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670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5级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山水诗考略

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

近人范文澜说:

“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朱熹的解释是: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

粹。

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⑥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

它的突出特点就

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

“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

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节)

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

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2.下

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既生动再现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于是产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

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

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

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郡守以优容而

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因为《草堂记》。

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于元和十年被唐宪宗贬谪至江州为司马,贬谪期间作名篇《琵琶行》。

本文创作于《琵琶行》之前。

B.辰时,早上7点至9点;酉时,下午5点至7点。

“自辰及酉”指整个白昼日常活动的时间,《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黄昏”“人定”,则不属于这个时间段。

C.“一旦蹇剥”,蹇、剥二字均为《易经》卦名,后以“蹇剥”谓时运不济。

在文中指作者遭受贬谪,左迁至江州司马。

D.“冗员”指闲散多余的官员,本文指并无实权的江州司马一职。

唐代“司马”官阶低下,实为安放贬谪人员的职位,官服为青黑色。

如柳宗元曾因受王叔文案牵连被贬为刺史,未至又追诏贬为永州司马。

5.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B.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C.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D.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遭贬谪后,花费不到一年时间建造了庐山草堂,可避暑御寒,非常称心如意。

B.草堂内设木榻素屏、古琴书卷,周围有山峰泉流、竹树云石,主人感到内外安适,身心恬然。

C.过去的历代高僧隐士都喜欢在庐山隐居,作者如今也感到这样的心情,想要长久的在这里隐居。

D.作者从小喜爱山水,现在尚被俗事牵绊而不得解脱,期待有一天能俗务脱身,自主成全,在庐山草堂终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②。

乱点莓苔③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

①迁客过岭:

婉指韩愈越过五岭,被贬潮州的旧事。

②骚人赴湘:

指屈原放逐,投汨罗而死。

③莓苔,苔藓植物,多长在阴湿之地。

8.从诗

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

(1分)

9.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通过渲染琵琶乐曲终了时听者沉醉的静谧氛围,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4)李商隐在《马嵬》中,今昔对比,感叹玄宗的爱情悲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3分)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

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

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

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

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

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

“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

“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

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

“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

“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

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

“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

“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

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

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

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

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

“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

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

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

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

“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选自《文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并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写老中医“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表明老中医颇喜爱这一宝物,也为后文他预测我会当医生埋下伏笔。

B.小说写母亲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鲜明。

如“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母亲坚强的性格凸显出来了。

C.小说段落都很短小,甚至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这样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也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D.小说语言华丽典雅,颇有张力。

如对成色迥异的两个青花瓷瓶的描写,我家的“釉色发暗”暗示并不值钱,官宦人家送的“青翠欲滴”暗示价值不菲。

E.我去找老中医给母亲看病时,写到“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2)“青花瓷瓶”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从这个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中医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中医这一形象特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对小说的理解,你认为“医者”作为小说的标题合适吗?

如果合适,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合适,请改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上周,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成都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3分)

A.上周,我校举办了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高中部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过去他身体长期不好,多次住院,曾经一度休学,现在能每天坚持按时到校学习,已经很不错了。

C.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过程。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6分)

《竹书纪年》载:

“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

”《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

“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我们可以理解为距今约5000年前,①。

②?

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

不过,据《大明一统志》:

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

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

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

可以肯定地说,③,湖南、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炎帝遗迹和炎帝文化,是炎帝或其后裔迁徙的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则启事,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征文启事

近来高二年级的同学在语文课上集中学习了杜甫的经典诗作,收获颇多。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交流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学校朝花文学社决定在高二年级举办“走近杜甫”征文比赛活动。

参赛对象:

高二年级全体同学。

征文要求:

体裁不限;内容必须和诗人及作品有关;语言简练,字数大约1000字以内。

注意事项:

来稿书写工整,并注明班级或姓名。

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务必积极投稿。

XX学校朝花文学社

2016年9月21日

(1)这则启事遗漏了两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请你指出来: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2)这则启事在语言上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实行“零门槛”阅览,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允许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这是尊重的体现。

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讲座。

为了让屠呦呦能舒服地坐在讲台上演讲,主持人——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教授安德森,单膝跪地,一只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扶着屠呦呦,这个动作持续了26分钟,这也是尊重的体现。

以上材料引发你关于“尊重”的哪些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论点明

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5级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答案)

1.D(D项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表达的,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2.C(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

3.D(表述太肯定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

4.A“本文创作于《琵琶行》之前”有误。

《琵琶行》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命曰《琵琶行》。

”故《琵琶行》应写于元和十一年。

选文第一段: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选文应写于元和十二年草堂建成之后。

5.D

6.C“过去的历代高僧隐士都喜欢在庐山隐居”有误。

选文第三段原文:

“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据此知,是十八位前辈古人(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同隐居庐山,而不是“历代”“都喜欢”。

7.

(1)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外物到了我跟前,求得我的感知,它们又按类别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

(是、以、安得……哉,各1分,大意2分。

(2)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优容、卒、何以求焉,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

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