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占据着抗战的主导地位;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辅助正面战场,扰乱日军后方,极有力地牵制着日军。

16.解析:

(1)问结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和意义作答。

(2)问结合材料二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是百团大战,然后结合所学回答其意义。

第(3)问根据材料三图片中信息说出战法,链接所学知识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第(4)问着重从合作方面考虑。

第(5)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大败日军,歼敌1万余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

意义: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地道战、地雷战。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4)众志成城。

(5)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

(合理即可)应团结一切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时组合 巩固训练(第20、21课)

1.A 根据题干中“李宗仁、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1938年”等信息,结合抗战史实,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2.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依据“作江汉之保障”可知该战役发生在湖北、江西一带,依此分析选项:

A在北京,B在广东,C在江苏,D在江西。

3.B 由题干中“四个半月”,可判断③正确;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②正确;①是淞沪会战的影响,④不符合史实,故B正确。

4.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中“长沙”等信息,可判断战况出现在1941年长沙会战中。

5.C 台儿庄战役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彭德怀指挥的是百团大战,故选C。

6.B 根据题干中“1940年……八路军……交通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定是百团大战,故选B。

7.B 依据材料中“抗战初期”“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以判断为太原会战中取得的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8.D 题干提供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二者均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组织发起的,前者是林彪指挥的,后者是彭德怀指挥的。

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9.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图片中有一个日军,他被面前的巨型地雷吓呆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片的寓意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的地雷战使日军攻防无措,受到沉重打击。

10.A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11.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步伐,中国军民展开了一系列的抵抗活动,根据抗战史实,结合图片提示信息,不难写出A、B、C、D、E处的事件及E事件的地位。

答案:

(1)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E.百团大战。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全民族坚持抗战

1、2、3

中共七大

4、7、8、9、10、16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2、14、1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5、6、11、13、15、16

【基础巩固练】

1.A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不得不改变了侵华政策,因而A是原因而不是表现。

2.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A项是日本在1931年发动的局部侵华事件;B项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的事变;D项是汪精卫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的。

故选C。

3.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牺牲。

故选B。

4.C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A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都是其原因。

而国民党政府抗战初期能够坚持抗战,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开始消极抗日,所以④表述错误。

①②③表述正确,故选A。

6.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四年抗战概念”指的是抗日战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这一说法本身不正确,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但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应该排除。

所以答案选C。

7.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了“黑暗的前途”和“光明的前途”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因此可确定这次会议是中共七大。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中共七大。

1945年4月;延安。

(2)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能力提升练】

8.B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9.B 中共七大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选B。

10.D 根据题干中“……黄土高原……红军长征来到这里……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定这里就是延安。

故选D。

11.C

12.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3.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4.D 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日本投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选项,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15.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通过漫画中的信息“军”“民”合作抗日,可知选C。

16.解析:

(1)问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五十年前指的是1945-50=1895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割占了台湾,开放中国内地作为通商口岸,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所以说中国人民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时期,日本倭寇骚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